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
  • 14
  • 5
  • 4
  • 4
  • 1
  • Tagged with
  • 24
  • 24
  • 24
  • 8
  • 7
  • 6
  • 5
  • 5
  • 5
  • 4
  • 4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內地會之研究( 一八六五∼一九二六)

林美玫, LIN, MEI-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首論基督教來華傳教簡史,次述中國內地會所代表「福音派」傳教團體個案研究的意 義。再分別就創辦人戴德生早年生活,在華傳教活動,與中國內地會籌建經過;中國 內地會初創時期(一八六六∼七四)、茁壯時期(一八七五∼九○)、轉形時期(一 八九一∼一九二六)加以討探討。 由於中國內地會秉持不干擾在華各傳教團體原有工作;組織成員不分宗派國籍;民教 衝突不訴諸本國政府以求取報復;不自動募款籌措經費;傳教士皆著華服、習華語; 且主動協助中國教會自立、自傳、自養等特色。值得吾人認識其活動。期各應並瞭解 基督教傳教團體如何適應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變遷之梗概。
2

信仰的壯遊 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大學生的中國短期宣教體驗

曾國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討論大學生參與中國短期宣教的經驗,對於其自身信仰體驗的影響。本研究藉由詮釋現象學的方法論來再現短宣生活經驗的意義層面,並在宗教經驗的討論中,提供一個案例式的觀察。透過十位受訪者的經驗呈現,本研究發現短宣過程出現以下層次的經驗意義:(1)行在水面上的經驗:包含,「革命」、與「跳脫常規的壯遊」 (2)踏上應許地的經驗:包含,「文化轉換的衝擊」、「文化轉換的適應」、以及「矛盾的中國想像」(3)屬靈家庭的經驗:包含「同甘共苦的關係」、「屬神國度的大家庭」(4)神聖巧遇的經驗:包含「好奇的磁力」與「關係的感動」(5)親眼看見的經驗:包含「天堂之夢」、「改變」。
3

基督教藝術與自我創作的轉化 / Transformation and self-creation of Christian art

陳鼎元, Chen, Ding-Yuan January 1900 (has links)
本論文以基督教繪畫藝術開始探討基督教藝術之抽象思惟,從中闡釋深藏西洋文化裡的抽象成因。進而以早期基督教之標記和聖像揭開基督教繪畫藝術之章節,分析處於立像與不立像的兩難間,基督教繪畫藝術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在探討基督教繪畫藝術之時,也以自我的繪畫創作與體驗,來做為研究所學習階段的統整。藉此省思自己的繪畫成長過程與對繪畫學習的態度。總而言之,藝術性價值在於其革新的創作意念,針對此,喬托提出了繪畫創作的主張:「人其實可以透過自己的感官和知覺,而不是透過別人的指示或學來的概念,來了解上帝和上帝所創造的這個世界!」也因而筆者深受其創作及宗教信仰的影響,有了撰寫本文的動機,希望藉此論文的撰寫,能探究出喬托那奧秘的繪畫表現方式與其深層的畫作內涵,以增添自我繪畫創作的想像力及畫面的創作空間。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在未來的自我創作中有更突破性的發展,繼而揮灑出繪畫創作生命中的自我潛藏能量。 / In this thesis,Christianity began to explore the art of painting abstract art Contemplative Christian,From deep causes of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Further to the mark and icons of early Christian art Christian paintings opened chapters, Analysis is not between the statue and the statue of the dilemma is how to develop Christian painting out. At the time to explore the Christian art of painting, but also to self-painting and experience to do the learning phase of the Institute integration. Thereby reflect upon their own growth process of painting and painting the attitude of learning. All in all, the artistic value lies in its innovative creative ideas for this, Giotto painting ideas put forward: "Man can actually through their senses and perception, rather than concepts or instructions by others learned to know God and God created this world!" The author thus also affected by its creation and religion, have the motivation to write this article, hoping to write papers, to explore the mysteries of Giotto's paintings that expression of its deep meaning of the paintings, To add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of self-painting the picture. Of course, most importantly, to have more breakthrough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elf-creation, and then sway the self-life painting hidden energy. / 目次 摘要……………………………………………………………………i 表目次…………………………………………………………………iii 圖錄次………………………………………………………………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1 第三節 創作研究方法……………………………………………3 第二章 初始的基督教繪畫藝術………………………………………4 第一節 何謂基督教繪畫藝術?…………………………………5 第二節 早期的基督教繪畫作品…………………………………13 第三章 基督教藝術的象徵性意義…………………………………27 第一節 早期基督教藝術…………………………………………27 一、早期基督教藝術的標記………………………………29 二、早期基督教藝術的聖像………………………………38 第二節 拜占庭藝術………………………………………………44 第三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基督教繪畫藝術………………………47 一、正面的神性詮釋………………………………………48 二、負面的神性詮釋………………………………………51 第四章 基督教繪畫藝術的代表性畫家—喬托……………………54 第一節 喬托的繪畫生涯…………………………………………55 一、生平簡介………………………………………………55 二、繪畫成就………………………………………………58 三、繪畫創作思維…………………………………………59 第二節 喬托的經典宗教畫作剖析………………………………63 第五章 自我創作形式與內容………………………………………70 第一節 自我創作主題之建構……………………………………70 一、題材的選擇……………………………………………70 二、媒材的運用……………………………………………74 第二節 作品實踐…………………………………………………75 第六章 結論…………………………………………………97 參考書目……………………………………………………………98 翻譯索引……………………………………………………………100
4

