•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抗戰時期的軍隊改造-以浙江實驗黨軍為中心 / The reformation of Chinese military in war:From Zhejiang experimental army

蔡明叡, Tasy, Ming Rue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日抗戰爆發前,蔣介石就認為應將軍隊的作戰精神提升至物質之上,而為使中國軍隊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政治性作戰武力,乃有以浙江省保安團隊為基礎,所推動的「實驗黨軍」。 實驗黨軍針對當時軍隊中的四大課題:識字教育、逃兵問題、兵工運動、經理事務著手改革。除了接受中央政工制度的指示,也透過保安團隊所具有的「地方性」本質,在「新縣制」既有改革成果中,強化軍民合作,希冀在與日軍作戰中,能活用浙江的地利優勢。 作為一支實驗單位,實驗黨軍誠然針對不少軍隊問題進行改革,但受限戰事影響,加上物質條件不斷惡化,實驗黨軍面臨經費、駐地、人事等困境,致使成效大打折扣,內部也多所反映政策無法落實。 整體看來,實驗黨軍力圖灌輸黨的精神於軍隊,並作為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政治性作戰武力,進而樹立軍隊典範的理想可說功敗垂成,但其針對軍隊缺失進行的各項改革,仍值得給予肯定。 關鍵詞:實驗黨軍、宣鐵吾、保安團隊、政工制度
2

兩岸軍隊政治教育之比較研究

陳興國, CHEN,HSING-K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軍政戰制度自一九二四年「黃埔建軍」以來,即與國軍戰力之強弱息息相關,亦與國脈民命之興衰密不可分。蔣中正在「剿匪成敗與國家存亡」一書中指出:要剿滅赤匪必須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足見政治作戰在戰爭領域中所佔的份量。 國軍政戰制度與共軍政工制度,雖均源自蘇聯的紅軍制度,然走的却是不同的路線。由於兩岸的長期隔離,復以中共始終未放棄以武力犯台的企圖,致使兩岸仍處於軍事對峙的態勢。基於政治作戰與軍事作戰所處地位的不可替代性,而政治教育又為政治作戰中思想戰最關鍵的議題,故對兩岸軍隊之政治教育從事比較研究,確有其學術與實用價值。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共軍在面對改革 開放及高技術戰爭的同時,軍隊仍不斷強化政治工作,精進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其武力犯台,統一「中國」的意志。故本論文係以文獻分析法及比較法,運用兩岸現有的官方文獻 ,學者專家著作,及兩岸軍隊面對內外社會環境的因應,以分析、比較兩岸軍隊政治教育制度的演變,進而比較雙方政治教育目標、內容及其特點與弱點,期師敵之長,去己之短,達到克敵制勝之目的。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兩岸軍隊政戰(工)制度,雖同根同源,惟事實證明,誰強化政戰(工)制度,誰就能落實政治教育;誰能落實政治教育,誰就能厚植精神戰力,獲致戰爭最後勝利。蓋「人」乃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而主導人類行為者乃思想意念,故軍人能否效忠國家,戰勝敵人,端賴平日的政治教育。 五十多年來,中華民國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界,與中國大陸相抗衡、匹敵,主要的是靠政治教育所累積的無形力量。經訪談國軍政治教育主事者,及各階層負責政治教育之主管結果,均一致肯定政治教育對國軍、對國家的貢獻,而一般基層政戰幹部咸認莒光日政治教育有不被重視的感覺。因此 ,面對積極加強政治教育的共軍,國軍尤應持續強化政戰制度功能,精進政治教育效果,以為因應;切莫僅重視軍事訓練,而忽視政治教育;僅專注於武器裝備的更新,而忽略了精神戰力的蓄養。 本論文研究範圍,係以兩岸軍隊面臨重大內外社會環境變遷的挑戰為指標,即以兩岸在國內或國際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做為論述的重點,其餘演變過程,僅做概略性背景說明。另筆者因受個人身份限制,暫時無法前往中國大陸蒐集資料,及實施訪談,故對共軍政治教育部分,僅止於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分析,猶待爾後繼續研究,深入探討。

Page generated in 0.02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