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論BOT及其關鍵要素─企業的組織文化及執行力 / Research on BOT and its Adhering Fundamentals –

公共建設的先期投資龐大、暴露在大環境風險的機率高、而且回收期長,在國內的國家基礎建設長期以來都是政府以編列國家預算在執行。
然而,政府在投入公共建設時,通常是以國家長短期的發展、國家競爭力及現代化,並須顧及民生經濟以為國家基礎建設的基本政策,以致於在執行過程中,必須兼顧多元目標,而非以建設的專案績效為考量,因此囿於基本政策及僵固官僚體系的掣肘,公共建設的執行效率始終有其受侷限的因素而未能盡情展現。
公共工程具有創造外部效益與社會公益的特性,各國政府皆以為長期發展計畫的工具,而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各國政府長年於財政上的收支拮据,也因而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在國外行之有年的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PI,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的概念(劉憶如、王文宇、黃玉霖,2000)近二十年間遂在國內逐漸萌芽,將國家基礎建設經由BOT模式交民間企業興建及營運,以政府與民間合作及分工的機制,為國家整體資源的最適配置,一則為政府財務上的考量,就國家預算做最有效率的分配,同時以公權力及公部門的協調機制,提供參與的民間企業合理合宜的經營環境;再則以民間企業務實、專業、追求效率及績效的執行力,在建設時程以及執行品質的控制上獲致最佳效果。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在將國家基礎建設委託民間企業執行的過程,依時序分為「興建─營運─移轉」三個階段,是以民間企業在國家基礎建設的自初期規劃、施工構築,並在建設完成後一段期間的營運管理,到特許期限截止時的移轉給政府經營。由於營運期間才是先期龐大投資的回收期,在長期暴露於不確定性與風險的大環境下,政府為鼓勵並提高民間企業投資的意願,必須提供具有高度投資誘因與低風險的獎勵辦法,以為民間企業參與BOT的特許權,包括特許期、長期資金融資、租稅優惠、專屬經營權、競爭的排除、風險的分攤、立特別法等,其目的消極地在減少投資障礙,積極地則在提高投資的意願。
BOT雖是將國家建設開放民間企業參與,與政府編列預算的執行模式其實大相逕庭,政府的心態、社會大眾的觀點常會左右計畫的運作過程,而影響計畫的推動,政府的堅持承諾與積極支持的作為,將是計畫成功與否的關鍵,BOT案的命運是繫於政府的態度。
觀察國際間已有的BOT案例,不論是成功的穩定獲利的個案,或是失敗黯然結束收場的個案,都有其相關的關鍵因素,或者是財務的操作、或有政府承諾的支持及保證、或在於嚴謹的專案計畫管理,或前瞻的風險管理規劃,最終仍繫於企業本身的體質,也就是回歸企業的本質─經營管理的課題。在最好的環境也有經營不善的企業,在最壞的環境也有表現出色的企業,關鍵就在於企業是否徹底落實它的執行力,也就是競爭優勢的來源。
沒有執行力,那有競爭力!(Larry Bossidy & Ram Charan, 2003)。
策略,為企業就有限資源集中在最具發揮效益的地方;營運,則在踐行策略的步驟,打造堅實的路徑以銜接每一個階段,因此策略和營運必須有效並且緊密地連結。而不論是策略的凝聚過程,或者營運的落實在每一個環節,均有賴於高素質人力資源的投入,塑造具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並且組成具有執行力的團隊,因此而成為企業競爭力的先期指標。執行力,是在將企業的人員流程、策略流程、營運流程互相鏈結在一起,而構成企業的競爭力。
經營全世界最大且最複雜的BOT案,在當時社會環境對BOT的認知剛在起步之時,計畫推動的過程舉步維艱,其所以能一路披荊斬棘走出困境,必然有其關鍵成功因素(KSF),企業領導者的理念及意志力、組織成員的承諾、組織的紀律、有效的執行力,以及深植於人心的企業文化,組合成企業獨特的競爭力,將計畫一步一步的實現,原始股東的理想以及築夢的策略,經由執行力的打造走進我們的生活。
興建期以前的BOT公司,有一段備標期以及得標後的興建前期,是BOT案的關鍵時期。凡事豫則立,備標期對企業使命的承諾以及願景的描繪,以凝聚參與投資者的焦點及目標;興建前期在於企業文化的形塑、策略及方向的擬訂、執行步驟的分工及整合;興建後期進入實質執行面,則在於各分工體系的執行細節與各體系之間的連結,也就是嚴謹的結構及控制系統,整體架構下的各個系統及其每一個作為,能在適當的時機出現在適當的位置。
備標期的使命與願景、興建前期的策略與方向、興建後期的執行架構與控制系統,以及邁向營運期的組織結構,在本文所舉的大型交通工程BOT案中,處處可見執行力深刻的斧鑿痕跡。
「執行不只是工作是否完成的問題,而是一組特定的行為與方法,企業唯有確實掌握執行之道,方能取得競爭優勢。執行本身就是一種紀律」。
使命與願景、策略與方向、結構與系統,其形成以及決策的過程,不外乎是執行力的外顯效果,對應於執行力的人員流程、策略流程與營運流程,它是企業依其人員流程孕育出來的成員所制訂的獨特策略,並且在每日的營運過程中逐步壘實,因此而形成特定行為及行事方法的企業文化。
蛻變的企業文化又再造企業的人員流程,執行力在企業體內的循環流程漸進形成並且深化為企業的執行力及競爭優勢。
「執行力」一書所啟示的,在本個案中表現無遺,「Execution -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執行力是深植於企業員工內心的一種做事的紀律及態度。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932542
Creators羅基偉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