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系譜、教法及其整合:東晉南朝道教上清經派的基礎研究

張超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若以天師道作為道教發展的開端,其教團式的組織形態特別重視一種橫向式的連結,透過命籍、道誡或道籙的形式穩固宗教組織。這樣的宗教形態易令當政者產生威脅感,因此很快便遭瓦解。天師道傳到南方之後與江南方士傳統接觸,因此有了新發展。方士傳統特別重視具有天文性質的經典,並採行秘密的傳經授訣儀式。如同中國古代醫學的傳授情形那樣,方士傳統也是依靠「傳授活動」,使其傳統得以延續、發展。相較於天師道的教團形態,上清內傳所呈現的宗教形態更接近於重視經典傳授的方士傳統。內傳這種由弟子為其師立傳,並且詳附入門修行方法的特殊文類,明顯具有建立傳承系譜、提供歷史教育以及作為修行教材的多種功能。上清經派在新興階段運用多種這類傳記作為宣教教材,可以說上清經派便是這些不同的傳承系譜匯整而成的結果。本文旨在分析三種確定在東晉中期成書的上清內傳,深入了解其中所欲建立的傳承系譜、各自系譜根植於何種宗教傳統,以及宣揚何等教法。而且,上清內傳所記述的傳授活動不只在於建立自身的傳承系譜,同時也在傳授經訣的過程,推動經法的發展。這個部分,本文即以三部內傳中分別具有關鍵地位的「三一之道」、《玄真經訣》、「《大洞》口訣」作為案例,討論其中的經法發展過程。   隨著六朝時期不同宗教傳統的競爭,道教經法不斷發展。上清諸傳所提供的經題與經群概念,成為崇奉者發展、整備經教的重要依據。隨著經法的發展,內傳所提供的宗教形態已經無法滿足當時的環境與需求。上清崇奉者轉而運用科律統合這些新舊經教,甚至為了能夠拓展宗教勢力,而為入世的奉道者設計一種異於內傳所述但卻符合當時需求的奉道法門。隨著新法門的提倡,更加速了宗教型態的轉變。亦即,本文主要關注兩種與傳統活動相關的文類──內傳與科律,藉以討論傳授活動在道教發展過程所發揮的作用。對於一個傳統的建立與維繫來說,傳授無疑是其中至為重要的運作機制,道教所採行的秘傳主義在這方面更能發揮其功效;但是本研究也顯示,傳授活動同樣也是舊經法在面對新環境時能夠不斷自我調整、隨時保持彈性的重要機制。為了適應環境而在傳授的過程所做的調整,便成為推動該傳統發展的重要因素。

Page generated in 0.02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