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美國企業購併、股價及工業生產指數之共積與因果關係檢定 /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Test among Mergers, Stock Price and 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本文使用共積檢定以及因果關係檢定方法,針對美國第三波購併風潮前後時期,檢定購併家數、股價及工業生產指數三個變數間的可預測性。不同以往的是,本文除了將購併風潮分段進行研究外,並以晚近由Hoornik 及Hendry(1997)以Johansen(1988)為基礎所發展的一套共積檢定法來檢定變數間的長期均衡關係,再以Toda and Phillips(1994)的因果關係檢定流程與SSW的因果關係檢定分別檢定出變數間的可預測性。
經由本文實證結果發現:
(1)購併、股價及工業生產指數三個變數,在ADF單根檢定結果三變數皆呈I(1)非恆定時間數列。並進一步以共積檢定檢測出不論參變數或購併和股價兩變數模型,1967年第四季以前變數間皆有一共積關係存在,1968年以後則無任何共積關係。
(2)從因果關係檢定結果發現,三變數體系中,股價與工業生產指數兩變數間可能存在極高的線性重合現象,且子期間礙於無法取夠長的遞延期數,使得工業生產指數對其他變數的影響力無法明確地反應出來,故三變數模型無法正確的檢定購併風潮前後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3)在購併與股價變數間的因果關係檢定研究中發現,1948~1967年間,股價對購併存在可預測性;然而1968~1979年間,股價與購併完全不存在任何可預測性。故可知購併風潮前後,股價對購併的可預測性發生了變化,從1967年前股價可合理地預測購併活動,到1967年後股價卻完全無法預測購併的情況。
(4)對影響購併的諸多因素做進一步的考量,發現威廉法案的出現對當時購併案件有相當程度的衝擊。
從實證結果可知,以共積與因果關係檢定方法一再地證明出,購併風潮前後股價對購併活動的可預性確實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購併之定義及相關基本概念…………………………….4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理論文獻回顧……………………………………………10
第二節 實證研究文獻回顧………………………………………13
第三節 文獻回顧總結……………………………………………23
第三章 實證研究方法
第一節 單根檢定………………………………………………..24
第二節 共積檢定…………………………………………………28
第三節 因果關係檢定……………………………………………34
第四節 實證檢定流程……………………………………………40
第四章 實證結果
第一節 實證資料來源……………………………………………43
第二節 Augmented Dickey-Fuller單根檢定………………….44
第三節 共積檢定……………………………………………....49
第四節 因果關係檢定……………………………………………55
第五節 因果關係檢定結果………………………………………78
第五章 法律因素的考量
第一節 時代背景….……………………………………….……79
第二節 檢視法條之影響力……………………………………..81
第三節 從案例角度分析………………………………………..84
第四節 威廉法案的威力………………………………………..87
第六章 結論…………………………………………………………88
附錄圖表(一):各變數資料圖….………………………………90
附錄圖表(二):共積殘差項圖………………………………….93
參考文獻…………………………………………………………….96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508
Creators張秀雲, Hsiu-Yun Ch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