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鐵客運財務與營運績效之研究程雅雯, Cherng, Yea-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本研究係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選取能夠反映台鐵經營目標之績效評估指標以找出影響台鐵財務及營運績效的關鍵性因素,並藉以分析其經營上的問題。同時分析列車別績效排名,提供台鐵在分配列車資源時一個適當的參考。
實證結果發現在整體客運營運績效上,影響台鐵整體客運營運績效之關鍵因素,依序為「成本」、「資源利用率」、「服務率」、「員工效率」、「車輛維持效率」以及「資源效率」等六項因素。因此,台鐵欲提昇客運之營運績效,首要工作為降低成本及增加延人公里。研究進一步對費用分析的結果,發現台鐵近年來的虧損最主要是受到用人費用上升之影響。
在台鐵財務績效評估方面,本研究發現:不論在流動比率、固定資產週轉率及報酬率、負債比率、獲利能力均呈現惡化,主要是因為無法控制成本,造成營運成本迅速成長,且營收無法相對的提高,因此財務績效日漸惡化。
在列車別營運績效上,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台鐵列車別營運績效的關鍵因素,可歸納為「里程」、「成本」及「使用率」等三因素,其中「里程」為最能代表列車績效之因素,而列車別績效的優劣順序為復興號、普通車、自強號、莒光號。顯示復興號與普通車最能符合台鐵效率、經濟、移動性、方便、安全、快速、合理利潤等多重的營運目標。 /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is from operator’s point of view, choosing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at can reflect the Taiwan railroad’s operation goal to find the key successful factors.
Of it and analyze its problems. Still rank the of different train providing a base when allocating resource among different trains.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key factors in total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RA are cost resource usage. As a result, to improve TRA‘s operation performance,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lower the cost and increase the passenger kilometer, 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due to TRA’s loss is highly increase in personnel fee. And in TRA’s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no matter in current ratio, fixed asset turnover and return rate, debt ratio and profit all become worse,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due to its uncontrollable cost. In different train opera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key factors of its performance are kilometer cost and usage.
.
|
2 |
上市公司信用評等與財務績效之研究-以食品、鋼鐵、電子資訊業為例 / The Study of Credit rating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iwan Listed Companies曾炎裕, Tseng, Yen-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用評等對資本市場的貢獻,主妻分成兩大類,一是反應違約風險,直接影響殖利率高低與企業負債成本;二是輔助政府管理資本市場金融工具品質。本研究分析信用評等的性質與特色,並探討信用評等與財務績效的關聯程度。
信用分析包括評估主權風險、產業風險、公司風險、法律風險與關鍵性財務資料等,而財務資料以反應定期償付風險者為主,包括固定費用保障倍數、現金流量與總負債比率報酬率與槓桿比率等,評等分析過程繁複,因此國外皆由專家組成評等小組,經分析討論後,以符號代表信用風險高低;另一種評估方式則是由專家選定關鍵性衡量因素與指標權數,利用統計技術,衡量企業的信用風險。
在實證研究方面,本研究以國內食品、鋼鐵、電子資訊等三產業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蒐集相關的財務資料,利用因素分析與主成分分析,將研究樣本依主成分分數高低區分成四類,評估信用強度與財務績效的關聯程度並獲致下列結論:
一、利用綜合信用分數與主成分衡量企業信用強度,兩種衡量結果對企業相對信用強度並無顯著差異。
二、單一產業所獲致之信用評等結果與跨產業之信用評等結果呈現顯著差異,就本研究樣本而言,電子資訊業高於產業平均,食品業則低於產業平均。
三、企業的財務績效與企業信用強度,兩者間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亦以因素分析中因素負荷量最大的變數建立四等級的LOGIT評估模式,三產業的正確區別率分別為83.3%、73.7%與76.3%;而三個產業評估模式中有關信用水準的變數不同:食品業與鋼鐵業為資產週轉率、而電子資訊業則為存貨週轉率與股東權益週轉率。
|
3 |
臺灣地區信用合作社財務績效之評鑑黃應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 |
企業併購所取得之無形資產與併購公司績效關聯性研究黃裳吟, Huang, Shang-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形資產一向是企業提昇競爭力的重要資產。當企業自行研發無形資產具一定之障礙與風險時,取得無形資產即成為企業併購的主要原因之ㄧ。本研究主要探討併購取得之無形資產與併購公司財務績效之關聯性,選取74家於2001年至2005年發生併購之美國公司為樣本,將股東權益報酬率、資產報酬率和營運現金流量報酬率作為併購公司績效之衡量變數。本研究運用敘述性統計、Pearson相關係數和複迴歸分析來達到本研究之目的。
實證結果顯示,在不包含2005年併購案件的樣本中,併購取得之無形資產與資產報酬率呈現正相關。高科技產業經由併購取得之無形資產與其績效亦呈現正相關;然而對傳統產業而言,併購取得之無形資產與績效並無正向相關。在各類別無形資產方面,併購取得之行銷相關的無形資產與資產報酬率呈現正相關,但是契約基礎的無形資產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呈現負相關。 / Intangible assets are important to companies in improving their competitiveness. As it may be risky to internally develop intangible assets, companies engage in merger activities to acquire intangible assets from outside.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intangible assets acquired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cquirers’ post-acquisition financial performance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74 America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ase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05.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acquired intangible asset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turn on assets for the sample excluding the cases of year 2005. The acquired intangible asset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cquirers’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but not so for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As to different types of intangible assets, the acquired marketing-related intangible assets are also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turn on asse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cquired contract-based intangible asset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turn of equity.
