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西南苗族的基督新教與現代性(1900-1960) / Protestantism and Modernity of the Hmong(Miao) in the Southwest China, 1900-1960

胡其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探討的是中國西南苗族如何皈信基督教的過程,以及在時局的影響下,他們如何在基督徒、中華國族與苗族之間的身份認同中求取平衡與進行轉換。這個議題牽涉到信徒如何藉宗教在今世尋求成功,與在來世尋求永恆盼望,並苗族追尋現代化的過程與政教關係的互動。 基督教在清末傳入黔西北地區,在苗族與儸儸群眾中獲得很大的迴響;傳教士透過設立教會學校、創制民族文字,將知識與信仰一併帶給邊疆民族,並培育出許許多多的本地知識份子。其時,正好也是國家外患頻仍的年代,當政府意欲透過邊疆教育來取得土著民族的國家認同以鞏固國防時,才發現西南地區的許多民族都已經深受基督教的影響,甚至在國家認同上出現動搖。因之,國家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在西南地區爭取少數民族的認同,意欲將他們吸納成為中華國族的一員。而作為國家與族群之間的苗族知識份子遂成為國家亟欲拉攏的對象,而這批知識份子也在當中扮演著為民族爭取利權的中介者角色。 此時的中國基督教正面臨轉型,強大的國族主義情緒讓中國基督教必須走上本色化路線,這股思潮也同樣影響了黔西北苗族教會,並以內地會教會為中心發展出本色化的民族宗教特色,且在靈恩運動的影響下,走向唱靈歌、跳靈舞與見異象的千禧年信仰。從苗族流傳史詩可以看出,在他們的歷史記憶中已帶有一種期盼新天新地的想望。這樣的期盼,成為他們在面對壓力時的一種態度,而實際的表現,就是在歷來的「鬧升天」與「鬧搬家」的行動當中。而且,隨著靈恩運動與天啟末世信仰的影響越來越大,藉由教會作為資訊流通的媒介,這種末世的焦慮感渲染成為普遍的群眾運動,甚至在 1950 年代演變成反對社會主義改造政策的武裝「鬧皇帝」運動。 我認為,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上半葉黔西北的苗族基督教發展,不但藉由教會的媒介,在橫向的空間上與中國政治以及中國基督教的發展接軌,在縱向的歷史脈絡與族群記憶中,也持續受到族群傳統的影響,是研究全球基督教發展的大圖像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