創造與感受 ── 榮格《基督教時代》的書寫與風格

洪梓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榮格(C.G. Jung)的宗教心理學理論,無論是他的原型思維或神話象徵等等,都經常是宗教研究上常常被援用的理論。然而他的理論充滿著爭議性:有人認為他的理論是實證、科學的,也有人認為他是浪漫、非理性的;有人認為他具有宗教情操,但也有人認為其理論破壞了宗教的主體性。這些爭議反映出他的理論在學術定位上的不易。 本文以美學鑑賞與文學批評的角度,透過對榮格晚期代表作《基督教時代》(Aion)做為觀察對象,揭示出榮格理論如何透過「變向」(becoming)的書寫技巧有效地拓展讀者的主觀心理空間,使其理論為讀者所接受。同時,透過對其理論做書寫技巧的分析,亦能明瞭其書寫對於主觀感知上所產生的效果,和其對客觀事實陳述的有效性是兩回事,而這也是榮格理論爭議的來源。
5

「教會良心」抑「搞事份子」: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歷史之研究(1959-2004). / 教會良心抑搞事份子: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歷史之研究(1959-2004) /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歷史之研究(1959-2004) / "Conscience of the church" or "troublemaker":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Christian Industrial Committee (1959-2004) / "Jiao hui liang xin" yi "gao shi fen zi": Xianggang Jidu jiao gong ye wei yuan hui li shi zhi yan jiu (1959-2004). / Jiao hui liang xin yi gao shi fen zi: Xianggang Jidu jiao gong ye wei yuan hui li shi zhi yan jiu (1959-2004) / Xianggang Jidu jiao gong ye wei yuan hui li shi zhi yan jiu (1959-2004)