|
5 |
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生產與公司競爭優勢及公司財務表現關係之研究 / The relation between Green Design, Green Purchase, Green Production and a company's competitivenes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李雍凜, Lee,Yung-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綠色供應鏈管理為近年來熱度非常高的議題,對於某些公司來說,採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表現公司永續經營的決心(Bacallan,2000),例如聯華電子不久前才宣佈,領先全球半導體製造商,完成有害物質管理 (Hazardous Substance Process Management, HSPM)系統稽核,並獲推薦登錄,顯示聯電符合RoHS指令及客戶對有害物質管理要求,也取得通往歐洲市場的環保通行證,而致伸科技也領先其他競爭者,完成綠色供應鏈的佈署,廠商的這些行動可以解讀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然而,本研究想要進一步的探討,綠色供應鏈管理究竟是廠商不得不為的措施,抑或是可以憑藉以提升本身競爭優勢的積極作為。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的研究方式,針對我國製造業廠商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範圍設定為工商快訊所出版的「2005台灣廠商名錄」中,所登錄的我國公司,產業不予以設限,但必要條件為公司必須涉足生產製造業務。
本研究針對回收後的問卷,以 LISREL進行分析,獲得了下列研究結果:
1. 綠色設計與公司競爭優勢有正向關係
2. 綠色採購與公司競爭優勢有正向關係
3. 綠色生產與公司競爭優勢有正向關係
4. 企業在競爭優勢上的表現與其財務數字上的成績有正向的關係
關鍵字:綠色供應鏈、競爭優勢、財務績效 /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been a very popular subject recently. For some companies, implemen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n show their determin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acallan,2000). For example, UMC just announced their audi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refore is qualified to export to European market. Primax Electronics has also executed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ll these actions indicat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trend. However, the study wants to investigate i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n give a lift of the companies’ competences.
In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 author can reac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reen Design and company’s competitive advantage
2.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reen Purchase and company’s competitive advantage
3.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reen Production and company’s competitive advantage
4.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pany’s competitive and its financial performance
Key Word: Green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financial performance
|
6 |
台灣企業社會責任評等與財務績效關聯之研究趙桂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興起一陣風潮,開始重視企業之社會責任,要求企業負起應擔負之責任,國際上也愈來愈多組織制定相關原則及規範希望企業能自發性遵守相關規範。許多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評等機構相繼產生,投資市場上也出現了社會責任型投資,在在都讓公司注意到除了賺取利潤以外的部分,如勞資關係、環境保護、價值鏈關係等。因而參考國際上主要的標準及規範,重新設計一套獨立評等內容,以瞭解國內獨立機構評選方法之合理性。 / 此外,過去許多文獻探討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間之關聯,未能獲得一致的結論。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樣本CSR評等結果與財務績效間之影響為何,並利用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聯立方程式進行實證分析。 / 在企業社會責任評等部分,實證結果顯示產業類別之不同為影響社會責任實踐之重要因素。 / 當企業之社會責任實踐情況愈好時,未反映於財務績效上,研究結果與抵換假說、私有成本理論、管理計謀理論相一致,當管理階層將資源用於社會責任上,忽略其中之機會成本,犧牲對企業本身或對社會更有利的行為(Firedman 1970)。從另一角度來看,當公司之財務績效愈亮眼時,社會績效未有相同的結果,實證結果與Vance(1975)、Aupperle, Carroll, and Hatfield(1985)一致,當企業之社會績效較好時,未有較佳的獲利性。
|
7 |
智慧資本對財務績效之影響 -以中國創業板上市企業為例 / The Impact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hinext listed companies王男, Wang, 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智慧資本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隨著大陸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智慧資本的影響力遠超從前,相關利益方對其關注日益增強。學界認為,由企業持有或者部分持有的有價值的無形資源,且可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或者增加企業財富與價值者,皆為智慧資本。參照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將智慧資本分為人力資本、創新資本、流程資本和關係資本。又以大陸創業板上市企業做為研究對象,從國泰安數據庫及公開財報抓取數據,使用複迴歸方式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智慧資本對於企業績效存在正向影響,不同項目影響程度存在差異。未來企業需要加強自身智慧資本的建構和維護,以期提升自身財務績效。 / This study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With the coming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ellectual capital influence on the economy far more than in the past. Stakeholders growing attention to it. Scholars believe those valuable intangible resources holding by company or part holding by company, and can provid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 increase their wealth and value are all intellectual capital. Referring to previous research, this study divided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o human capital, innovation capital, process capital and relational capital. In Chinext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get the data from the CSMAR databases and company's financial statement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to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tellectual capital does affect performance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each intellectual capital element has different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the future, Compani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intellectual capital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financial performance.
