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10
  • Tagged with
  • 10
  • 10
  • 10
  • 10
  • 6
  • 5
  • 4
  • 4
  • 4
  • 4
  • 4
  • 4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本國銀行策略群組之靜態與動態研究

簡薏珊, Chien Yi-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政府於民國80年代開放新銀行成立,造成本國銀行家數過多,高度競爭。又近十年來環境快速變化,加入WTO造成金融業對外開放,本國銀行業者必須比從前更清楚訂定策略方向,將市場按地理、產品、客戶需求的差異性加以區隔,使用嚴格的風險管理方法拓展業務。因此,針對各銀行所採取的策略不盡相同,本研究以策略群組(strategic groups)為分析方式,研究民國 87年至民國95年間,國內銀行策略群組之變動,藉由各群組所屬策略群組的變化來了解各群組在市場上定位的改變,並討論改變的原因。 本論文之研究流程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由閱讀相關文獻與時事評論引發研究動機,進而確認研究方向目的及研究方法。第二階段為確認策略變數,由於策略變數關係著分群之後群組是否具有解釋國內銀行產業的實際意義,因此由文獻探討與專家訪談詳細考量後決定策略變數。第三階段為實證階段,利用過去各本國銀行的財報資料,分析策略群組動態軌跡,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本國銀行業的確可以依照策略的不同分為四個群組,且每一期各群組之間財務績效(業主權益報酬率)有顯著差異。而在策略群組的動態移動上,本研究觀察到本國銀行業存在移動障礙與參考群組,而群組下有次群祖,群組成員在移動時,經常是次群組一起移動。 由於產業存在移動障礙且發現同一策略群組內的成員彼此績效差仍然有很大的差異性,建議本國銀行不應一味地想要模仿績效好的群組,改變策略移動到績效好的群組。因為從實證上看來有可能因為移動障礙而無法移動到參考群組最後仍然回歸到原屬群組,也有可能改變策略移動到參考群組後,績效並不會有進步。因此建議本國銀行應該要針對自己的定位,擬定專屬於自己的策略,將心力專注於獲利上,不需要將績效較佳的參考群組策略作為主要決策指標。
2

廠商在策略群組間移動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人壽保險業為例

張馥芳, Fu-Fang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運用組織調適理論與資源基礎的觀點,探討影響臺灣地區人壽保險公司在策略群組間移動的因素,期望對於策略群組的理論有所貢獻。 策略群組歸屬的變化與穩定分析為本研究理論上最重要之特色,為建構本研究所主張之群組歸屬之變化與穩定程度並提出相關假設,除透過文獻研究外,且經由實務個案之觀察與訪談,將二者之推論加以綜合以形成研究假設。 為驗證假說與推論,本研究選取人壽保險公司在過去四十年間的策略變化作為策略群組歸屬與穩定程度的實證對象,共收集到90份樣本,作為進行相關統計分析推論之依據。由於此產業在台灣的歷史悠久,且在此期間有分階段的市場開放,可以完整切割產業期間,適合本研究之進行。根據實證結果發現,本研究所提出的三個主假設中,資源與組織壓力獲得支持,組織慣性未獲支持。 由於本研究對影響策略群組穩定程度的分析涵蓋資源基礎組織調適理論與組織慣性理論,因此欲瞭解不同理論構念對於策略群組的穩定程度的解釋能力如何,本研究進一步彙整比較不同模型的McFadden R2。 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除了組織慣性之外,其餘不論是由資源基礎或組織調適理論之觀點對策略群組穩定程度之解釋力皆具有相當之水準,表示此兩種理論於探討影響策略群組的穩定程度之因素有同等之重要性。這項結果亦說明傳統上由資源基礎的觀點解釋群組的穩定,學者傾向於觀察公司所具有的「資源」,其實應與「組織壓力」相互呼應。 關鍵字:人壽保險業、資源基礎觀點、組織調適、組織壓力、組織慣性、策略群組之歸屬、策略群組之穩定程度
3

