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影響社會困境中個體合作行為的因素探討

吳道愉, WU, DAO-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了解那些因素會影響個體的合作行為,本研究採用2(未來互動的預期:有或無) ×2 (自己的動機:合作或競爭)×2 (他人的動機:合作或競爭)的三因子實驗設計,在實驗室中模擬一個商業決策的情境,以探討這三個變項對個體合作行為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160 名政大的女性學生,研究的結果發現:〝未來互動預期〞這一個變項,在總合作次數、競爭行為發起比率、更改反應的次數、堅持合作行為的比率、及合作堅持性指標上,皆造成顯著的效果;顯示此一條件存在時,可以提高受試者的合作行為,而減低其競爭行為。特別是在互動雙方的關係即將結束時,此一條件更可以抑制受試者的競爭傾向。 在〝自己的動機〞這一因素上的結果,除了支持〝三角模式〞的說法之外,亦發現在總合作次數、競爭行為發起比率及合作堅持指標上,受試者的動機對其行為都有重要的影響;即有合作動機的受試者,比較會表現出合作行為,有競爭動機的受試者則比較會表現出競爭行為。 在〝對手動機〞這一個因素上,發現它對總合作次數、競爭行為發起比率、更改反應的次數及堅持合作行為的比率這四個指標上,都造成顯著的影響。及個體和合作者互動時,比較會做出合作行為;和競爭者互動時,則比較會做出競爭行為。 在〝自己的動機〞和〝對手動機〞的交互作用效果上,發現合作者比較容易受到對手動機(行為)的影響,而競爭者的行為雖也會受到對手的影響而做出調整,但是這種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並不如合作者那麼強。 研究者並根據上述的結果進行討論。
2

社會困境之研究- 不同誘因型態對合作行為之影響

莊慧秋, ZHUANG, HUI-G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困境」有三個特性:ヾ團體中每個成員皆有二種行為選擇:一是合作,一是競 爭。ゝ對個人而言,競爭的付出代價較少,所得利益較高。ゞ然而當所有人皆選擇競 爭,則每個人都得不到利益。 本研究即欲探討影響「社會困境」的因素。實驗採用受試者間(有無訊息迴饋)及受 試者內(個人利益高低、團體利益高低、直線或非直線型態)混合設計,同時考慮性 別在合作及競爭行為上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ヾ有訊息迴饋、高團體利益、非直線型態時,合成行為較高;而個人 利益高低因素未達顯著。ゝ訊息迴饋和線性型態間、線性型態和個人利益間,以及個 人利益和團體利益間,有交互作用存在。ゞ性別之差異不顯著。

Page generated in 0.02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