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尋找空間的女聲─以台灣女詩人張李德和、石中英、黃金川為探究對象

論文架構――「詩人所處時代」、「作家身影」/作品面相、藝術風格/女性觀點/書寫策略、發聲的形式與焦點、書寫空間。
在寫作軸表上的橫向面為:日治時期女性教育與地位/三位女詩人書寫的聲音、視角策略、空間版圖/彼此的差異性、與男性詩家關注焦點的不同點。縱切面則以三位女詩人生命歷程、思維格局與作品題材、表現方式、藝術特色為第一層次的探究版圖。其中並以鉅視的角度就三位女詩人所處時代的集體意識、文化體系、價值觀、社會活動做為背景,進而以微視方式爬梳其作品,呈現其個人生命情境、行為模式、心理情感與思想。
是以在第一章緒論中,敘述研究動機、方式及回顧前人論述。第二章勾勒時代圖景,期標誌三位女詩人所處的舞台,進而以詩浮現詩人活動與生命風景,觀察其於同時代詩人中所凸出的風采。第三、四、五章分別就張李德和、石中英、黃金川詩集編排方式、形式、篇幅、取材與藝術特色說明其以詩建構自我的企圖與成就。除此之外,三位女詩人詩題表現的異同間,也反映出彼此的書寫習慣與意圖。再者,由存留刪易間的思維亦可窺探作者對於以詩發聲的慎重與自我形象表露的企圖,許多未收入集中的詩,如石中英發表於《詩報》有關第一次婚姻心緒及離婚事者、黃金川婚後寫個人心境之作。在集外集裡,我們聽見激動憤懣不平的呼聲,聽見她們從女性主體經驗,妻子角度呈現女性的掙扎、覺醒。張李德和作品雖有未見於集中與《張李德和詩文集》者,題材與內容與所見集作相近,但亦可由捕捉亙完整的面貌。
除此之外,鑑於性別意識乃政治文化的表露,女性在傳統價值觀下的掙扎猶豫、限囿思索,特別是三位女詩人因大家閨秀而接受嚴格禮教,她們一方面是禮教的實踐者,另方面因身受教育而晉身為知識份子,作為思考者、行動者的她們如何突破傳統角色?而三位女詩人以其生命與作品在實際上與思維上所顯露的轉折與困境,限制與越界間所隱現的女性觀、在男性標準下,運用的策略與展現女性的主體,所開展的生存空間與象徵空間,則為論文深層探索的焦點。其研究如下:
第六章透過三位女詩人在詩中所發出的聲調與情思,說明女性在接受—模仿---質疑--反抗---掙脫的路上的徘徊省思,目的在透過性別含意的稜鏡,在重構詩家人生風景的同時,也可對它作出重新闡釋,亦即以女性主義的視域來觀察其中的女性特色與主體意識形塑。第七章針對三位女詩人所顯現的女性集體書寫風格、寫作的企圖、結社唱酬間衍生的網絡所發出的聲音與寫作策略,說明三位女詩人以個人實踐,在傳統女性之中如何開創一種新的生活選擇的方式,確立自我身份認同與價值定位。而考察/行旅/留學所展開游移空間的越界、在大環境創造出生活空間的智慧、以及家國的政治想像空間所開展更廣闊的寫作空間,使其得以建立多重社會位置與主體身份。第八章總結本論文研究成果、研究價值,並展望未來研究方向。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9912001
Creators陳嘉英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