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臺灣文學作家手稿徵集與典藏之研究 / The study of acquisition and repository of literary manuscripts in Taiwan

蔡孟軒, Cai, Meng S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手稿是個人透過手寫產生之任何形式文件,能夠完整保留產生者在撰寫時的思想歷程、書寫習慣、字跡、刪修痕跡等紀錄,尤其在文學作家的手稿中,可考察文學作品的創作歷程、版本以及產生者的思想演變,也能提供對於手稿作者或者針對其書寫文本進行深入的研究,成為研究者不可忽視的第一手資料。 本研究乃針對國內文學作家手稿的徵集與典藏進行研究,研究採用「多重個案研究」和「深度訪談法」,透過立意抽樣選擇五個文學作家手稿典藏單位進行個案探討,並對此五個典藏單位之手稿管理人員進行訪談,以獲得有關作家手稿的管理相關經驗及看法。研究對象包括:國立臺灣文學館、國家圖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政治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 研究結果包括:一、作家手稿具有反映創作歷程、呈現作者生平、與作者直接連結、審美與藝術四種特性;二、作家手稿具有文學研究、典藏、文獻參考三種價值;三、各典藏單位的手稿徵集以捐贈方式為主;四、手稿徵集或捐贈受到典藏單位及捐贈者因素影響;五、手稿徵集工作的時間較難以掌控;六、每個徵集工作皆為獨立個案難採用同種方法處理;七、典藏單位多以現當代文學作家手稿為主要典藏;八、典藏單位之手稿較少修護而以維持原狀為主;九、典藏單位普遍遭遇人力與經費限制的問題。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三項建議:一、整合館際間之作家手稿;二、視手稿永久保存為最重要考量;三、建置理想之文學作家手稿徵集與典藏方式,包括:(一)編製作家手稿徵集與典藏工作手冊、(二)拓展多元徵集管道、(三)編排描述參考檔案管理經驗、(四)重視手稿細節之描述、(五)存放手稿於適宜之典藏環境、(六)加強管理人員之專業能力。 /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cquisition and repository of literary manuscripts in Taiwan. Study employed the multiple-case and depth interview approach to research. The case selec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 for studying, which included: 1.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2.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3.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4.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y; 5.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Library. Research introduced the coverage and content of literature manuscripts of each institution, and interviewed the staff of institution who manage literature manuscript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viewpoint and sugges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literature manuscript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1.Literature manuscript reflect the creative process, show the life of the author, directly link to the author, includ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2.Literary manuscript have three values: literary value, references value, collection value; 3.The main approach by which every institutions acquired manuscripts is donation; 4.Manuscript acquisition or donation affected by the institutions and donor; 5.The work time of manuscript acquisition is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6.Cases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acquisition work and repository institutions is hard to acquisition manuscripts in the same way to different cases; 7.Repository institutions mostly collect contemporary literary manuscript collection; 8.Repository institutions mostly maintain the original status of manuscripts; 9.Repository institutions generally face the problem of manpower and funding limi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1. Integrating the literature manuscripts from different institutions; 2.Considering the manuscript permanent preservation; 3.Setting up an ideal acquisition and repository model, which includes:(1)establishing the acquisition and repository manual;(2)expanding the acquisition approach;(3)following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iption work of archieves;(4)recording the details of manuscripts;(5) maintaining an appropriate storage environment for manuscripts;(6)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of the staff.
2

行憲以來我國歷任總統文物管理之研究 / The Former Presidents Records Managemen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n Taiwan