台灣地區銀行業策略群組與經營績效之研究

郭禮瑜, Kuo, Li-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策略群組為核心,針對台灣地區銀行業進行研究分析,樣本對象為53家本國銀行及39家外國銀行在台分行。藉此了解台灣地區銀行產業內是否有採取相同策略之策略群組存在,各策略群組所採取的策略有何不同及其擁有的優勢為何,最後比較各策略群組在經營績效表現上是否存在差異及差異為何。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銀行業依據公司層級變數、事業層級變數以及功能層級變數可將其分為三個策略群組:「穩健擴張」群、「專注耕耘」群、「創新經營」群。「穩健擴張」群以蠶食方式地擴張其版圖,亦即挾其雄厚資本來占滿通路之方式來經營,而在新產品發展及業務多角化上則最為保守;「創新經營」群在資金來源、新產品發展及業務多角化的值最高,顯示其一方面著重於來自貨幣性存款之資金來源,另一方面極擴展利息外的營業收入而不只是侷限於傳統的利息收入、並且多方面地擴展營業收入;「專注耕耘」群在大部份策略變數上都是居中的。  策略群組的經營績效則可分財務績效及營運績效來衡量,結果發現在總體經營績效表現上各策略群組有顯著的差異,若就個別經營績效變數來看,「穩健擴張」群在營運績效之營收市場占有率、存款市場占有率是最高的;「創新經營」群在財務績效之資產報酬率、員工平均營業收入、存放比率、營業收入成長率表現最佳;「專注耕耘」群的績效表現則無特別突出之處。財務績效之淨值報酬率、稅前純益率、員工平均盈餘,以及營運績效之獨占力表現則無顯著的差異。
4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策略群組與績效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ic Groups and Performance of Taiwa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張妍婷, Chang, Yen-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九十年六月立法院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為台灣金融機構奠定了異業整合與跨業經營管理的法源基礎,有關金控公司的研究漸漸開始興起。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金控「策略定位」的議題,以策略群組(strategic group)的概念為核心,對台灣目前之金融控股公司進行研究,了解該產業策略群組競爭與發展之情形。更進一步藉由群組分類的結果探討策略群組與其績效間之關係。 由於本研究問題仍屬於探索性研究階段,故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法」輔以「問卷分析法」進行研究。經由文獻回顧,本研究在策略構面的建立,同時採用「營運範疇」策略構面與「資源」構面,對金控公司分類之構面定為:業務廣度、市場領域、地理涵蓋範圍、財務資源及無形資產構面,無形資產區構面又分為品牌形象與經營者能力。此外,更鑒於台灣許多金控公司的成形屬於台灣傳統集團企業的整合,在策略群組構面上更加入「集團/非集團企業整合」作為區分策略群組的考量。本研究即以此七項構面作為策略群組分群的依據。在績效衡量方面則分為內部營運績效、市場績效與顧客績效三構面,在內部營運績效方面以股東權益報酬率作為衡量指標;市場績效採用股價淨值比作為衡量指標;顧客績效則設計三項衡量指標,分別為知名度、吸引力與服務品質改變度。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確可依策略運作與資源的不同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策略群組,分別為「多元焦點導向群」、「品牌消費金融導向群」、「多角化直接金融導向群」與「規模直接金融導向群」。其中,四個策略群組在股東權益報酬率績效及顧客面吸引力績效上有顯著差異存在;而在股價淨值比績效、顧客面知名度績效及顧客面服務品質改變度績效上未達統計顯著差異水準。 本研究建議金控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上應首先致力於品牌形象的增強與經營者能力的強化,亦建議強化提供多樣商品的能力,即加強金控公司跨產業:銀行、證券、保險及資管理的版圖完整性。研究發現相對規模大與通路據點廣佈,兩因素並不保證金控公司在最終的營運績效較佳,故建議未來金控公司在發展時並不一定彼此要在規模上相競爭,且應在已有的實體通路上進行經營型態的改變,以強化據點的實質功能。
5

