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一革命理論或發展策略爭議的探討

鄧小平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為中國大陸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的口號,
希望能為中共奉行貳的馬列主義與現實環境之間的矛盾,提供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本篇論文的主旬就是從「革命理論」(由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的理論)
以及「發展策略「(達成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方法、手段)兩個面向,來觀察中共如
何在一個「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建立起社會主義。中共在歷經蘇聯模式、毛澤
東的「大躍進」模式式二種發展策略後,體會出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建設依舊無法解
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門的矛盾,因此在鄧小平上臺後便實行「經濟體制改革(,以
發展生產力作為關鍵。但是為了解決僵硬的意識形態影響改革的問題,而對馬克思主
義採取「發展」的態度終必使得「革命理論」本身也產生修正或改變的現象,仗得發
展策略與革命理論發生辯證的關係。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本身就還是一項不斷在發展的體,它未來的走向是一項耐人
尋味的問題。由於中國大陸社會主義本身繼承了史達林主義以黨和國家控制一切的特
質,因此它處處顯示出「國家主義」的色彩,雖然中共也採行某些市場機制以搞活經
濟,但是基本上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仍然是局限於「國家主義」模式的範疇;這
是由於在資本主義盛行的世界體系之下,社會主義建設本身還是得利用國家機器以爭
取世界分工秩序下一個較有利的地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方面要求堅守社會主義
的原則,而另一方面則要求快速現代化。打破這種僵局的方法,還是在於找尋生產力
和生產關係在某一歷史階段的平衡點。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936
Creators華士傑, HUA, SHI-JIE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