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貿易商行銷情報部門功能之探討程鈦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是個海島地區,所以貿易公司很多,但大多是小型貿易公司,無法發揮行銷效能;故政府有鑑於此,乃促成大貿易商的設立,以期等待我對外貿易能升級。而至目前,台灣已有五家大貿易商於67年底先後成立。
日本綜合商社的成功是舉世聞名的,而他們所強調的生命三大柱乃是;情報、人才與金融。把情報列於第一位,由此可見我大貿易商的成長亦將有賴行銷情報功能的健全;此乃本文的研究動機,用以探討我大貿易商目前行銷情報部門的功能。
行銷情報部門功能的健全與否,最主要的關鍵問題乃是在資訊的投入、處理及其與直線部門的聯繫的情況。所以本研究的目的除了在了解大貿易商目前行銷情報系統的情形外,主要是在探討行銷情報部門的資訊來源及處理過程(包括日常資訊的剪輯、 行銷研究、資料室的管理情形),以及資訊在公司各部門的配屬狀況和聯繫情形。且由於公司的業務拓展與行銷情報部門的功能進展是息息相關的,而為了澈底了解整個公司的情形,以利於行銷情報部門功能的探討,所以本文採取個案研究方法,祗對一家大貿易商店加以觀察、研討和深究。
經過對中國大貿易商的研究調查知道: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出口多種產品到全球各地,而祗經營少量進口貨品。其組織型態是分設貿易總部、關發總部與管理總部三個部門,而貿易總部底下又設立六個貿易部門,各自專責幾項產品經營,且在資訊作業裡存有每筆交易的記錄。管理總部則負責儲運、財務、會計、徵信及信託等工作;在儲運、徵信方面常與貿易部門有書面或口頭連繫,至於會計資訊,常祇是作為年終績效能考核用。開發總部裡設有商情中心、企劃課、海外分公司及分支機構管理部四個單位。其中商情中心便是扮演著行銷情報部門的角色,從事一般性資訊的剪輯,行銷研究與資料室管理等業務。
由於大貿易商業務的拓展須要各部門的合作,所以各部門資訊的傳達,乃是業務順利拓展不可或缺的要件。於是部門間常藉著書面性作業、面談及會議來相互溝通、交換資訊,是而商情中心更是靠著一奪商情申請單的制度來與直線部門連繫。
目前商情中心在中國大貿易商裡所扮演的功能,主要是資訊投入、資處理及與直線部門的聯繫三方面。
在資訊投入方面,於刊物中,大多尋找國內的報章,雜誌;於活動中,則是由直線部門人員的國內外交易與考察時所獲得的資訊;另外在機構方面,則是到外貿協會、金屬工業研究所等處資料,目前,這些刊物、活動以及機構的資料來源似乎並無法滿足已熟悉市場動態行情的業務人員之需要,所以資訊來源有更擴大與充實的必要。此即先把國內外可獲得有用資訊的活動、刊物和機構做一比較分析,視其成本、正確性與取得速度、而加以適當的做資訊投入組合。並且除了上述的初級資料與次級資料的收集外,有關商業性資料的購買,相信會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而有所投資與增加。
在資料處理方面,由於商情中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日常資訊的剪輯、分送及儲存,專案料的收集及分析以及資室的管理等三方面。 由於有關資訊處理電腦化過在籌劃中,並且目前所收集的資料種類皆較屬於定性分析的,所以在分類、還摘錄的資訊處理上尚為單純與具條理。而在行銷研究方面,尚為直線部門所滿意,唯對行銷研究技術的應用,還嫌少了些,且最好能使日常資訊的投入與行銷研究所需的資訊能配合起來,而具有行銷情報系統的特性。相信如商情中心若把功能更擴大後,雖對資訊處理的專業知識將鄶付予更大的心力,但成效會更彰明,而使中國大貿易商的整體神經系統能更具有十足的敏感性。
而其與直線部門的聯繫方面,目前商情中心除了每天主動送上日常剪輯的資訊外,還藉著商情申請單來傳遞;由於商情中所扮演的功能沒有很大,所以業務人員對此部門資訊的程度,或有不足、或有認識不清,且商情中心的人員在資訊的推銷工作上,也沒有待或沒機會盡最大的努力,所以使得商情中心的資訊服務工作並不盡理想。解決之道,唯有擴大商情中心的功能,而使直線部門能視其為重要的伙伴;另外,即使以雙方更清楚了解行銷情報部門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而減速少在資訊取得與處理上的責任摩擦,增加相互的信任與聯繫。
於是,在解決資訊投入,資訊處理及與直線部門的有效連繫上,皆須先從擴大目前商情中心的功能著手。即在觀念上把目前的關發總部視為行銷情報部門,而使商情中心負責各種刊物、活動、機構資訊的組合投入;企劃課專負行銷研究的職責,並對會計資訊分析工作;且海外情報站的再設立及電子資料處理的引進,皆將使行銷情報部門的地位大大提高,而成為中國大貿易商生命的三大柱之一。
|
2 |
台灣出口貿易商之行銷策略研究郭先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由於天然資源不豐,對外貿易向來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期間除了大企業、大貿商的挹注外,數十萬家中小型貿易商尤其一直扮演著沒沒無名的地下英雄角色。然而因為全球化的發展衝擊,貿易商面臨艱困的挑戰,存活空間日益減少,為數不少的中小型貿易商如曇花一現般地迅速殞落,除了感嘆之外,其中原因亦值得探討。同時,也有不少中小型貿易因為經營得當,不僅至今依然存立且能有不少獲利回饋員工與社會。T公司成立至今近三十年,儘管發展未若知名大貿商的規模,但迄今仍屹立不搖,甚至可以說是台灣多數中小型貿易商發展的縮影。