我國資訊電子業策略群組與財務績效關聯性之研究

魏明得, Joseph M. D.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我國上市上櫃資訊電子業為研究對象,探討策略群組與財務績效之關聯性,主要的研究問題為探討資訊電子業中是否存在策略群組的現象,若存在策略群組,則其策略行為的特性為何,不同的策略群組其財務績效是否有差異,何種策略行為將導致較高的績效。   本研究透過專家學者及國內外實證研究,找出25個策略變數,利用因素分析法萃取出主要的因素構面,以集群分析對樣本廠商進行分群,再使用變異數分析檢定各群組在主要因素構面上是否有顯著差異,並對各群組加以命名,同樣使用變異數分析檢定各群組在財務績效上是否有所差異。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主要結論如下:   一、根據因素分析所萃取出九策略構面,可將我國資訊電子業區分為三個策略群組:「集中差異化策略群」、「成本控制群」、「無特殊策略取向策略群」。   二、各策略群組在因素構面上有顯著差異,而且在其中七個構面上有顯著差異,包括:產品-員工因素,整合-地理因素,規模因素,外銷-聲譽因素,研發因素,製程因素,市場區隔因素等。   三、不同的策略群組間其財務績效有差異,但從不同的單一財務績效指標來看,策略群組間只有在資產報酬率上有所差異。   最後,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論,提出對業者及政府主管機關之建議,期望此研究結果能對相關人士有所貢獻。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五節 研究架構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策略理論部份 11 第二節 策略群組理論之探討 20 第三節 策略群組與績效國外實證研究 29 第四節 國內策略群組與績效之實證研究 41 第五節 企業財務績效的評估方法 48 第參章 研究設計 52 第一節 實證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假說 56 第三節 研究變數及衡量方式 5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問卷設計 63 第五節 問卷資料統計分析設計 68 第肆章 實證結果分析 70 第一節 資料說明 70 第二節 策略群組的形成 83 第三節 策略群組的策略行為特性 88 第四節 策略群組間績效差異之分析 9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4
6

出口貿易商經營策略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raders' business strategy

江支璋, Chiang, Chih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1972年Hunt首次提出「策略群組」(Strategic Group)一詞以來,此一觀念即被廣泛地應用於分析產業結構以及廠商競爭策略與績效之關係。策略群組的基本論點在於產業中之廠商並非同質性個體,根據策略行為的差異,通常可將廠商區分為數個策略群組,廠商的績效水準以及策略行為對績效之影響,亦隨不同策略群組而有所差異。然而以往相關文獻大都偏重對釀酒業、製藥業、家電業等製造業進行研究,相形之下對服務業方面的探討就僅佔少數,至於以出口貿易商為探討對象的研究則是付之闕如。   我國為一缺乏天然資源的海島型國家,故對貿易的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值)均偏高。根據GATT在1993年所發佈的世界貿易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為全球第十二大出口國及第十四大進口國,可見國際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我國數目龐大的中、小企業體系下,進出口業務的達成有賴貿易商提供的各項專業服務,因此,貿易商在國內的經濟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以出口貿易商為對象,根據中華徵信所出版之1994年TOP 500大企業名錄中,合乎標準的288家貿易商為樣本架構,採取普查的方式。研究目的為:一、瞭解出口貿易商的經營策略重點,及策略對經營績效的影響;二、依照策略作為的相似性將出口貿易商分群,並描繪其個別群組的特性;三、瞭解各策略群組在策略形態及經營績效間的關係;四、對各策略群組間移動障礙的瞭解。研究方法:運用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集群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多變量分析(MANOVA)以及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等方法,希望藉此了解不同策略群組內廠商的競爭行為和廠商策略興績效之關係。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有:   一、出口貿易商在營運時最重視的策略作為有:「根據國外買主詢價後向其提出報價」、「安排貨務運輸及擔負交貨的責任」、以及「提供裝船前的暫墊款融資服務」等三項。相對而言較忽略的是「持有配額」、「作為廠商的融資保證人或提供重開票融資服務」、「在國外設立維修服務中心以服務當地顧客」等三項。   二、在出口貿易產業,發現有效樣本公司可區分為七個群組,分別為:群組一:穩健經營型;群組二:積極創新型;群組三:有待努力型;群組四:傳統保守型;群組五:短小精悍型;群組六:淬勵奮發型;群組七:銷售導向型。   三、經過複迴歸分析結果,得知影響員工生產力的關鍵變數有:技術性的出口服務、市場接觸的服務、提供營運空間的服務、產品促銷的服務、垂直整合、水平整合、目標市場、經營規模、專業人力資源規模.研發與創新的能力.建立及維繫網路關係的能力、與從事三角貿易的能力等十二項,而影響資本效率的策略變數為:合併的服務、改進貿易流程的服務、提供營運空間的服務、產品促銷的服務.出口服務對象、出口產品的銷售地區、水平整合、經營規模、專業人力資源規模、建立與維繫網路關係的能力、以及從事三角貿易的能力等十一項。所以證明經營策略對經營績效有顯著影響。   四、研究結果發現群組一在出口服務項目、出口服務對象、水平整合、專業人力資源規模方面形成的隔絕機能甚強;群組二在出口服務項目、出口服務對象、與從事三角貿易的能力方面所形成的移動障礙程度較高;群組六在出口產品的銷售地區、新產品的研發與創新能力上形成較高的隔絕機能。
7

