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商代征伐研究

李容誠, LI, RONG-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夫上古中原王朝之對外戰事,與其王朝興衰歷程頗有密切關係,則所征伐地區、形態 、及目的等,顯然暗示其王朝上古史上軌.時至今日,諸多先驅學者,研究商代征伐 之事,已有甚大成就,然皆以單篇文章為之,不足為商代征伐之全面認識,故本文綜 合考察商朝征伐之事,欲得上古史中商朝演變之趨勢. 本文首先稽考文獻上征伐之涵義,其自復抽出甲骨卜辭中有關征伐之字,考釋比較各 文字、語法及意義,再者,整理甲骨卜辭中主傲被征伐方國,探索其方國名號、分佈 地域及被征伐過程.最後歸納上述方法之成果,而綜合剖析商朝征伐之目的,結果及 影響,以確定商代征伐之聯串意義.本文內容可分為四部分: 緒論:敘述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商朝征伐一般模式,以見本文之梗概. 上編:征伐字考述 第一章:「典籍中征伐字述要」舉述典籍所載戰爭動詞,以闡明其本義. 第二章:「甲骨文中征伐字考徵」考徵以商國為主動攻打他方國時所用征伐字,其字 中別有涵義則加以附述. 下編:商代征伐諸方國 第一章:「商代主要征伐方國考述Ⅰ」考述商朝征伐西方諸方國,並探索其方國名號 、分佈地域及被征伐過程. 第二章:「商代主傲征伐方國考述Ⅱ」考述商朝征伐西方及東方之諸方國,並探索其 方國名號、分佈地域及被征伐過程. 結論:就以上各部分章節之探索,甲骨文所見主要征伐字,除征、伐、□、□外,尚 有十四字;典籍中所見主要征伐字,除入、伐、攻、克、取、征、侵、敗、敗績、圍 、滅、戰、襲外,尚有九字,比較其義異同,而商朝征伐主要方國,除□、土、下□ 、方、羌、盂、人方外,尚有四十多方國,以其征伐主傲方國綜論征伐諸方國之實象 .
2

商代金文構形研究

方玥善, Fang, Yue 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以商代青銅器所見銘文的構形為主題,由構成銘文的成分、部件、偏旁分析商代銘文的特徵。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以及過去學者對「古文字構形學」、「甲骨文構形學」、「金文構形學」、「商代金文」以及「甲骨文、金文兩者關係」等相關研究成果,並說明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商代銘文字形的基本特徵〉先將商銘依照用途及性質分為族氏銘文與非族氏銘文兩大類,而非族氏銘文中又可以分為職官銘文及一般銘文兩種。並分別說明這幾類銘文所包含的內容以及意義。第三章〈商代族氏銘文構形變化及發展〉與第四章〈商代非族氏銘文構形變化及發展〉為分析商銘的結構、部件、繁簡變化,其中幾個族氏銘文與職官銘文會根據結合的不同銘文而產生不同的字形,具有特定的條件及限制。第五章〈商代金文、甲骨文的構形比較及討論〉為比較商銘與卜辭在構形上的差異,並以前幾章的研究成果嘗試分析幾個疑偽的商銘,以及商代晚期長篇銘文中幾個字形在使用限制及條件上的鬆動,族氏銘文與非族氏銘文的界限可能逐漸更動。第六章〈結論〉簡述前四章研究成果,並提出針對商代金文構形研究的未來展望。
3

商周族氏銘文研究

袁國華, YUAN, GUO-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由於大陸學者編纂<商周金文合集>,收集整理有關族氏銘文方面的資料,初步 發現商周銘文合共有一萬條左右,其中族氏銘文就偶四千幾百條,數量相當可觀,幾 乎接近總數的一半.因此,對於族氏銘文的收集,整理與研究,是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 容庚<金文編>附錄上篇,最先將族氏銘文與其他商周金文分別開來,而統稱之為「 圖形文字」.<金文編>是一本檢查金文的字典,將形同形似的文字歸類,不作解釋 .後來張自昇、周法高、李孝定三位根據<三訂金文編>附錄上篇所收之圖形文字之 不可識者,編寫成<金文詁林附錄>,上篇也收錄了圖形文字,但將各家有關的解釋 ,臚列於每字之後,並詳為論斷,是本論文重要的參考文獻. 研究方法,大抵採用了分析法、歸納法以及演繹法三種,就各章不同的材料以及需要 ,分別加以運用. 本論文各段落次序,首先說明研究的目的、以及資料來源.其次由檢討舊說出發,替 族氏銘文做定名的工夫,名稱統一之後,便能順暢地連接其餘各章.跟著便是族氏銘 文與甲骨文的比較雸究,以表列的方式,把有關的細目逐一統計.然後是族氏銘文的 分類說蒙.最後結論綜合說明本論文各章所得的結果. 在整理雸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族氏銘文既有族徽的功能,又有文字的性質,而族 氏銘文由於有不同的起源,又形成了不同的種類.總而言之,若要探索族氏銘文的本 來面目,不得不從已出土的地下資料入手.

Page generated in 0.017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