|
8 |
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度對醫院財務績效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陳偉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世界上大多數實施全民健保國家的經驗,設計良好的支付制度是控制醫療費用不正常成長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國的全民健康保險亦有利用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度來控制醫療費用於合理的範圍內。唯因國內較缺乏有關於論病例計酬實施後財務績效之實證研究,因此本研究乃嘗試就個案醫院實施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度後,分析其財務績效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
本研究以某醫院三個院區,自民國83年1月到民國88年11月,共71個月的每月住院資料進行實證分析,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1.在不同階段(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實施前、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實施初期、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實施後期)的經營績效方面,在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實施後,佔床率及病床週轉率有顯著的上升,平均住院日顯著的下降。再從迴歸實證結果發現病床週轉率之增加及平均住院天數之減少與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度的實施有顯著之相關性,而佔床率的增加則無法推論是因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度的實施,故整體而言,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對大部分的經營績效仍是有顯著的改善。
在不同階段的財務績效方面,淨利率與資產報酬率在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實施前到實施初期是變差的,但到了實施後期有改善的情況。至於每日平均住院成本是顯著的上升。
2.在財務績效對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淨利率及資產報酬率與佔床率有顯著的正相關,但與平均住院日呈不顯著的正相關,但與平均住院日則無顯著的相關。論病例收入百分比對淨利率與資產報酬率亦無顯著的相關。
|
9 |
我國資訊電子業策略群組與財務績效關聯性之研究魏明得, Joseph M. D.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我國上市上櫃資訊電子業為研究對象,探討策略群組與財務績效之關聯性,主要的研究問題為探討資訊電子業中是否存在策略群組的現象,若存在策略群組,則其策略行為的特性為何,不同的策略群組其財務績效是否有差異,何種策略行為將導致較高的績效。
本研究透過專家學者及國內外實證研究,找出25個策略變數,利用因素分析法萃取出主要的因素構面,以集群分析對樣本廠商進行分群,再使用變異數分析檢定各群組在主要因素構面上是否有顯著差異,並對各群組加以命名,同樣使用變異數分析檢定各群組在財務績效上是否有所差異。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主要結論如下:
一、根據因素分析所萃取出九策略構面,可將我國資訊電子業區分為三個策略群組:「集中差異化策略群」、「成本控制群」、「無特殊策略取向策略群」。
二、各策略群組在因素構面上有顯著差異,而且在其中七個構面上有顯著差異,包括:產品-員工因素,整合-地理因素,規模因素,外銷-聲譽因素,研發因素,製程因素,市場區隔因素等。
三、不同的策略群組間其財務績效有差異,但從不同的單一財務績效指標來看,策略群組間只有在資產報酬率上有所差異。
最後,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論,提出對業者及政府主管機關之建議,期望此研究結果能對相關人士有所貢獻。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五節 研究架構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策略理論部份 11
第二節 策略群組理論之探討 20
第三節 策略群組與績效國外實證研究 29
第四節 國內策略群組與績效之實證研究 41
第五節 企業財務績效的評估方法 48
第參章 研究設計 52
第一節 實證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假說 56
第三節 研究變數及衡量方式 5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問卷設計 63
第五節 問卷資料統計分析設計 68
第肆章 實證結果分析 70
第一節 資料說明 70
第二節 策略群組的形成 83
第三節 策略群組的策略行為特性 88
第四節 策略群組間績效差異之分析 9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4
|
10 |
人壽保險業之資產配置決策及影響評估 / Decision making and impact analysis in asset allocation for Taiwan life insurance industry蔡沛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產配置策略會影響公司資產負債管理,觀察國內各壽險業者,其資產配置策略大不相同。因此,本研究欲深入分析各保險公司之資產配置策略對公司之影響,並探討保險公司資產配置決策之影響因素,並透過國內外現況加以比較分析。
資產配置策略由公司相關部門依照風險偏好、負債面考量等各項因素訂定投資決策以及目標報酬率並交由經理人執行。而欲瞭解資產配置策略是否完善,本研究採用追蹤資料模型(Panel data model),以財務績效作為反應變數,並驗證財務績效受到哪些因素影響;此外並以總資產作為分群變數,以集群分析將各公司分群,探討各群內之狀況。
本研究結果發現,公司規模對於稅前股東權益以及稅前每股盈餘有顯著的正向關係,大規模之公司能藉由保險業務之經營創造更高的利潤。人壽保險保費收入比率項對各財務績效指標均無顯著影響;資產風險對投資績效以及稅前每股盈餘有顯著正向影響,此結果顯示提高資產風險能增加投資收益及稅前盈餘;各資產類別對各財務績效指標均有顯著正向影響;不同公司型態間的投資績效以及稅前股東權益報酬率有明顯差異,上市公司之投資績效顯著高於非上市公司;在控制其他變數下,外商公司與本土公司之投資績效無顯著差異,而稅前股東權益報酬率外商公司顯著高於本土公司。稅前每股盈餘資料無法比較不同公司型態間的差異。
|
Page generated in 0.019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