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3
  • 197
  • 33
  • 24
  • 4
  • 4
  • 2
  • 1
  • Tagged with
  • 265
  • 265
  • 72
  • 56
  • 55
  • 50
  • 40
  • 38
  • 33
  • 31
  • 31
  • 31
  • 31
  • 29
  • 2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平路女性書寫之研究 / Ping Lu of female writting

李芳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八、九○年代堪稱是台灣女性作家的文藝復興時期,也是許多女性作家嶄露創作契機之時。平路的興起,為女性創作發聲,研究平路的碩論側重在她批判父權思想與科幻領域的成就,探討她女性議題的論文,則側重在歷史小說的問題居多,對於平路作品的研究關注在女性本身的論文很少,本論文以平路作品女性意識進行研究,分八章論述。第一章緒論,說明個人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方法、論文架構。第二章女性書寫的發展,以西方女性主義發展背景作一脈絡論述,再將女性主義提到的女性書寫的淵源及概念詳加剖析。第三章創作背景及經歷,從平路的生命史出發,回溯她的家世背景,分析她生命的重要事件、所處環境與遭遇,如何影響她情感的世界、作品的取材與創作風格,且進一步對其創作經歷加以探究,以此作為解析其作品創作的基礎。第四章女性書寫的敘事策略,從去國懷鄉的自傳書寫、身體情慾的自主書寫、歷史話語的記憶書寫、生活關懷的女性書寫、現實社會的覺醒書寫分析她文本的敘事策略。第五章論述平路的小說創作,以內在自省的通道、女性的原鄉情懷、女性現代史的論述,指出平路小說創作的女性概念。第六章研究平路的評論,以辯證的年代、沙文與反思、女性生活體察,探討女性議題,呈現平路的關心。第七章探討平路的散文,以旅遊書寫的試驗、現實生活的感悟、生命情操的錘鍊、戀物記憶的啟發、生命的微觀與回眸,覓得她的情感脈絡和生活感發。第八章提出研究的成果與意義,找出平路女性書寫的定位與特色,最後對於平路女性書寫的傳承與創新,給未來研究者建議。
2

《月蝕》劇本創作論述 / A critique essay on the film script Lunar Eclipse

曹文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劇改編自真實故事,以一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四女孩為主角,通過描述她在大學畢業之際,愛情、生活、工作上所遇到的種種困境,為觀眾展現一個當代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如何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一步步妥協於愛情、家庭的名義,逐漸失去自我;又如何在經歷未婚先孕和男友出軌後醒悟,選擇重新找回自己的主動選擇權,並且在最後用墮胎反抗控制,做真正自己的故事。 本論文共分為創作理念、文獻探討、創作論述、創作檢討和劇本五個部分。創作理念首先說明了本故事的創作背景和創作初衷。文獻探討整理了關於女性墮胎、女性自主權的相關文獻,以及對我的創作產生影響的影視作品。創作論述主要闡述了故事的名稱、角色、情節等設計理念。創作檢討收錄了開題口試和讀劇發表時老師和同學的回饋意見,以及我自己一路走來的成長與收穫。 / This is a screenplay based on a true story describing a senior girl who encounters hardships in love, life and job seeking upon her graduation. It portrays how the contemporary woman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eventually compromised in the name of love and family. She finally determined to restore herself and decided to have an abortion after betrayed by her lover. The thesis ha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creation concept, literature review, script analysis,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and finally the screenplay. Creation concept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screenplay while finding discusses the feedback from the audiences.
3

《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研究

張金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

走出閣樓的瘋女人--珍. 瑞絲【廣闊的薩加索海】之閱讀 / Madwoman out of the attic - a reading of Jean Rhys's Wide Sargasso Sea