Williamson(1975)認為由於人性因素與環境因素造成交易成本的產生,進而影響交易的完成﹔邱志聖(2006)以此為基礎進而提出4C架構理論 : 外顯單位效益成本、資訊收尋成本、道德危機成本及專屬陷入成本,來進一步闢釋交易成本,並以總成本的概念來分析影響交易形成的因素。中小型貿易商在扮演仲介角色之餘,如何思考任何一筆交易對客戶總成本的管理,深深影響中小型貿易商的生存空間。
本研究藉由探討當前台灣中小型貿易商的經營環境及深入理解T公司的發展過程,並藉由邱志聖(2006)的策略行銷4C架構來分析T公司在二十餘年每個重要發展過程的4C處理重點。分析出可資供其他業者參考之4C處理重點及俱體建議,並強調業者如果能善用4C架構處理其日常行銷方式,促進4C的良性循環,的確有助於中小型貿易商的發展與生存。 / International trading business has been a long-term and the greatest suppor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 a country, which is shor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addition to the vast investment of many renowned enterprises and distinguished trading companies, more than thousands of medium-scaled trading companies, the so-called “anonymous heroes”, have put a lot more strenuous efforts and hard works to uphold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However,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many of the companies, which confront harsh challenges and survival crisis, have become histor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we have to set aside our regret about this situation and figure out the reasons behind the phenomenon. By contrast, we could single out some other cases in which companies successfully struggle through the low tides and well contribute to the staff as well as the society due to the right policy of management. T company, with the history of 30 years, could have best represented the enduring process of how a trading company survives.
According to Williamson (1975), factors of human natur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effect the generation of dealing costs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close of a deal. Based on this argument, Dr. Jyh-Shen Chiou brings up the theory of 4C – Overt Utility Cost, Information Searching Cost, Moral Hazard Cost and Hold-Up Cost, to further examine the notion of dealing costs, and he applies the concept of total cost to the analysis of elements tha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a deal.
The theory of 4C offers a great perspective to current trading companies, for whom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is not just being a broker, but to ponder through the interrelated connection between a deal and the management of customers’ total cost.
