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起點在於觀察到八○年代二現象之相近發生。其一,台灣學界漸興對中產階級之討論;其二,台灣雜誌工業較以往殊異發展。西方理論中對中產階級定義及其諸多問題莫衷一是,本文以如下方式討論階級:由生產關係的二元位置,至Wright加入三項資財,再至Bourdieu在實踐的經濟將社會空間中類似或接近位置的行動者視為相同階級的行為;相對地,中產階級的定義從據生產方式中的矛盾位置,而在多維度空間下場域、習癖、資本之不同位於不同位置。以此而觀八○年代雜誌工業之發展則具意義。此時已非教育之普及使印刷媒體有突破性的發展,而是特定消費型態及社會趨勢使印刷媒體受益,如八○年代財經、政論、女性雜誌的興起,九○年代國際中文版雜誌紛紛搶灘。其中,作者選定1981年創刊之《天下》雜誌為研究對象,其正為中產階級文化善意彰顯之例。在台灣,《天下》在象徵意義上常被標舉如社會良知,此卻易使人忽略其作為一份商品的存在;但《天下》不只是商品而已。在資本主義商業機制中,必須維持並擴充其自身的再生產;促使讀者消費《天下》,藉由對讀者的召喚以獲回應,對象為:以專技知識換取生產位置的中產階級為主,在其自薦廣告中,以時間壓力升遷壓力頻頻催促、完全繫於文化資本之有無,而《天下》正提供八○年代的管理與經濟學知識,對於企圖將文化資本轉化為組織科層升遷或經濟資本者,《天下》即為所需;就此而言,《天下》所傳散的正是生產力再生產的知識。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281 |
Creators | 王菲菲, Wang, Fei Fei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