劉雅楨, Liu, Ya-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以女性觀點來探討珍瑞絲的小說【廣闊的薩加索海】中的女主人翁安東妮這位白極克里歐女人。原來,安東妮這角色的前身就是夏綠蒂.伯朗特所著【簡愛】中那位閣樓裏的瘋婦--柏莎梅森。藉著重寫柏莎這角色,珍瑞絲意欲為這位來自西印度群島約克里歐女人平反。以<走出閣機的女人>為此論文的題目,我想要與閣樓裏的瘋婦來做一個對比。在此,這『走出』的動作有兩個重要的意義:一是尋找過去;二是拒絕囚禁。經由討論柏莎的童年,少女時代,及婚後的生活,我們將對這角色有截然不同的認識興評價。更甚者,我們將發覺到她其實是父權與帝國主義機制之下的受害者。她的英國丈夫囚禁她以來消弭他的恐懼與滿足他的復仇心。然而無情的囚禁並未熄滅她的鬥志,而她的自殺也決非消極的妥協。反觀之,她的自殺是一種自我認知的宣言,同時也是對壓迫者的反抗與瞥告。藉著這『走出閣樓』的精神,柏莎這位殖民地女性為所有受壓迫者立下反抗的典範。 本論文共分為一個序論,三個章節,及一個結論。序論中說明我的研究主題與理論架構。首章著重在柏莎/安東妮的遼年及少女時代:她對母愛的渴求;克里歐身份的困境;和面對父權的強大力量。柏莎的過去,不再只是充滿不堪的醜聞,而是有其深刻的經驗與實質的存在。第二章著重在安東妮與羅徹斯特婚後的生活。羅徹斯特在這西印度群島的驚異經驗威脅了他於父權與帝國主義機制下所建立的優越感興主體性。恐懼於這地力的神秘感,羅徹斯特妄想去征服、控制這個地方。他將他的恐懼與妄想投射到他克里歐妻子的身上,逼迫她走上不歸路。第三章著重於安東妮在閣樓裏的生活。藉著對過去的回想,她試著重新尋回自我。而對自我的嶄新認知與對出坐地的感情,使得她有力量去選擇自殺,以結束長期、無望的監禁。雖然肉體上死亡,但在精神上,她已如鳳凰般重生,飛越廣闊的薩加索海,重回西印度群島。在結論中,我將再次指出本論文的主要論點,並肯定珍瑞絲為發出另一極有別於父權或帝國論述的聲音所做的努力。 /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 of Antoinette, a white Creole woman, in Jean Rhys's Wide Sargasso Sea(1966). In fact, Antoinette's forerunner is Bertha Mason,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in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1847). By rewriting Bertha, Jean Rhys intends to make a protest for this West-Indian Creole woman. As my title "Madwoman out of the Attic" suggests, I want to make a contrast to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The action of "walking out of" has two significant meanings: an attempt to rediscover the past and a refusal of incarceration.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one introduction, three chapters, and one conclusion. In Introduction, I will point out the main concerns and methodology of my study. Chapter One focuses on Bertha's/Antoinette's childhood and girlhood: her quest for maternal love, her Creole predicament, and the confrontation with patriarchal power. Bertha's past, no longer full of shameful scandals, has its profound existence. Chapter Two focuses on Antoinette and Rochester's post-marital life. Rochester's uncanny experiences in the West Indies threaten his superiority and subjectivity which are both established by the power of patriarchy and imperialism. Afraid of the mystery of this place, Rochester desires to conquer and control it. Projecting his fear and fancy on to his Creole wife, Rochester compels her to step on the road to Thornfield Hall. Chapter Three forcuses on Bertha's life in the attic. Through recollections of her past, Bertha tries to search for her lost self. Her new recognition of her self together with her affininty to her native land provides her with the strength to make her choice of death over prolonged and lifeless imprisonment. Though physically dead, she is, like a phoenix, spiritually reborn, flying across the wide Sargasso Sea back to the West Indies. In Conclusion, I will again point out the main ideas of this thesis and Rhys's efforts of uttering another voice.
5

ジェンダーって何?

Nagoya University Library, 名古屋大学附属図書館 07 October 2005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