By examin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medium–scaled trading companies and looking into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 company, this thesis uses Jyh-Shen Chiou’s 4C theory to analyze how T company copes with problems surrounding the ideas of 4C in each turning point. The study result might offer useful ideas to other trading companies for references and further argue that if the companies can well use the theory of 4C to deal with the promotion strategies and benefit the positive circle of 4C. This method is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ndurance of medium-scaled trading companies.
|
3 |
台灣專業貿易商服務創新與經營之研究 / The study of service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n Taiwanese trading companies張毓欣, Chang, Yu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科技進步帶來資訊透明化等因素,貿易商之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而此項「去中間化」之趨勢,對於專業貿易商而言,更是面臨到嚴峻的挑戰。專業貿易商乃基於跨國交易中介之地位,為客戶提供與貿易活動相關之服務;本研究即以專業貿易商提供之貿易服務作為研究主題,期能協助台灣專業貿易商進行貿易服務創新,提高於產業鏈中之價值、建立出差異化優勢,於「去中間化」之趨勢下,再度逆勢成長。
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資料及目前貿易實務流程,定義出專業貿易商之貿易服務內容與項目,並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台灣專業貿易商目前貿易服務競爭力與貿易服務提供情形,發現大部分台灣專業貿易商相較於市場上其他業者,其自認之貿易服務競爭力介於稍弱至普通之間,且普遍較擅長實體履行服務。本研究採用學者Hertog和Bilderbeek所提出之服務創新四構面模式,依據問卷調查結果,從新服務概念、新客戶介面、新服務遞送系統、技術選擇等四構面為專業貿易商提出可能採取之貿易服務創新模式,並建議專業貿易商可從附加價值較高之貿易服務,如交易創造服務、建構與掌握完善貿易鏈、提供完整貿易需求解決方案及諮詢服務等方向進行發展及創新。 / In recent years, liberalization of global trades an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force trading companies in Taiwan to face a crisis of disintermediation and tough environment to survive. Trading companies function as an intermediation in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to provide their clients services about trading activitie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opics involving trade services provided by trading companies, and from that, we expect to help trading companies in Taiwan engage in trade service innovation in order to establish different competitive edges and keep business growing in the crisis of disintermediation.
In this research, we define the contents of trade services provided by trading companies according to literatur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ing practice. We investig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ose trading companies in Taiwan in trade services and actual practic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find that most trading companies in Taiwan think that their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services are weaker comparably to other competitors or only fall around the average. We adopt the four-dimensional model of service innovation built by Hertog and Bilderbeek and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dvance a model of trade service innovation for Taiwanese trading companies. We further suggest that Taiwanese trading companies can make innovation on the high value-added trade services, such as developing transaction-creating services, building a complete trading chain, or providing a total solution to satisfy their clients on trading activities.
