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社會企業經營模式與成長策略之個案分析:以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為例 / A Case Study on the Business Model and Growth Strategy of Social Enterprise.

社會企業有理想與現實兩面,如同手心和手背般無法切割。當社會企業找到想解決的社會問題(手心)後,也必須找到可以持續運作的商業模式(手背),包含獲利的來源、形式、比例等,才能夠支撐手心那面理想。日前社會上仍有許多社會企業是靠著各方金援或政府的補助款苦撐存活,其中能夠自給自足,甚至達到持續獲利目標的社會企業並不多。根據本研究發現,陷入此等營運困難的社會企業往往是過於著重解決「社會」問題,而忽略「企業」管理之重要性。
目前台灣有近六萬人領有視障手冊,其中有近五成從事按摩業。在台灣,失去視力就代表失能的刻板印象,讓許多視障者多元的天份被埋沒,因此本研究選定以協助弱勢就業之社會企業為研究標的。如同一般企業,社會企業在營運各階段時期也需要「策略」的轉換,初期著重釐清自己的價值定位,以及後續的市場測試、品牌經營、商品與服務的精進及各方社會資源的鏈結等,致力於降低交易成本進而解決交易問題,使得消費者願意選擇該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為了檢視社會企業營運模式可能的運用或學術研究價值,本研究採用Osterwalder & Pigneur等人所提出的商業模式圖,作為對研究個案的分析工具,進而利用邱志聖(2005)的策略行銷分析4C探討黑暗對話和各價值交換對象之間的關係,以及交換對象彼此之間的關係。並據以探討此一個案的營運成果及評價。本研究結論有幾點結果歸納如下:
1. 企業從草創期步入成長期之關鍵策略,必須破除顧客對於公司的不信任,此時社會企業經營者如何連結不同的社會資源,及善用社會資本以創造服務機會,進而影響顧客對於產品或服務的信任程度,以降低買者道德危機成本(C3)為策略運用重點。
2. 建立信任關係是獲得及持續累積社會資本的關鍵,尤其是可見的社會績效及認同的願景,有助於強化外界對於社會企業的信任,更可結合經營者或創業家的個人吸引力,有效建立與累積社會企業的社會資本。
3. 社會企業經營者可經由其社會網絡獲取創業資源,幫助掌握創業契機;而社會資本可以做為其重要的資源稟賦,長期社會資本的發展有賴共享願景所建立之關係,並幫助創造社會企業二次成長動能。
4. 社會企業應建立危機處理能力與回應機制,避免辛苦建立的商譽、品牌及社會資本,因一時關係的處理不當而付諸流水。
關鍵字:社會企業、商業模式、社會資本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1023630101
Creators鄧尹菀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