從傳統到現代:《八○年代以降女性小說的發展-以蕭麗紅、蕭颯為中心》

宋怡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部分,筆者首先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圍及方法,並收集、歸納前人研究的成果,最後再簡單敘述本論文之研究大綱。 第二章「眾聲喧嘩:八○年代女性小說的發展與特色」,這一章共分三節。第一節先敘述八○年代多采多姿的文學圖像,從政治、經濟、西方文學思潮的衝擊、文學思維的變革、出版環境與消費消費性格的轉變、文學團體與文學刊物的蓬勃發展、電影工業結合文學創作等方面來簡述之。第二節闡述在八○年代的文學發展脈絡中,女性作家如何「異軍突起」,並如何在八○年代,「獨領風騷」的背景與發展情況簡述之。接著,再簡單敘述八○年代重要女性作家群(以朱天文、朱天心、蘇偉貞、袁瓊瓊、蔣曉雲、李昂、廖輝雲等七人為論述對象)及其小說的風格、特色之分析。第三節將八○年代女性小說家的評價(正、反兩面評價),作概括性整理,在正面評價方面從肯定「女」作家的文學地位、女性書寫與意識的呈現、突破「閨秀」風的書寫侷限等三方面來論述。另外,反面評價有以「閨秀」來貶抑女作家作品的發展與文學價值、女性文學「商品化」、女性書寫的狹隘性等三方面來談,女作家發展的情況與困境。第四節則以蕭麗紅與蕭颯的「登場」為主題,分別從蕭麗紅與蕭颯的生平簡介、成長背景、性情與其思想、作品風格等四方面進行論述。 第三章「古典的出走:蕭麗紅及其作品」,這章主要是討論蕭麗紅及其作品深究。第一節以蕭麗紅在文學評論家中的正、反評價,來談蕭麗紅有無被誤讀的可能。第二節是以蕭麗紅的民俗節慶書寫,來看其小說文本的跨領域,探討其小說文本,如何將中國的節令、民俗崇拜、三大節日、傳統習俗等,巧妙地結合在小說情節。第三節以女性的婚戀觀及家庭題材書寫來談女性的自覺意識。中國傳統女性受到姻緣天定論、心契堅貞的愛情想像、貞操觀、宿命論等舊思維的制約,而陷入男性附屬者的不公平相處模式,並企圖利用大家庭下的女性人物的解構與書寫,來看女性如何從傳統婚戀中,自我的省思與超越。 第四章主要分為三節,分別從蕭麗紅小說文本的鄉土與國族書寫與傳統女性人物的型塑以及蕭麗紅小說語言的等三方面進行討論。第一節從<黑妮>、《冷金箋》、《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桃花與正果》、《白水湖春夢》等作品中,來談蕭麗紅在鄉土與國族的書寫。第二節以蕭麗紅小說文本中,女性人物的類型與形象分析,再來談女性的情欲書寫。從「貞節牌坊」、儒家禮教(女子無才便是德)、中國傳統文化(裹小腳)等方面來探討,傳統女性受禁錮的身心與女性意識,如何透過自我覺醒的過程,達到女性人物的自我成長。第三節則由探討蕭麗紅小說文本,其小說語言的藝術,精鍊的古典語言、佛家偈語、台語的運用等交互運用的語言特色,進行探析。 第五章以蕭颯的小說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多重面貌,以及顛覆母愛的母親形象和女性意識的覺醒與自我成長等三方面進行討論。蕭颯從女性的愛情、婚姻、情慾、外遇及自我覺醒等方面,來探討蕭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類型。第一節透過蕭颯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從中探索出蕭颯作品與社會女性意識間的交互觀照,以及凸顯時代社會變遷下的女性面貌及成長。第二節以蕭颯藉著母親與女兒之間的關係,來呈現新舊世代交替之中,女性人物,如何在婚姻、家庭上,找到自己的地位與成長。第三節以蕭颯受到台灣女性主義的思潮的影響,其筆下的女性人物的自覺意識的萌發過程以及自我成長的過程。 第六章以蕭颯的『異想』世界為標題,討論蕭颯小說文本書寫題材與風格,主要是以蕭颯小說中的三大主題,進行小說文本的探討。第一節談蕭颯小說中,都會與都會女子的典型,並針對台灣都會的興起,對女性的衝擊與影響談起。第二節以變調的愛情,也就是以蕭颯擅長表現的外遇題材來作探討其小說文本的內容。日益複雜的男女關係,傳統的婚戀觀、家庭模式受到挑戰甚至崩垮,解放的情慾挑戰傳統的倫常,最後,外遇事件造成男女境遇的移位,有的傳統女性走出了悲情,過著嶄新的生活。第三節以折翼的天使:青少年問題的書寫,來討論蕭颯為何喜歡寫「青少年」這個族群,以及筆下的青少年成為折翼天使的原因。 第七章,蕭麗紅與蕭颯作品比較及其時代意義,來作全文的總結。第一節以蕭麗紅與蕭颯小說作品比較談起。從兩人的小說題材:原鄉與都會、傳統大家庭與現代小家庭、傳統婚戀與現代外遇等三方面來進行探討,並為兩人小說作品作比較。第二節以論述蕭麗紅和蕭颯的時代意義及其重要性。從兩人擺脫「閨秀」派的寫作風格、豐美女性小說的寫作題材、小說文本突顯女性意識與成長等三方面進行探討與論述。將兩人的時代意義作完整的陳述。
7