台灣傳統紡織產業困境與轉型之研究

李文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紡織業曾經是雄踞創匯第一名幾十年的金牛外銷產業,隨著經濟發展,傳統紡織業在原料及人工成本漸失優勢的情況下,逐漸失去光環,近十幾年來坐實了一般人所講"夕陽產業"的稱號。但近幾年來,在產業界持續的努力研發創新下,成功帶領產業轉型, 並在世界發光發熱。本研究主要探討紡織業在台灣的歷史演繹和轉型發展現況,並接著討論整體產業導入資訊化數位化(互聯網,大數據)及智慧纖維的未來發展趨勢。在介紹完傳統紡織產業的分類後的介紹,我們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產業的優劣強弱。此外,為了因應現代生活悠閒風及運動風時尚需求,我們也探討轉型創新如何成為機能性產品的市場利基,並透過麥可.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構來說明競爭優勢。 本研究在個案公司的探討中,分析個案公司如何利用本身的資源優勢結合國內尖端研究機構與優秀而有效率的生產系統與製造環境,組成世界級上中下游一貫產品供應鏈。十年磨一劍,堅持往規劃的策略方向前進。也在國際競爭市場中找到策略合作夥伴與國際品牌,並且利用雙方各自擁有的優勢資源,規劃發展出有利於雙方合作,且能攜手拓展國際市場的資源策略、競爭策略。另外也分析本公司生產系統如何經由因應調整策略與架構重組,以滿足市場需求及客戶需要。 本研究主要採用市場發展歷史演進分析法,配合經濟環境變遷與創新轉型策略,透過分析個案公司及其策略,且由市場相關人員的訪談中蒐集相關資訊,搭配產業相關資料的彙整與文獻專刊報告和動態新聞報導,最後加以整合分析其個案公司之競爭策略,並同步探討其策略合作的過程和外部環境變化間的互動,以至於雙方企業的合作,如何因應進行調整以迎合市場變化。 藉由本研究之相關分析、探討,期望能提供台灣紡織產業廠商,一個資源整合拓展國際市場之策略思維及經營規劃方針之參考,將產業危機化為轉機的有效選項,並善用周遭國家社會研究機構研發實力及自身累積的優勢資源,以面對外部環境的競爭和新興產業國家廠商的威脅,進而再創台灣傳統紡織產業的新藍海
8

台灣地區加油站市場經營狀況調查-對中油公司經營策略涵義 / The Market Survey of Gas Stations in Taiwan – With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to the Chinese Petroleum Corporations

吳逸倫, Wu, James Yih-Lu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進行台灣地區加油站市場產業經營環境分析並進行加油站經營狀況市場調查,市場調查之內容包括:加油站經理經營滿意度、加油站經營策略型態、加油站服務構面、中油公司提供民營加油站服務滿意度、加盟站服務需求及民營加油站未來經營動向。最後綜合上述資訊就研究問題探討對中油公司之經營涵義。 本研究報告包括以下之內容與發現: 1. 對加油站市場產業之總體環境、市場供需、競爭環境、消費者行為與主要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2. 將台灣地區1,909座加油站以汽油、柴油與總銷量做為集群分析之變數,發現可分為汽油專賣導向型、集團自用型、大型汽油導向型、柴油導向型、中型汽油導向型、小型汽油導向型及小本經營型等七類加油站類型。 3. 將台灣地區23個縣市以汽油與總銷量做為集群分析之變數,結果發現各縣市依油量消費特性可分類為商工縣市型、商農縣型、大都會型、大都會周邊型、偏遠型及港埠型等六個油品消費類型縣市。 4. 以上不同銷量類型加油站、油品消費類型縣市與公民營企業特質均會影響加油站之經營方式,而其中以公民營企業特質之影響較為強烈。 5. 本研究在加油站經營中所採用28個服務項目以因素分析法可歸類歸屬於加油功能、附加服務、品牌聲譽及促銷四個主要服務構面。 6. 利用因素分析所獲得之加油功能、擴充功能、品牌聲譽及促銷四個因素做為變數以集群分析可將台灣1,909座加油站分為促銷導向型、全方位經營型與專業加油型三類策略群組。 7. 分析中油公司提供民營加油站服務滿意度、加盟站服務需求及民營加油站未來經營動向調查結果。 8. 就各項研究問題探討對中油公司經營策略涵義。
9