January 2005 (has links)
湯泳詩. / "2005年5月". / 論文(神(道)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5. / 參考文獻(leaves 53-57). / "2005 nian 5 yue". / Abstract also in English. / Tang Yongshi.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53-57). / Lun wen (Shen (dao)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5. / ABSTRACT --- p.I / 論文撮要 --- p.III / 謝辭 --- p.IV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1 / Chapter 第二章 ---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歷任主任生平與思想 --- p.4 / Chapter 第一節 --- 簡美稼(1915-2003,1967-1969在任)的「勞資協調路線」 --- p.5 / 簡美稼的生平 --- p.5 / 簡美稼的工業宣教理念 --- p.7 / Chapter 第二節 --- 馮煒文(1940-,1%9-1980在任)的「站在工人一邊立場」 --- p.9 / 馮煒文的生平 --- p.9 / 馮煒文的工業宣教理念 --- p.11 / Chapter 第三節 --- 劉千石(1949- ,1980在任至今)的「走在社會最前線」 --- p.13 / 劉千石的生平 --- p.14 / 劉千石的工業宣教理念 --- p.16 / 附記(excursus)陸漢思(1936-,1968-1992在任)的「福音與勞工」 --- p.18 / 陸漢思的生平 --- p.19 / 陸漢思的工業宣教理念 --- p.20 / Chapter 第三章 ---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的歷史發展(1959-2004) --- p.23 / Chapter 第一節 --- 第一階段´ؤ´ؤ始創時期(1959-1969) --- p.23 / 學習及祈禱小組 --- p.24 / 以出版作爲與教會溝通的平台 --- p.25 / 勞工主日 --- p.25 / 聘請專職人員和草擬工作細則 --- p.25 / Chapter 第二節 --- 第二階段´ؤ´ؤ重整時期(1969-1980) --- p.27 / 回應勞工問題及硏究 --- p.27 / 爭取訂立勞工法例 --- p.28 / 與教會聯繫 --- p.28 / 多樣化的勞工教育 --- p.28 / 出版事工 --- p.29 / Chapter 第三節 --- 第三階段´ؤ´ؤ增長時期(1980-1990) --- p.29 / 建立教會情況 --- p.30 / 關注勞工問題 --- p.30 / 倡議行動 --- p.30 / 工潮及勞資糾紛 --- p.30 / 籌辦工會 --- p.31 / 工會教育 --- p.31 / 參與香港民主化進程 --- p.31 / 繼續勞工硏究與出版 --- p.32 / Chapter 第四節 --- 第四階段´ؤ´ؤ轉折時期(1990-2004) --- p.33 / 中國事工組工作槪況 --- p.34 / 香港與國際事務 --- p.34 / 推動香港消費者運動 --- p.35 / 調硏出版 --- p.35 / Chapter 第四章 ---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在香港教會的身分與角色 --- p.37 / Chapter 第一節 --- 「搞事份子」身份的建立 --- p.37 / Chapter 甲: --- 教會不願意接受工委會工作的原因 --- p.37 / Chapter 一 --- 對工會的恐懼 --- p.37 / Chapter 二 --- 手法強硬 --- p.37 / Chapter 三 --- 缺乏程序 --- p.38 / Chapter 乙: --- 教會拒絶工委會的事情 --- p.38 / Chapter 一 --- 中華基督教會的退出 --- p.38 / Chapter 二 --- 協進會要求獨立 --- p.39 / Chapter 丙: --- 工委會對教會的態度 --- p.40 / Chapter 一 --- 經濟支持 --- p.40 / Chapter 二 --- 互相觀望 --- p.40 / Chapter 丁: --- 工友對工委會與教會的意見 --- p.41 / Chapter 一 --- 工委會受限於教會 --- p.41 / Chapter 二 --- 中立的工會運動 --- p.41 / Chapter 三 --- 傳福音的方法 --- p.42 / Chapter 第二節 --- 「教會良心」身份的建立 --- p.43 / Chapter 甲: --- 教會支持工委會的事情 --- p.43 / Chapter 一 --- 馮煒文的神學反省 --- p.43 / Chapter 二 --- 國際教會的支持 --- p.43 / Chapter 乙: --- 工委會的基督教特質 --- p.44 / Chapter 一 --- 工作動力從福音而來 --- p.44 / Chapter 二 --- 一個屬乎上帝的組織 --- p.44 / Chapter 三 --- 實踐信仰 --- p.45 / Chapter 丙: --- 工委會的教會性質 --- p.46 / Chapter 一 --- 出於上帝的恩寵和肩負獨有的職務 --- p.46 / Chapter 二 --- 先知和僕人的樣式 --- p.47 / 附記(excursus)勞工教會的發展歷程 --- p.47 / Chapter 第五章 --- 總結 --- p.50 / 附件一始創時期「工業委員會」的工作 --- p.52 / 徵引書目 --- p.53
6

崇拜中使用投影銀幕的反思: 以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所屬堂會為例. / Reflection of the use of projectors during services: using churches belonging to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KCCCC) as a case study / Chong bai zhong shi yong tou ying yin mu de fan si: yi Zhonghua Jidu jiao hui Xianggang qu hui suo shu tang hui wei li.