母職鬆綁之後的女性情誼-以台中縣一個媽媽土風舞班的成員為例

陳靜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採質性研究方法,以非都市地區一個媽媽土風舞班的成員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研究目的在於了解非都市地區中,中老年家庭主婦參與婦女團體同時在社區中現身,其參與過程的經驗與面貌。 研究發現,從一開始成員參與團體的時間點,即凸顯了父權社會僵化的兩性分工,家務與母職被建構為女人責無旁貸的職責,女人在孩子長成母職工作鬆綁之際才獲得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的合法性基礎。而在參與動機上,在田野訪談中歸納出三種動機,是婦女從主體而出發的需求,包括對「跳舞有興趣」、「身體健康因素」以及「走出家庭與他人連結」的需要,破除心理發展理論或社工、成人教育系統一直以來對於家庭主婦在孩子長成離家之際,參與社區活動的單一結論:為了填補時間的剩餘與失落的心理感受,這樣的推論忽略了造成家庭主婦壓抑與失落的源頭,其實是母職與家務工作的社會建構過程剝奪了女性的生命選擇權,而在這樣的推論之下也使得婦女真正需求與聲音消失。 在成員的參與過程中,策略的使用是為了在父權的壓制下爭取具有正當性的空間,策略的此用顯示成員意識到父權的意識形態是走出家庭的阻礙,而所採取的應對方式並非激烈的對抗,而是在保全父權的前提下盡力爭取最大的空間,這樣的策略使用也使得成員有時因為家庭裡的照顧需求而必須離開團體回到家庭。 女人參與社區活動在實質的物理空間裡是跨出了家的門檻,擴大了移動與社區中現身的範圍,人際網絡與生活範圍均漸漸增長。然物質空間的擴展未必在社會空間上也獲得相同程度的進展,在土風舞班中默會的規範是不與父權體制衝突,做好女人本分為優先,再談自己的需要與想望,因此成員們因為參與團體所漸次建立的社會空間是以若隱若現的樣貌存在。但是在團體中與其他女人連結,透過敘說了解彼此有相同的生活與生命處境,成員間逐漸發展的情誼使女人回歸以自我為主體的人際互動,藉由團體互動的過程也逐漸發展關於個人的知識,以團體情誼為後盾發覺自己的需求、興趣,並且在社區中佔據空間。 本文進一步以研究發現為基礎,為提升女性意識、爭取女人更大的社區參與空間尋求切入點。研究田野(媽媽土風舞班)這樣的女性自發性團體,已具備社工論述中自助團體的自助特質,然是否能進一步強化鞏固女人自我與生活空間的進展,端看團體中是否發展出或引進能與傳統父權對抗的女性意識。婦女運動連結自發性女人團體或展開對話,不同女人群體的串連將有助於突破因同質集結而強化傳統主流父權價值的傾向,然婦運論述必將焦點放在日常的生活知識及婦女切身問題上,以提高論述在其中的合法性,達成女性意識覺醒與發展的目的。
8

女性菁英政治參與之分析—以第五屆女性立委為例

王名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女性菁英政治參與之分析—以第五屆女性立委為例 摘 要 在歷史的洪流中,女性長久在政治場域缺席,進入二十世紀之後,女權才逐漸受到重視。當今世界各國,除了北歐五國以及其他少數歐美國家之外,台灣女性參政表現相當的亮眼。在中央級民意代表選舉上,2001年第五屆女性立委選舉,首次達到五十位女性進入國會殿堂。愈來愈多的優秀女性投入政治領域,也代表著今後權力的分享與資源的分配,必定要顧及性別的均衡。 本研究旨在結合菁英理論、民主多元理論與女性主義的視角,來探究台灣女性菁英在當前政治環境的從政優勢為何,及獲得政治權力之女性是否仍會受到性別歧視。 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以及文獻分析法同時進行,透過文獻分析可以初步建構女性菁英的社會背景及參政行為模式,而深度訪談法,直接與女性政治菁英面對面訪談,一方面補書面資料之缺漏,一方面可瞭解女性從政者更為細膩之心境轉折。訪談對象為第五屆女性立委,受訪者共計17人。 根據文獻探討以及深度訪談的結果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本文從女性政治菁英的教育程度、家族、婚姻關係、政黨以及派系五個面向切入,發現教育程度對於從政女性是明顯加分因素;家族與婚姻對於從政女性來講,有時是參政的阻礙,但家人若擁有相當的政治資源,女性當選的機率便大大提升;政黨相互競爭,可增加女性選民的發聲能量,對提升女性地位有正向影響,但隨著選舉制度的改變,政黨在選戰的重要性大增,政黨是否能夠真正落實婦女相關政策,將有待觀察;以往,女性從政者多是在執政黨與地方派系協調下進入政治領域,較無個人意志,但研究發現女性政治菁英不僅能善加利用當地勢力增加自己勝選機會,甚至成為地方派系的領袖。總之,女性如欲踏入政治領域,依附男性價值的情形已大為減少,且多已具備相當的性別意識。 二、社會對女性的刻版印象,相當程度仍影響女性的從政意願。首先是家務的勞動,讓許多女性從政者深感疲憊;婦女組織在每一次選戰中的動員力量愈來愈受矚目,但現階段仍不足以支持一位立委進入國會殿堂;隨著SNTV制度的改變,女性如欲投入政治,將更依賴政黨的提名,但筆者檢視各政黨第六屆不分區提名名單,各政黨仍有待改進。 總而言之,與以往相比,女性紛紛在政治領域上展露頭角,從政模式也與以前大不相同。以台灣政治生態的演變來看,女性政治菁英與政黨的關係將愈加密切。
9