台灣地區綜合證券商策略群組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Strategic Group and Performance of Taiwan Securities Industry

陳正玲, Chen, Jessica J.L. (Chen, Jeng-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綜合證券商策略群組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陳正玲 指導教授:陳隆麒博士 郭敏華博士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證券產業內,各綜合證券商是否存在採取不同策略的策略群組,並進一步探討策略群組對綜合證券商之財務經營績效是否產生差異。因此本論文研究之目的有四項: 1. 瞭解我國綜合證券商之產業概況。 2. 根據相關文獻及綜合證券商特性,找出適當策略變數,並依各公司在策略變數上的差異,分析國內綜合證券商是否存在策略群組? 3. 探討國內綜合證券商不同策略群組的策略行為特性為何? 4. 探討國內綜合證券商不同策略群組間的營運績效是否有所差異?何種策略行為具有較佳之經營績效? 本研究是以司徒達賢(民84)所提的六個構面,並參考其他文獻及考慮產業特性成立八個構面,據此發展出55個策略變數,經簡化後得到十個策略因素,依回收問卷且有效的32家樣本證券商的資料,經由實證分析結果,得到三個群組分別命名為:全面策略領導群、專業規模取向群、經紀業務集中策略群。在財務經營績效方面,各群組在整體經營績效上有顯著差異,但在營收成長率、資產報酬率上無顯著差異,惟在股東權益報酬率上有顯著差異,而純益率方面則接近顯著差異。本研究採用的統計方法包括:因素分析、集群分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等。所得的研究結論如下: 一、 台灣地區的綜合證券商中,可依業者所採行不同的策略型態,存在三個策略群組。 二、不同的策略群組間因策略型態之不同,致其財務經營績效具差異性。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程序 6 第五節 論文結構 8 第貳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策略與策略構面 9 第二節 策略群組理論之探討 18 第三節 國內外策略群組與績效之實證研究 28 第四節 國內外證券相關文獻探討 40 第參章 研究設計 4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假說 50 第三節 研究變數之選取 52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問卷設計 58 第五節 問卷資料統計分析設計 63 第肆章 實證分析與結果 66 第一節 資料敘述統計 66 第二節 第略群組的形成 95 第三節 策略群組之競爭策略行為特性 105 第四節 策略群組間績效差異之分析 113 第五節 證券商基本背景與群組形成之相關性 11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3 附錄 141 附錄一 本研究之問卷 141 附錄二 轉軸後之因素結構矩陣 145 表 目 錄 表2-1 策略的定義 9 表2-2 各家學者所提出之策略構面 12 表2-3 相關學者對策略型態看法之彙總 15 表2-4 各學者對策略群組定義彙總 25 表2-5 策略群組形成的原因 26 表2-6 國外策略群組與績效之實證研究彙總 28 表2-7 國內策略群組與績效之實證研究彙總 35 表2-8 國內證券相關文獻彙整 40 表2-9 國外證券相關文獻彙整 45 表4-1 問卷證券公司一覽表 66 表4-2 衡量策略變數之Cronbanch α值 68 表4-3 各策略變數效度值表 70 表4-4 各策略變數名稱簡化對照表 71 表4-5 樣本證券商對各競爭策略變數的執行與重視程度 73 表4-6 樣本證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75 表4-7 樣本證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不高的五個策略變數 76 表4-8 高營收成長率證券商對競爭策略變數的執行與重視程度 78 表4-9 高營收成長率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79 表4-10 高資產報酬率證券商對競爭策略變數的執行與重視程度 80 表4-11 高資產報酬率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81 表4-12 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券商對競爭策略變數的執行與重視程度 82 表4-13 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83 表4-14 高純益率證券商對競爭策略變數的執行與重視程度 84 表4-15 高純益率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85 表4-16 低營收成長率證券商對競爭策略變數的執行與重視程度 87 表4-17 低營收成長率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88 表4-18 低資產報酬率證券商對各競爭策略變數執行與重視程度 89 表4-19 低資產報酬率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90 表4-20 低股東權益報酬率證券商對競爭策略變數的執行與重視程度 91 表4-21 低股東權益報酬率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92 表4-22 低純益率證券商對競爭策略變數的執行與重視程度 93 表4-23 低純益率券商執行與重視程度最高的十個策略變數 94 表4-24 因素特徵值及累積解釋變異量 96 表4-25 各因素所包含之策略變數及因素命名 99 表4-26 不同集群數目下所求得的Cubic Cluster Criterion數值 104 表4-27 本研究樣本證券商策略群組之分配情形 104 表4-28 策略群組對策略因素構面之MANOVA檢定 105 表4-29 策略群組對策略因素構面之ANOVA檢定 106 表4-30 策略群組與策略因素之集群均值矩陣 109 表4-31 集群分析摘要 111 表4-32 群落離散度摘要 111 表4-33 策略群組對財務經營績效構面之MANOVA檢定 113 表4-34 策略群組對財務經營績效構面之ANOVA檢定 114 表4-35 證券商基本背景與策略群組之卡方檢定 116 表4-36 策略群組與資本額之交叉分析表 117 表4-37 策略群組與員工人數之交叉分析表 118 表4-38 策略群組與經紀據點之交叉分析表 119 表4-39 策略群組與承銷據點之交叉分析表 120 表4-40 策略群組與海外據點之交叉分析表 121 表4-41 群組一,全面策略領導群的基本背景 122 表4-42 群組二,專業規模取向群的基本背景 123 表4-43 群組三,經紀業務集中策略群的基本背景 124 表5-1 本研究之假說內容及檢定結果 128 圖 目 錄 圖1-1 本論文之研究程序 7 圖2-1 S-C-P模型 21 圖3-1 本論文實證研究架構 49 圖3-2 問卷調查設計流程 60 圖3-3 問卷內容設計流程 62 圖3-4 本研究統計分析架構 65 圖4-1 各群組之成偶檢定 108
10