竇薇薇, Tou, Wei-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近現代總統制國家中,「總統」所產生之文物,不論在歷史、經濟、社會、教育、科學及文化等層面,皆具有高度保存價值,記錄總統執政期間之施政表現,見證國家各階段之發展歷程,為國家與全民共享之珍貴資產,後代子孫的歷史寶藏。然而國內自行憲以來,歷經蔣中正總統、嚴家淦總統、蔣經國總統、李登輝總統以及現任之陳水扁總統等五位總統,卻仍未建立總統文物管理之機制,致使歷任總統文物歸屬權責不明,亦缺乏相關之管理規範,造成行憲以來歷任總統文物散佚各處等情況。鑑於美國在總統文物管理實務方面以「總統圖書館」之機制,系統化地典藏總統於任內及任期前後所產生之文物,並有效地開放提供社會大眾應用,本研究希冀取法美國總統文物管理之特點,並配合國內現實環境與現況,提出適用於我國之總統文物管理之建議,以供日後發展總統文物管理機制時之參酌。 本研究採以調查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一方面藉由對蔣中正總統、嚴家淦總統以及蔣經國總統所產生之文物進行實際調查,以瞭解上述三者於內涵、來源、產生方式以及架構等方面之現況;另一方面則運用引導性取向的深度訪談法,訪談國內總統文物之使用者與管理者共計10位,蒐集受訪者對於總統文物管理在定義與範圍、功能導向、管理模式以及法源依據等面向之意見。而後整合實地調查與深度訪談之結果,提出適用於我國之總統文物管理建議。 由實際調查結果發現,我國行憲以來歷任總統文物目前主要典藏於國史館,包括有蔣中正總統檔案、嚴家淦總統檔案以及蔣經國總統檔案等。該館所典藏之總統文物在內容範圍方面涵括十分廣泛,但是在完整性方面則仍有不足之處;而該館所採用之整編方式,乃依循文物原移轉接收時之架構,並未運用現代檔案管理原則重新進行整理編排。另一方面,由深度訪談結果發現,使用者與管理者等不同背景之受訪者對於「總統文物」與「總統檔案」之名稱適用性與定義看法紛歧,但是卻普遍認同「總統個人文件」之名稱,亦認可總統文物可依歸屬權分為公務及私人兩類,並認為兩者間應有不易劃分的模糊地帶。此外,多數受訪者同意我國總統文物管理功能應以典藏與應用為導向,且宜採行集中制管理,同時也提出總統文物管理機關定位不明以及缺乏相關法源依據等意見。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由以下四方面提出幾項建議。一、實務面:(一)於總統文物產生階段即展開管理工作;(二)回溯徵集現行總統文物中遺缺之部分;(三)積極廣徵總統個人文件。二、應用面:(一)提供總統文物多樣化之應用服務;(二)提升總統文物應用服務之品質。三、制度面:(一)採行集中制管理總統文物;(二)授權國家檔案管理機構負責總統文物之主管與典藏事宜。四、法制面:(一)儘速制訂總統文物管理相關法令;(二)透過法源依據建立總統文物管理規範;(三)提升總統文物管理者與使用者之法律素養。
3

我國個人文件典藏管理之研究:以公部門為例

林嘉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個人文件是一種自然累積的文件,係由個人為記錄某些活動及事項所產生,雖屬私人性質,但經常由於產生者的過去經歷、工作職務、社會地位或特殊貢獻等因素,可透過文件內容與形式,忠實的反映出過去的社會情勢,並可從中看出相關重要人物之對於特定事件的思維,具有重要研究參考價值,故典藏機構亦將之納入館藏徵集的範圍之中。 本研究採用「多重個案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首先以隸屬公部門之典藏機構作為研究範圍,包括:國史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國家台灣文學館、國家圖書館與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探討各機構個人文件典藏之範疇與主題;其次對各機構之管理人員與相關使用者進行訪談,以獲得有關個人文件管理與使用之相關經驗與看法。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如下:一、各典藏機構所收藏之個人文件資料範疇有重疊現象;二、多數典藏機構未設置個人文件資料專責管理部門;三、各典藏機構個人文件徵集方式均以捐贈為主;四、各典藏機構個人文件之整編架構與陳列方式均「以人為主」,採「人物全宗」與「集中管理」為原則;五、各典藏機構個人文件檢索工具仍以紙本目錄較為普遍;六、各典藏機構針對個人文件之推廣主要有3種模式:舉辦展覽活動、網站建置與印製刊物發行;七、「電腦資訊技術」與「檔案管理知識」為管理人員認為最需加強之專業能力;八、個人文件納入法制化管理有其困難性,著作權與隱私權為最需重視之問題。 最後針對前述研究結果提出四項建議:一、促請各典藏機構制定館藏發展政策;二、建置理想之個人文件典藏與管理模式,包括:(一)編製管理工作手冊,訂定標準規範,(二)加強與捐贈者間之聯繫,訂定明確捐贈契約,(三)加速建置線上查詢系統,提高檢索效率,(四)配合付費機制開放檔案應用,並與國外典藏機構建立平等互惠之使用原則,(五)增加進修機會,提升管理人員專業素養;三、釐清檔案開放與應用之相關法律規定與權益;四、建立全國性個人文件目錄檢索機制。

Page generated in 0.02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