|
4 |
台灣專業貿易商整合模式之探討 / Researc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aiwan Specialized Trading Agents黃以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為一缺乏自然資源的海島型國家,故拓展貿易向來是維持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過去的國際經貿環境下,專業貿易商較有其存在之中介價值,包含創造交易與提供相關的貿易服務等。然隨著全球經貿環境的改變,在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下,使得資訊更加透明化,產業價值鏈也縮短,專業貿易商的生存空間受到威脅。尤其是台灣中小型貿易商家數過多,卻僅貢獻不到一成的貿易額;在專業貿易商規模不夠大的情況下,其不具大量採購之競爭優勢,且無法有效設立海外據點以拓銷海外市場,亦不能提供客戶一套完整的貿易服務方案;此外,更使得政府在制定相關獎勵政策時,無法顧及為數眾多之專業貿易商,制定符合專業貿易商所需之獎勵與輔導規定。我國專業貿易商目前面臨資源無法有效集中運用,擴大規模以發揮範疇經濟及規模經濟之難題,因此本研究有別於過往之研究成果,欲以擴大經營規模、整合資源之角度切入,探討貿易商整合的模式,試圖對我國專業貿易商目前發展所遭遇之難題尋找突破的方式。
本研究以探討大昌華嘉集團企業大型化歷程之方式,發現其整合資源的模式為併購其他事業體,並能從此集團整合之過程中,成功擴充資源,增加在國際間的競爭力,並發揮範疇經濟與規模經濟,成功發揮綜效並提升其經營績效;故建議我國專業貿易商可以併購之方式進行規模的擴張與資源之整併,並建議我國政府應密切關注台灣貿易服務業動態,與業者定時維持之意見交流,於專業貿易商整合之過程中給予其所需之協助,並加強對專業貿易商設立海外據點之輔導與獎勵。惟於專業貿易商以併購方式整合的過程中,須特別注意成本效益之問題,方能有效擴大經營規模,提升經營績效,克服我國服務貿易業發展停滯之困境。
|
5 |
中日兩國相互貿易商品進口需求彈性之測定陳榮雄, Chen, Rong-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之動機與研究之方法。
第二章 測定我國自日本進口商品之彈性,首先建立經濟模型,說明資料之應用,再
依S.I.T.C.二位分類選取我國自日本進口商品共28項,分別測定其所得與價格彈性,
並逐項予以解說。
第三章 測定日本自我國進口商品之需求彈性,首先建立經濟模型,說明資料之引用
,再依S.I.T.C.二位分類選取26項商品,分別測定其所得與價格彈性,並逐項予以解
說。
第四章 預測今後中日相互貿易之進出口值,並提出政策性之建議。
第五章 結論
|
6 |
貿易商營業外收入之商業模式研究 / A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on Non-Operating Income of Traders吳美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於低瀰的全球經濟,與全球化影響導致高競爭低獲利的貿易商如何利用所持有之外幣,做最佳的現金管理並創造相當程度之非營業收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14年 10 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預測 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小幅下調至3.8%,2015年 10 月發布,預測2016 年世界經濟增長率下調為 3.4%,今年 10月4日預測本年度全球經濟增長仍然疲弱,又降為3.1%。 IMF 5度下修全球經濟,對於2016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測只有3.1%,比起過去十年平均的4.5%遠遠不如,由上述數據顯示可知全球經濟逐年緩減,而目前幾大政治議題與問題諸如:美國總統大選與德義法三國2017年大選後的歐美經濟後勢難料、歐洲移民問題、恐攻問題、中國成長減速等等,均將使未來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值此低通膨低利率的全球經濟局面,貿易市場只縮不長,加上全球化競爭、去中間化意識抬頭與網路平台崛起,貿易商訂單被分食,獲利因而縮減。 有鑑於此,貿易商如何開拓多角化經營以增加收入,實為亟需探討的主題,也是開啟本研究動機的主要緣由。本研究根據分析方法的應用,探討貿易商投入營業外收入的投資業務後之商業模式,依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研究發現:一、兌換收益在貿易商營業外收入占比最高;二、營業外收入可活化貿易商的資產與資本;三、短期閒置外匯資金運用得宜可做有效現金管理,並實際增加整體收益;四、高度風險控管之特定金融投資商品的費用成本與人力消耗最低;五、金融投資管道平台的優劣關係著營業外收入的多寡;六、金融投資商品的營業外收入之商業模式是可複製的營利模式。
|
7 |
出口貿易商經營策略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raders' business strategy江支璋, Chiang, Chih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1972年Hunt首次提出「策略群組」(Strategic Group)一詞以來,此一觀念即被廣泛地應用於分析產業結構以及廠商競爭策略與績效之關係。策略群組的基本論點在於產業中之廠商並非同質性個體,根據策略行為的差異,通常可將廠商區分為數個策略群組,廠商的績效水準以及策略行為對績效之影響,亦隨不同策略群組而有所差異。然而以往相關文獻大都偏重對釀酒業、製藥業、家電業等製造業進行研究,相形之下對服務業方面的探討就僅佔少數,至於以出口貿易商為探討對象的研究則是付之闕如。