January 2008 (has links)
莫苑玲. / "2008年5月". / "2008 nian 5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8.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96-98).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Mo Yuanling. / 摘要 --- p.i / 鳴謝 --- p.iii / 目錄 --- p.iv / Chapter 1. --- 引言 --- p.1 / Chapter 1.1 --- 硏究方向 --- p.1 / Chapter 1.2 --- 硏究方法 --- p.2 / Chapter 2. --- 有關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所屬堂會在崇拜中使用投影銀幕情況 --- p.4 / Chapter 2.1 --- 調查硏究的方法 --- p.4 / Chapter 2.2 --- 調查所反映之情況 --- p.5 / Chapter 2.2.1 --- 第一部份的調查 --- p.5 / Chapter 2.2.2 --- 第二部份的調查 --- p.6 / Chapter 2.3 --- 影響堂會是否在崇拜中使用投影銀幕的因素 --- p.6 / Chapter 3. --- 在崇拜中使用投影銀幕的反思 --- p.11 / Chapter 4. --- 基督與文化中的不同類型 --- p.18 / Chapter 4.1 --- 基督與文化的相遇 --- p.18 / Chapter 4.2 --- 基督反乎文化(Christ against Culture) --- p.19 / Chapter 4.3 --- 基督屬乎文化(Christ of Culture) --- p.21 / Chapter 4.4 --- 基督超乎文化(Christ above Culture) --- p.23 / Chapter 4.5 --- 基督與文化相反相成(Christ and Culture in Paradox) --- p.24 / Chapter 4.6 --- 基督爲文化的改造者(Christ the Transformer of Culture) --- p.26 / Chapter 4.7 --- 小結 --- p.28 / Chapter 5. --- 從世俗及神學角度考慮是否在崇拜中使用投影銀幕 --- p.29 / Chapter 5.1 --- 從世俗角度傾向使用 --- p.29 / Chapter 5.2 --- 從世俗角度傾向不使用 --- p.30 / Chapter 5.3 --- 從神學角度傾向使用 --- p.33 / Chapter 5.4 --- 從神學角度傾向不使用 --- p.35 / Chapter 5.5 --- 小結 --- p.38 / Chapter 6. --- 對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所屬堂會的獻議 --- p.40 / 附件一 --- p.45 / 附件二 --- p.52 / 附件三 --- p.59 / 附件四 --- p.65 / 附件五 --- p.72 / 附件六 --- p.79 / 附件七 --- p.84 / 附件八 --- p.90 / 附件九 --- p.91 / 參考資料 --- p.96
7

安哥拉民族主義運動之研究

盧德明, Lu, Dao-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安哥拉是葡萄牙最大的海外領土,安哥拉民族主義運動是非洲歷時最久的民族主義運動。自一九六○年代開始後,非洲國家紛紛獨立,而葡萄牙竟在此狂熱的非洲民族主義大浪潮下,不為所動,仍然堅持其殖民政策,以歐洲蕞爾小國統治為其本土之十四倍的安哥拉,垂四百餘年之久木其特一也。 葡萄牙統治安哥拉的政策,一般稱之為「基督教的家長政治」實行個別同化政策,旨在建立一個「多極族國家」,其特一也。 聯合國審議安哥拉問題,歷時十數年,通過給予安哥拉民獨立的決議案不計其數,然而葡萄牙以國內管轄事件為由,不予置理,聯合國竟未採取有效行動,其特三也。 安哥拉自於一九六一年掀起大風暴。以後十餘年間,只有一些間歇性的游擊戰,並未獲得決定性的進展,其特四也。 民族主義運動的組織富有部落的色彩,內部派系複雜,各自為政各自尋求外援,互相傾軋,其特五也。 安哥拉問題已成為國際性的問題,關係大國的利益,其特六也。 本論文依此六項觀念,為經為緯,以剖析安哥拉民族主義之運動,及其今後之發展 本論文共分六章、十七節,都六萬餘言。
8

五○年代中國大陸基督教界控訴運動研究——以上海為中心 / The Accusation Movement of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s--Focusing on Shanghai Area

