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個人取向、集體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 The relation of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翁慧娟, Weng, Huei Ji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不將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視為單一向度的兩極端,而從多向度的觀點,兼顧學者們談論個人取向及集體取向時所涵蓋的正面及負面意義,以釐清個人取向、集體取向與心理健康的複雜關係,並探討那些態度相互補充之後,對心理健康有最正面的影響。   本研究以政大、台大、文化、高雄醫學院、台南師範學院等五所大學的學生共454人為樣本,運用自編的個人取向量表、集體取向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及馬康二氏社會讚許性量表等研究工具搜集所需資料,再以典型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淨相關、共變數分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取向與集體取向不僅只有對立的關係,亦有不排斥而能互補的關係。若將個人取向視為孤立的意義,則與心理健康有負相關,若將個人取向視為獨立自主與自我表達的意義,則與心理健康有正相關。若將集體取向視為他人導向的意義,亦與心理健康有負相關,但若將集體取向視為家族認同與人際和諧的意義,則與心理健康有正相關。當一個人能夠同時具有個人取向和集體取向的優點時,其心理健康程度最佳。   本研究建議:將個人取向與集體取向視為多元化的觀點是可行的研究方向。學校教育中宜提供民主的溝通氣氛,提供不同的論點,協助學生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在溝通過程中尋求共識,促使學生發展出具有自主性又能認同群體的統整式人生觀,以利學生的心理健康。

Page generated in 0.01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