我國為一缺乏天然資源的海島型國家,故對貿易的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值)均偏高。根據GATT在1993年所發佈的世界貿易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為全球第十二大出口國及第十四大進口國,可見國際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我國數目龐大的中、小企業體系下,進出口業務的達成有賴貿易商提供的各項專業服務,因此,貿易商在國內的經濟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以出口貿易商為對象,根據中華徵信所出版之1994年TOP 500大企業名錄中,合乎標準的288家貿易商為樣本架構,採取普查的方式。研究目的為:一、瞭解出口貿易商的經營策略重點,及策略對經營績效的影響;二、依照策略作為的相似性將出口貿易商分群,並描繪其個別群組的特性;三、瞭解各策略群組在策略形態及經營績效間的關係;四、對各策略群組間移動障礙的瞭解。研究方法:運用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集群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多變量分析(MANOVA)以及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等方法,希望藉此了解不同策略群組內廠商的競爭行為和廠商策略興績效之關係。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有:
一、出口貿易商在營運時最重視的策略作為有:「根據國外買主詢價後向其提出報價」、「安排貨務運輸及擔負交貨的責任」、以及「提供裝船前的暫墊款融資服務」等三項。相對而言較忽略的是「持有配額」、「作為廠商的融資保證人或提供重開票融資服務」、「在國外設立維修服務中心以服務當地顧客」等三項。
二、在出口貿易產業,發現有效樣本公司可區分為七個群組,分別為:群組一:穩健經營型;群組二:積極創新型;群組三:有待努力型;群組四:傳統保守型;群組五:短小精悍型;群組六:淬勵奮發型;群組七:銷售導向型。
三、經過複迴歸分析結果,得知影響員工生產力的關鍵變數有:技術性的出口服務、市場接觸的服務、提供營運空間的服務、產品促銷的服務、垂直整合、水平整合、目標市場、經營規模、專業人力資源規模.研發與創新的能力.建立及維繫網路關係的能力、與從事三角貿易的能力等十二項,而影響資本效率的策略變數為:合併的服務、改進貿易流程的服務、提供營運空間的服務、產品促銷的服務.出口服務對象、出口產品的銷售地區、水平整合、經營規模、專業人力資源規模、建立與維繫網路關係的能力、以及從事三角貿易的能力等十一項。所以證明經營策略對經營績效有顯著影響。
四、研究結果發現群組一在出口服務項目、出口服務對象、水平整合、專業人力資源規模方面形成的隔絕機能甚強;群組二在出口服務項目、出口服務對象、與從事三角貿易的能力方面所形成的移動障礙程度較高;群組六在出口產品的銷售地區、新產品的研發與創新能力上形成較高的隔絕機能。
|
8 |
企業匯率風險管理之研究-以國內貿易商為例 / Business Foreign Exchange Risk Management: Domestic Trading Firms歐朝銓, Ou, Chao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民國七十六年外匯開放管制後,匯率波動程度遽增,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日漸擴大,如何加強對匯率風險的衡量與管理,以期將匯率風險降低至最小程度,實為當務之急。此外,由於國內金融環境的逐步放寬,可供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管道日益增多,本研究以對國家經濟成長貢獻良多的貿易商做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並有以下幾點研究目的:
1.將有關匯率風險觀念及規避匯率風險之策略與技術之有關文獻做一整理與闡述。
2.以人員訪談及問卷調查方式對國內中大型貿易商進行實証研究,以期了解國內貿易商匯率風險因應之實際情形。
3.探討國內貿易商因應匯率風險方式的背後原因,並根據外匯市場現況及匯率管理理論提出建議。
本研究針對問卷調查結果,所使用之統計方法主要有二,敘述性統計方式乃是對回卷各問題,做簡單的次數分配表。而卡方分析、變異數分析兩種歸納統計方法,則用於公司基本資料與回卷結果的交叉分析。
經由上述研究目的及統計方法,本研究獲得以下的部份結論:
1.只從事進口或出口業務的台灣貿易商,其匯率風險規避需求,較兼營兩者的貿易商為大。
2.營業額高的台灣貿易商,會自行對貿易活動相關的外幣匯率進行預測。
3.大多數的貿易商有避險需求,其中超過半數採選擇性避險態度。
4.在各種避險方式中,以遠期外匯的使用最為普遍。
|
9 |
論我國導入貿易雲之資訊安全風險暨法規因應 /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and related legal instruments on the cloud comput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董玉潔, Tung, Yu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雲端運算成為我國貿易商理想的電子商務模式。雲端運算基本概念為將資訊和資源集中存放在「雲」上,透過網路服務提供資源,幫助企業提升效率、降低運籌成本。然而,雲端運算的原理造成使用者將資訊存放在網路之某處,使用者無法直接控制其資料,進而衍生出資訊安全之疑慮。也因此,當企業決定是否導入雲端運算時,往往將資訊安全納入考量。若欲鼓勵我國貿易商導入雲端運算,分析資訊安全風險、了解如何管理這類風險,係有其必要性。
