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七一年之中共內部鬥爭提要

吳鎮龍, WU, ZHEN-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第一章中,吾人所討論的是中共建黨後的幾個早期的重要領袖人物,他們是 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和陳紹禹。 第二章、第三章討論毛澤東在中共黨內的崛起。共產國際對中共的指導與干涉,可以 說是中共自一九二七年的泛暴動政策,至江西蘇維埃的總崩潰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所討論的是中共內部或其治下所興起的反毛的意識形態與實質力量(它應該包 括第三章之第四節)。「鳴放運動」是中共狡猾地消滅期能產生更具實效的參考價值 。 黨內鬥爭,除批評「無原則鬥爭」(即一般的糾紛)外,大都稱之為路線鬥爭。所謂 路線,就是政治路線或稱總路線,是中共根據某一時期主客觀形勢而決定的任務、方 針和政策。在執行路線過程中所發生的左傾或右傾,冒進或退卻的錯誤,甚或另立路 線別樹一幟,都是黨內鬥爭的目標。但中共黨內也有權力鬥爭,即為黨的領導權的爭 奪。不過,權力鬥爭在中央黨內被視為不光榮的稱號,大都諱言真相,而以路線鬥爭 掩飾之。只有「文革」時期,毛澤東才直言是一場「奪權鬥爭」。(註二)上述兩種 性質的黨內鬥爭,往往糾纏一起,因而使外界人士以為中共內部鬥爭兼有兩種不同的 性質(註三),其實中共黨內鬥爭在上述兩種性質中有其一定的主從關係。每次內鬥 ,雖以路線上的歧異或矛盾為旗幟,但鬥爭的結果,必是權力的變動。由此可以推論 ,權力爭奪的矛盾才是一切鬥爭之本質;而路線的不同是次要的。 /
2

中國共產黨組織體制之研究

楊爾琳, YANG, ER-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約二十九萬字,分為兩篇十章。 上篇分為五章。前兩章分別探討革命理論、建黨策略與共產黨組織之間的關係。黨是 實行主義、從事革命之工具,故主義之性質與革命之目的,決定著工具之性質與功能 ,但是,如何建造此種工具,其方法則不能純從理論推演而得,而是共產黨徒為贏取 革命鬥爭勝利在實戰中鍛鍊而得者。後三章論述中共組織本身之建立與發展,形成三 個重點說明:(1) 組織體制本身之發展為骨幹,說明中共自建黨至建立政權之大略經 過。(2) 說明其內部鬥爭。內部鬥爭是共黨組織之特徵,中共自亦不能例外,其原因 為何?共黨本身如何看待此問題?內鬥發展到何種程度?應有簡單認識;(3) 說明「 八大」以至「十大」組織體制之演變,這一段歷程代表著組織體制由成熟又轉趨混亂 。 下篇即是組織體制本身查本性質之探討與體認,故稱為「本質之分析」。從組織結構 、活動所產生的種種現象觀察,明顯可以看出,共產黨是全能主義的或俗稱極權性的 政黨(totalitarian party),其極權性表現在思想上、組織上、生活上、行動上、以 及對人類社會之全面侵略與統治上。為探討方便,分為五章,分就各項性徵予以討論 。構成極權性的黨最重要因素,自為宗教性與軍事性,其他各種特性(暴力、侵略、 國際、階級等)不過是此二性之推展展而已。 /

Page generated in 0.01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