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90年代台灣男同志小說隱/現主題研究

簡安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90年代為台灣同志小說興起的年代,不僅數量大增亦是各類文學獎的常客,也帶動起研究的風潮。在研究上已有女同志小說、同志小說主體的探討,因此本文以男同志小說為研究的題材,並聚焦在與同志密切相關的隱/現主題上,探究90年代台灣男同志小說隱/現主題的表現與形塑的觀點。 本文首先闡述研究動機、方法與範圍,為論文建立起架構。次章討論90年代男同志小說興起的背景與內容特色,以期對研究主題有基本的認識與評論。第三章則從小說中同志的身分認同進行論述,分析自我身分從懷疑、壓抑、衝突、抗拒以致到建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亦開始浮現隱/現的問題。主角慢慢從隱藏同志取同的一方,向承認、肯定、現身的一方邁進。確認同志認同後,論文第四章接續以「衣櫃」作為切入點,論述同志性向的偽裝與暴現,當同志性向確認後,仍不可避免的進入衣櫃,隱藏、偽裝性向,以免遭受異性戀體制的壓迫與污名;尤其在面對家庭時,更是男同志無法跨越的鴻溝。處於不利主角的社會環境中,小說常採用若隱若現的手法,將同志情慾低調、選擇性的現身,以爭取愛情的到來。接下來則以走出衣櫃為題,討論主角現身的對象與方式,理解出櫃的各種情形。從上的分析,可發覺異性戀體制對於男同志的干預與監控,無論是認同的歷程或性向的偽裝/暴現,背後皆有異性戀體制運作的影子。第五章則探討小說的寫作手法,探究小說家的寫作技巧如何凸顯隱/現主題,表達出作者的書寫用意。第六章結論提出:小說家在書寫隱/現主題時,紛紛以「異性戀體制」為假想敵,雖可藉由對抗、反叛、逃脫或受害等情節,而達到鬆動「異性戀體制」的根基,但仍不免繼續維持二元對立的框架。因此,期待未來創作能跳脫「異性戀體制」的陰影,直書男同志的愛情故事,而有去櫃化的文本。

Page generated in 0.01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