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霸權爭奪石油與國際衝突(1973-2003年)

從第一、二次世界大戰、1973年石油危機,以至上世紀末與本世紀初兩次波斯灣戰爭都清楚顯示,石油一直是現代工業社會最有戰略意義的能源和基礎原料。由於石油儲藏與產區主要集中在中東(佔世界3/4石油儲藏及1/4產量)、中南美、非洲及前蘇聯國家,而這些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往往是政治最不安定、衝突頻仍的地區,常造成世界石油市場供應的風險。回顧歷史,為了控制石油資源,曾造成許多國際衝突,甚至引發戰爭,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石油爭奪仍會是現今或是未來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緊張的焦點。

美國是世界石油消耗最大的國家(每日2000萬桶,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25%),俄羅斯是石油生產最大的國家(每日800萬桶,佔全球石油總生產的10%),中共是石油消費成長最快的國家(2003年石油輸入比前一年增加31%),還有歐盟及日本,上述強權國家在全球石油資源區展開激烈競逐,當中有合作,也有利益的衝突。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為中東的石油利益與歐洲盟邦(德、法)及俄羅斯的關係發生嚴重裂痕,至今仍難以撫平。「控制資源的流動是自古以來的策略,誰控制資源誰就能獲得權力;誰控制石油的供應,就能控制世界」。911之後,美國以反恐戰爭展開全球性的軍力部署,其中隱含著石油戰略的佈局。

本論文以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霸權穩定論」做為研究的途徑,研究發現霸權爭奪石油乃是國際衝突的主要變數。本文的貢獻在於,將霸權國爭奪石油的手段與方式透過有系統的解釋與分析加以重現;另外,以石油戰爭的起因指出「霸權穩定論」的矛盾與偏失。我國是石油淨進口國,對石油的依賴度高,與石油相關議題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作者希望藉此引發研究石油議題的興趣,提高國人對石油議題的重視。


關鍵詞:霸權、 霸權穩定論、 石油危機、 石油戰略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922019
Creators陳可乾, walter-ck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