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策略群組與績效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ic Groups and Performance of Taiwa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民國九十年六月立法院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為台灣金融機構奠定了異業整合與跨業經營管理的法源基礎,有關金控公司的研究漸漸開始興起。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金控「策略定位」的議題,以策略群組(strategic group)的概念為核心,對台灣目前之金融控股公司進行研究,了解該產業策略群組競爭與發展之情形。更進一步藉由群組分類的結果探討策略群組與其績效間之關係。

由於本研究問題仍屬於探索性研究階段,故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法」輔以「問卷分析法」進行研究。經由文獻回顧,本研究在策略構面的建立,同時採用「營運範疇」策略構面與「資源」構面,對金控公司分類之構面定為:業務廣度、市場領域、地理涵蓋範圍、財務資源及無形資產構面,無形資產區構面又分為品牌形象與經營者能力。此外,更鑒於台灣許多金控公司的成形屬於台灣傳統集團企業的整合,在策略群組構面上更加入「集團/非集團企業整合」作為區分策略群組的考量。本研究即以此七項構面作為策略群組分群的依據。在績效衡量方面則分為內部營運績效、市場績效與顧客績效三構面,在內部營運績效方面以股東權益報酬率作為衡量指標;市場績效採用股價淨值比作為衡量指標;顧客績效則設計三項衡量指標,分別為知名度、吸引力與服務品質改變度。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確可依策略運作與資源的不同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策略群組,分別為「多元焦點導向群」、「品牌消費金融導向群」、「多角化直接金融導向群」與「規模直接金融導向群」。其中,四個策略群組在股東權益報酬率績效及顧客面吸引力績效上有顯著差異存在;而在股價淨值比績效、顧客面知名度績效及顧客面服務品質改變度績效上未達統計顯著差異水準。

本研究建議金控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上應首先致力於品牌形象的增強與經營者能力的強化,亦建議強化提供多樣商品的能力,即加強金控公司跨產業:銀行、證券、保險及資管理的版圖完整性。研究發現相對規模大與通路據點廣佈,兩因素並不保證金控公司在最終的營運績效較佳,故建議未來金控公司在發展時並不一定彼此要在規模上相競爭,且應在已有的實體通路上進行經營型態的改變,以強化據點的實質功能。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355008
Creators張妍婷, Chang, Yen-T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