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平路小說的台灣歷史想像──以《婆娑之島》為主 / Ping Lu of Taiwan historical fiction to imagine ── whirling main island林韻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平路是當今台灣文壇一位傑出的女性作家,除了創作小說,也出版散文及評論集,著作豐富。1970~1980年代是台灣女性作家開始大量創作的時期,不論質與量均豐,受學院肯定,而平路從1983年〈玉米田之死〉獲獎,至今持續小說創作,對台灣社會的關懷是她一貫的堅持,以台灣歷史作為小說背景或小說題材成為她的創作素材。平路書寫台灣歷史,融入文學手法,想像小說情節和歷史事件上未出現人物,化作一篇篇的小說,此種歷史想像是平路小說的特色之一。本論文從平路的生平和經歷出發,追溯其內在心靈的轉變,影響作品風格轉變,並醞釀歷史小說和台灣歷史小說的誕生,將平路小說中出現台灣歷史事件的篇章提出,予以集中討論,深究平路小說中的台灣歷史想像意涵,而近期出版的《婆娑之島》,運用新歷史主義觀點和後殖民書寫深入析論,並探討《婆娑之島》的藝術表現,從其寫作脈絡勾勒作者建構台灣歷史小說的意圖,彰顯《婆娑之島》的小說藝術成就,整體呈現平路作品中所呈現的台灣歷史想像意義,建立平路的台灣歷史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
2 |
平路女性書寫之研究 / Ping Lu of female writting李芳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八、九○年代堪稱是台灣女性作家的文藝復興時期,也是許多女性作家嶄露創作契機之時。平路的興起,為女性創作發聲,研究平路的碩論側重在她批判父權思想與科幻領域的成就,探討她女性議題的論文,則側重在歷史小說的問題居多,對於平路作品的研究關注在女性本身的論文很少,本論文以平路作品女性意識進行研究,分八章論述。第一章緒論,說明個人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方法、論文架構。第二章女性書寫的發展,以西方女性主義發展背景作一脈絡論述,再將女性主義提到的女性書寫的淵源及概念詳加剖析。第三章創作背景及經歷,從平路的生命史出發,回溯她的家世背景,分析她生命的重要事件、所處環境與遭遇,如何影響她情感的世界、作品的取材與創作風格,且進一步對其創作經歷加以探究,以此作為解析其作品創作的基礎。第四章女性書寫的敘事策略,從去國懷鄉的自傳書寫、身體情慾的自主書寫、歷史話語的記憶書寫、生活關懷的女性書寫、現實社會的覺醒書寫分析她文本的敘事策略。第五章論述平路的小說創作,以內在自省的通道、女性的原鄉情懷、女性現代史的論述,指出平路小說創作的女性概念。第六章研究平路的評論,以辯證的年代、沙文與反思、女性生活體察,探討女性議題,呈現平路的關心。第七章探討平路的散文,以旅遊書寫的試驗、現實生活的感悟、生命情操的錘鍊、戀物記憶的啟發、生命的微觀與回眸,覓得她的情感脈絡和生活感發。第八章提出研究的成果與意義,找出平路女性書寫的定位與特色,最後對於平路女性書寫的傳承與創新,給未來研究者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1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