網路圖書市場與傳統圖書市場定價行為之研究

王亭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台灣地區近日網路購物的人數快速成長,因此,消費者對於網路商品的需求大增,是否能從網路商店購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乃為消費者關心的焦點。且根據資策會的調查,書籍是網路購物者的最愛,基於探討網路商店定價行為的國外文獻大抵僅以美國為研究對象,偏重於簡單的統計與迴歸分析,欠缺較深入的統計方法如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及集群分析法,加上國內缺乏針對網路商店定價行為從事分析的實證文獻,於是本研究將以書籍為研究對象,蒐集國內傳統書店和網路書店銷售書籍的價格,綜合了迴歸分析、無母數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集群分析四大方法從事書店定價行為的分析。本研究先以複迴歸分析探討不同書店之書籍售價的決定因素;再以無母數統計法比較不同購買數量及不同種類的書籍售價;然後,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Turkey、Scheffe兩兩比較法剖析書籍的售價與書店的關聯性;最後,以策略群組分析法探索書店間經營策略的類似性及差異性。 結果顯示,網路書店彼此之間的價格競爭較實體書店之間激烈。書店的書籍銷售價格和資本額、員工數成正向關係,資本額越大、員工數越多則書籍銷售價格越高,書店歷史、商品種類則和書店書籍銷售價格有負向關係,書店歷史越久、商品種類越多,則書籍銷售價格越便宜。再者,比較不同購買數量的書籍售價後發現消費者只要購買兩本書籍以上,網路書店比實體書店便宜,而若消費者只購買一本書籍,在網路書店購買會較吃虧。還有,在工商企管、健康旅遊及文學類三類書籍的價格比較下,書籍售價排序由低到高為文學類、健康旅遊類、工商企管類。接下來,從書籍與書店的關聯性來看,誠品網路書店的書籍銷售價格最高,華文網和搜主義的書籍最便宜。此外,本研究發現,實體書店所開設的網路分店書籍的售價都較實體書店高,而且純網路書店的書籍銷售價格顯著較實體書店的網路分店便宜。 最後,在策略群組分析法中發現19家書店可分為6個群組:節省開銷,專於本業型 (政大書城、上達書局、聯經出版社、今日書局、搜主義網路書店、三民網路書店及誠品網路書店)、圖書館結合百貨公司型 (誠品書店)、大規模經營型 (金石堂書店、新學友書局、博客來網路書店及新絲路網路書店);第四群小百貨公司型 (建宏書局、三民書局、摩爾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及華文網路書店);第五群致力服務型 (何嘉仁書店);第六群國際級圖書館型 (紀伊國屋書店)。

Page generated in 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