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歐盟戰略之研究陳祺升, CHEN, CHI-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與歐盟自1975年建交至今已滿30年,兩者已建立成熟的合作夥伴關係。尤其,在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已轉化為「一超多強」,中共與歐盟作為兩支在國際舞台上正在崛起的重要力量,均具有長遠的戰略目標,以實現各自的國家利益。故本論文乃藉由攻、守勢現實主義理論,探究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歐盟之戰略。
基本上,中共與歐體(歐盟前身)雖於1975建交,但在當時冷戰的內外條件下,雙方都將不可能發展經貿關係,作為具根本意義的戰略選擇。直到1978年底中共改革開放實施,同時歐盟整合亦不斷深化及廣化,雙方關係才日趨緊密。然而,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卻使得中(共)歐關係嚴重倒退。1990年代中期,由於中共經濟實力快速成長及國際地位日漸提高,因此歐盟在政治、經濟等多重因素考量下,重新體會到亞洲和中共之重要性,並於1995年對中共發表《歐盟對中國長期政策》第一份文件,其後又相繼發表《歐盟對華新戰略》(1996年)、《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1998年)、《國家戰略文件2002-2006:中國》(2002年)、《歐中關係的共同利益與挑戰-走向成熟的夥伴關係》(2003年)等四篇文件,並視中共為其全球六大戰略伙伴之一。而中共亦於2003年10月13日發表有史以來第一份對外關係文件-《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公開闡明中共在中(共)歐關係中的國家利益與目標,更標誌著中(共)歐總體關係邁向一個新階段。
由於歐盟欲透過政治與人權對話、經濟及貿易關係、安全合作計畫之三大途徑來達成其所規劃之中共政策目標。因此,中共對在追求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昇之國家發展目標下,亦欣然接受。同時,中共在國家內部和對外皆做出許多彈性調整,以進一步發展與歐盟的友好關係。
進而言之,中(共)歐雙邊關係迅速提升,以2004年為例,歐盟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共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然而,中共對於歐盟重視的人權問題等有所堅持,故在經貿利益上,雙邊呈現是利益互補、各取所需之態,但對於普世人權價值卻呈現「同床異夢」現象。另外,在國際安全上,雖然中共與歐盟兩者並無直接威脅及利益衝突,且皆共同主張多極化,但為維持「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實現其「三步走」戰略目標,故筆者認為中共對歐盟戰略目前乃採取「明聯歐,暗制美」的積極守勢戰略。
|
Page generated in 0.03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