本研究主要目的,係為我國貿易商提供較清晰之雲端運算資訊安全分析,包含雲端運算可能之資訊安全風險,以及管理這些風險的方式。依本研究比較分析之結果,雲端運算資訊安全風險與其他電腦或網路產品、服務之資訊安全風險類似,並可透過技術、管理與法律以降低風險。然而資訊安全風險無法被完全去除,在此情況下,貿易商宜透過契約保障其資訊本身、以及相關權利。 / In recent years, cloud computing has become an ideal way for most Taiwanese trading companies to adopt e-commerce. The basic model of cloud computing is to provide resource in the form of internet service. By centralizing data and resource onto “the cloud”, cloud computing helps companies to improve efficiency with lower budget. However, this approach raises concern about 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users’ data will be stored in the internet, rather than being directly controlled by the users. Due to this fact, companies tend to take information security into consideration before moving to the cloud. To encourage Taiwanese trading companies, analyzing and learning how to manage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are rather necessary.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a clearer view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to Taiwanese trading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possible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and the ways to manage these risks.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e conclude that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of cloud computing and of other computer or internet products or service are similar, and these risks can be reduced by technical methods, management and laws. However, these risks cannot be removed, and in this situation, trading companies are suggested to protect their data and their rights via contracts.
|
10 |
特力集團動態能力個案研究 / A Case Study on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Test Rite Group葉子楚, Yeh, Tzu Ts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如何於競爭劇烈且快速變動之產業環境下,發展出相對應之策略及差異化活動,是建構長期穩定獲利模式之關鍵;而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y)的觀點便是強調企業為了獲取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必須不斷地偵察產業環境的變化,調整組織內外部的資源結構,藉以因應環境的各種異動。為深入了解動態能力的演化過程,本研究即以成功跨足貿易以及零售產業的特力集團為個案公司,探討在變化萬千的產業環境下,其如何於不同成長階段中轉變其策略定位,輔以動態能力的演化,以及在上述變化下,組織結構運作的調整過程,最後終於成為引領產業的全方位服務提供者。 / The key for a business enterprise to establish a steady long term profit model is the ability to develop responsive strategies and diversity activities in this highly competitive and fast moving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ynamic capability, in order for an enterprise to have a continu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t should both constantly observe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ccordingly. This will then allow an enterprise to better respond to these changes.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dynamic capability, this study will analyze the Test Rite Group as the main subject of the case due to their success in the trade and retail industries. As part of the analysis, the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Test Rite Group manages to adapt their strategies and structure of their organization in an ever changing industrial environment which ultimately resulted in leading the industry as an omni-directional service provider.
|
Page generated in 0.0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