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個人取向、集體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 The relation of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翁慧娟, Weng, Huei Ji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不將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視為單一向度的兩極端,而從多向度的觀點,兼顧學者們談論個人取向及集體取向時所涵蓋的正面及負面意義,以釐清個人取向、集體取向與心理健康的複雜關係,並探討那些態度相互補充之後,對心理健康有最正面的影響。   本研究以政大、台大、文化、高雄醫學院、台南師範學院等五所大學的學生共454人為樣本,運用自編的個人取向量表、集體取向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及馬康二氏社會讚許性量表等研究工具搜集所需資料,再以典型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淨相關、共變數分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取向與集體取向不僅只有對立的關係,亦有不排斥而能互補的關係。若將個人取向視為孤立的意義,則與心理健康有負相關,若將個人取向視為獨立自主與自我表達的意義,則與心理健康有正相關。若將集體取向視為他人導向的意義,亦與心理健康有負相關,但若將集體取向視為家族認同與人際和諧的意義,則與心理健康有正相關。當一個人能夠同時具有個人取向和集體取向的優點時,其心理健康程度最佳。   本研究建議:將個人取向與集體取向視為多元化的觀點是可行的研究方向。學校教育中宜提供民主的溝通氣氛,提供不同的論點,協助學生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在溝通過程中尋求共識,促使學生發展出具有自主性又能認同群體的統整式人生觀,以利學生的心理健康。
2

台灣與韓國大學生外表打扮氣質差異及其影響因素探討-以台灣國立政治大學與韓國延世大學為例

李恩泰, Lee, En T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外表的面貌體態是每個人天生具有的,不管年齡、性別或種族為何,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外表,而外表的好壞、胖瘦或打扮往往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評價,當然,不同的外表就散發出不同的氣質,也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為何。 相較於台灣與韓國人在文化上有著同樣的歷史文化背景,甚至在外表長相或體型上,都有十分類似的情況;但不同的是,在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上,可以明顯地分辨出台灣人或韓國人的不同。 本研究以台灣政治大學與韓國延世大學為例,探討外表打扮行為、成本與認知,另一方面探討性別角色類型與集體主義取向是否影響外表打扮氣質,使兩地大學生在外表上展現不同的樣貌。 研究發現,台灣大學生比較在乎隱藏式的打扮氣質,所以在髮型的保養、皮膚的保養上與體重的保養上,特別比韓國大學生還要擁有更多的經驗;韓國大學生比較在乎顯出式的打扮氣質,所以在化妝上、髮型的經驗上、服裝上都擁有較多的經驗。 在性別角色類型與打扮氣質方面,性別角色類型不同,會影響打扮行為。女性化與兩性化的人在化妝、髮型經驗、保養上比男性化或未分化擁有較多的經驗,也就是說,越女性化的人在打扮上擁有較多的打扮行為。 在集體主義取向與打扮氣質方面,研究對象越關注在打扮上的,集體主義取向的差異性會非常明顯,例如:台灣女性在保養上、韓國女性在化妝上、台灣男性在頭髮上與韓國男性在服裝上都有非常大的差異性。

Page generated in 0.027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