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購物中心經營之策略行銷分析-以台中X購物中心為例

臺灣零售業非常的發達,所以一般民眾非常的幸福。從1965年開始,具規模的零售業經營者隨著臺灣民眾國民所得不斷的提高,一直有新的零售業經營者,夾帶著新的經營模式或是特殊商品,不斷的搶進臺灣市場。但是由於臺灣市場規模相對較小,而且連鎖賣場越開越多,所以店鋪與店鋪之間的距離越來越接近,因此彼此的競爭格外激烈。
零售業從50年代開始就有百貨公司,然後隨著70年代的雜貨店開始,超市數量慢慢的增加,接著國外的量販店品牌漸漸的進駐,在原來百貨公司林立的臺灣地區,又加入各種具有特色的購物中心,到現在每隔幾步就有便利商店出現,都顯示出零售業在每個年代和階段中,不斷求新求變的企圖心,提高服務內容與品質,以爭取更多顧客的青睞。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零售業經過50~60年的演進後,部分經營者持續在降低採購成本、提高營業毛利、擴大顧客數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分店不斷擴張的情況下,演變成只有前幾名經營者掌控著市場的局面,其他的經營者除非做出特色,否則只能慢慢的退出市場。其他零售業經營者為了想要搶進市場,必須要有創新的商品,或足夠的行銷創意,否則根本無法在零售立場上立足。因此,市場的趨勢漸漸演變成精緻專門店和購物中心等具有特色的商店,或是非常大規模的店鋪,讓顧客除了消費,還可以享受娛樂、餐飲、健身、遊樂,甚至住宿等功能。
本研究個案「購物中心經營之策略行銷分析」主要是針對購物中心在行銷經營方面的應用,首先分析並瞭解外部市場情況和顧客消費行為之後,再與專櫃廠商合作來提升營運情況。有時候專櫃廠商的促銷活動或是商品特價並不是顧客最主要的考量重點。所以擬以4C策略行銷分析架構為研究基礎,針對個案「購物中心經營之策略行銷分析」所做的分析,從顧客與專櫃廠商的上下游買賣交換過程中,如何透過外顯單位效益成本、資訊搜尋成本、道德危機成本,以及專屬陷入成本中找出影響交易的成本。
用4C的框架來分析顧客與專櫃廠商之間的成本關係,在購物中心的買賣交換過程中以「X購物中心」為例,希望能以賣場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如何在行銷策略上進行提升,利用更有系統的方式進行來分析,讓商品組合和裝潢成本等資源,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為購物中心帶來更好的收益。由於各賣場的專櫃組合越來越趨於相同,所以根據結論,就可以瞭解專屬陷入成本的應用是最重要的。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1932059
Creators溫昆庭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