虹影小說中的女性情/慾

劉希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虹影是一位不斷向自己挑戰,向社會挑戰,也向讀者挑戰的作家,她的私生活跟推陳出新的小說創作總是能引發一連串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在二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中,已累積了不少成果,「女性」一直是她最關心的焦點,不論是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畫、女性與各種社會議題的關係,以及女性的身體與心理,在虹影的筆下均呈現豐富的樣貌。截至目前為止的前人研究,雖然已注意到虹影小說中的「女性」是值得開發的討論議題,卻僅止於浮光掠影式的概述,或用女性主義的預設框架標明某些特色,缺乏將人物形象、情節安排、敘述手法與時代氛圍進行整體觀察的細緻探究。本文打破線性的創作分期研究路徑,在細讀文本,以及掌握作家生平、創作觀點的基礎上,從「女性情/慾」的角度切入,將虹影的整體小說創作歸納為「親情」、「愛情」跟「女性情誼」三個面向。首先從「我是誰?」的問題意識,觀看虹影如何在文本中以「女兒」的身份處理「成長」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及其藝術表現手法,探討女兒眼中的雙親形象、親子的情感互動,以及對家國的特殊認同。「女兒」轉變為「女人」的寫作立場後,虹影開始思考並表現異性戀男女的愛情,不論結局如何,總是瀰漫著令人感到憤慨與哀傷的悲劇情調,之所以如此,在早期的中短篇小說中是由於「性別對立」,較為近期的中長篇小說則轉移至男女雙方的「身份衝突」。面對「女兒」逐步蛻變為「女人」的生命歷程,虹影的書寫始終貫穿著對姐妹情誼的瞭解跟關注,從而發展出各種型態的姐妹互動模式。童年記憶、流浪生活與國際旅行,構成虹影的三股創作資源,她的小說不論在語言、場景、題材與關注面向上,都表現出與中國文壇對話的強烈企圖,因此本文將虹影定位於中國九○年代的女性小說家創作行列,歸納出「大氣」與「霸氣」兩大特色。
10

非傳統女性職業之選擇與適應-以女性民航駕駛員為例 / The study of women in non-traditional occupations: female pilots

蔡欣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女性民航駕駛員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困擾,大部分都與其他非傳統女性職業所面臨的困擾雷同,像是高能見度、性別歧視等困擾,而家庭式的照顧關係也同樣出現在資深男性駕駛員與資淺女性駕駛員身上,資深的男性駕駛員較不會將女性駕駛員視為同事,仍會在意女性駕駛員的女性身分,因而禮遇女性駕駛員。 不過民航駕駛員較無男女分工的情形,女性駕駛員在家庭責任上也比較沒有遇到難題,家人會體諒女性駕駛員的工作特性,願意幫忙分擔家庭責任,不會過於要求女性駕駛員一定要做到傳統女性在家庭扮演的角色。至於說髒話、黃色笑話、喝酒等文化,男性駕駛員會尊重女性駕駛員,會自行迴避;但是在玩笑話方面,女性駕駛員就比較不能接受男性駕駛員說關於工作方面的玩笑話。另外,女性駕駛員在個人生活方面則面臨了伴侶難尋、懷孕停飛復飛等問題。

Page generated in 0.028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