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九一一」後中共的中亞政策之研究

張學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聯解體後,在中亞地區,產生新興五國獨立國家,計有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等五國,先後獲得國際社會外交的承認與支持。中亞國家獨立初期,即面臨內部和外部多重嚴峻的考驗,在內部問題上,無論政治、經濟等各項政策均未能步入正軌,造成各國在政治上的動盪不安,經濟上的嚴重斷層,社會上的犯罪走私,以及民族性的複雜和宗教上的極端等,都為中亞國家帶來不易解決的難題。在外部問題上,前蘇聯曾經維持中亞區域上百年的安全機制頓時瞬間消失後,加上繼承者俄羅斯綜合國力的式微,使得中亞地區成為權力真空地帶,引起世界強權覬覦和介入。 中亞國家基於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是連接歐亞大陸的走廊,亦是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以及豐富的油氣資源,吸引全球的目光聚焦於此區,並成為世界強權競相角逐的舞台。身為中亞鄰國的中共,基於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的考量,也參與競逐,然而「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藉反恐戰爭,將軍隊名正言順地進駐中亞地區,再次彰顯出中亞國家地緣戰略的重要性,對中共而言,不但直接影響了中共西北邊界安全,壓縮了中共在西部的戰略空間,同時形成海路兩面對中共的封鎖,更重要的是衝擊中共在中亞地區的原有戰略及利益,隨著,美國勢力在中亞的持續擴大以及主要強權積極的介入,使得中亞地緣政治格局發生重大的變化,相對的,影響了中共在中亞地區的利益,促使中共積極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一系列具體措施的運作,除爭取國家最大利益外,並運用多邊關係制約美國在中亞地區的總體發展,進而提昇在國際的地位。

Page generated in 0.019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