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報業的生產科技,勞動過程與性別分工:以聯合報家父長的生產體制為例

自動化科技對聯合報產業工人的影響,以及聯合報生產體制的性質是本論文的兩大研究主軸。本文整合了「勞動過程」與「家父長體制」的研究,試圖論證:聯合報的管理者之所以能夠順利地將生產過程轉換為自動化作業,主要是有賴於家父長生產體制的運作。

聯合報的生產體制主要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產品市場的競爭程度、勞動力市場、勞動過程以及國家介入生產體制的方式。筆者於第三章指出,聯合報長期寡占報業市場所累積起來的盈餘,是社方日後推行職工福利的重要基礎,而早期報業欠缺技術工人的情形,更使聯合報建構起溫馨如家的工作環境,以降低人事流動。1982年所啟動的報業自動化列車—從電腦檢排、全頁組版到電腦製版,不過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自動化不僅造成生產組織重組,也威脅到勞動者的工作權益。但由於國家對勞動者的保護不足,包括工會法限制工人團結、欠缺就業安全體系以及未能提供去商品化的社會福利條件等等,都加強了勞動者對企業的依賴。這一些條件形成了聯合報得以施行家父長制的社會條件。

緊接著,筆者在第四章進一步描繪聯合報「家父長生產體制的特徵」,並根據市場條件、管理方式,以及勞資互動方式的差異,將聯合報的生產體制區分為三個階段:個人化的家父長制時期、制度化的家父長制時期以及轉型時期。

不過,家父長生產體制之下和諧的勞資關係並非意味著工人是完全順服或靜默無聲的。在第五章,筆者則討論自動化科技對報業工人的影響,並刻劃工人在勞動過程、經濟以及政治領域所掀起的反抗與鬥爭。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7451015
Creators廖郁毓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