鄭揚馨, Cheng, Yang-Hs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共產主義體制下,中國社會各部分皆無法擺脫政治力量的滲透,必須接受人民政府的動員,投入各種政治任務中。作為人民團體之一的基督教界,亦無法免除履行中共政治要求的義務。中共建國之初,即根據對國內外政治局勢,及敵我力量對比的評估,申明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等「三大敵人」為首要政治目標,並據此發動全國性政治運動,藉此鞏固政權,樹立其不可挑戰的統治權力。由統治者的觀點出發,與當前須對付的主要矛盾——「三大敵人」有密切聯繫的基督教界,也必須透過向其中的「敵對階級」鬥爭之過程,來適應新中國、新社會的形勢,因此中共在取得政權之初,即對基督教提出切斷與外國勢力的關係,實踐「反帝愛國」任務的要求。為達改造基督教的目標,中共拉攏吳耀宗等認同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督教人士,配合官方意志而發起「三自」運動,欲將所有更正政教信徒納入政府為其預定的前進軌道。在「反帝愛國」統一戰線範圍中,基督教的發展方向自始即受政治形勢的制約。中共建國之初基督教政策相對較為寬鬆,但韓戰的爆發則催促了革新運動的腳步,朝向激進化發展。在抗美援朝及鎮壓反革命二大運動結合的政治氣氛下,政府大力動員全國人民,針對美帝侵略陰謀罪行,及反革命分子顛覆活動展開控訴運動。對基督教問題而言,政府利用了此一時機,亦針對全國教會發動大規模的群眾控訴運動,要求中國基督徒擺脫並肅清外國勢力在中國教會內的一切影響。在「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基督教團體會議」(又稱「北京會議」)上,政府官員及以吳耀宗為首的三自骨幹人物示範控訴運動的模式,繼而推行至全國各教會團體,全面展開。 在1951年基督教界控訴運動的發展方面,上海為政府眼中「帝國主義」勢力強大的地區,故在控訴運動中首當其衝。從中共意識型態角度而言,中國基督教之本質與「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無法分割,因而不論是長久以來接受外國津貼的宗派教會,或一向實行三自本土獨立教會團體如靈糧堂、靈工團、及影響力與規模更大之耶穌家庭、上海基督徒聚會處,皆無法免除接受整風改造的命運。在控訴運動推行過程中,多數重要基督教組織在宗教事務處及三自會介入操作下,清除了政治立場、觀點有問題者,使中共黨政得以確立其對各教會團體之領導權。然而仍有包括聚會處在內的本土自立教會,對三自運動持懷疑甚至抗拒態度。再者,許多不滿黨政力量干涉教會事務運作之公會信徒或傳道人,將其宗教信仰活動轉入地下,促使家庭教會勢力迅速增長。這些公開、地下教會組織及「自由傳道人」在1953年以後,逐漸遭受政治力壓迫。在1954年7月下旬第一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於北京召開,正式確立三自運動之名稱,將原先的「革新」改為「愛國」,促使基督徒體認到加入三自的必要性。最後有關當局又藉由1955年「胡風事件」掀起的全國「肅反」運動,將反三自之教會人士以「反革命集團」罪名加以整肅。1955年10月29日,中共正式宣佈凡三自管理範圍外之基督教活動皆為非法,在上海基督徒聚會處進行整風鬥爭,並在其內部進行改組,正式納入三自管轄中。該會的「新生」,可說確立了中共對教會發展方向的主導地位。
9

中國基督教兩會的政治性與宗教性(一九五○年至二○○○年) /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sity of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ree-self patriotic movement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a and China Christian Council

蘇瑞華, Su, Re-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與中國基督教協會)因為是隸屬於中共管轄的愛國宗教團體,必須直接面對中共的宗教意識型態、中共宗教政策、中共宗教事務當局等,因此必定會受制於中共一定程度的宰制與影響,這是中國兩會必須面對的「政治性」層面。然,中國兩會就性質而言是屬於教會的,勢必會推動各項有利於宣教發展的教務工作,以達成上帝的託付。中國兩會不希望完全被中共宰制,所以兩者關係不會是單一的零合關係,而是對立、合作、妥協等複雜關係,這是中國兩會必須面對的「宗教性」層面。 筆者從「兩會與政府關係」、「兩會的宗旨與神學變遷」、「兩會與家庭教會關係」、「兩會與信徒關係」、「兩會與海外教會關係」等五層面來分析,並縱貫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就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兩會雖須受限於無神論中共一定程度的宰制,但畢竟環境與時代愈趨開放,中國兩會的自我認知、方向、功能都隨之調整,五十年代與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發展已顯著不同。在此錯縱複雜的關係中,兩會的企圖與目標就是「如何在不同的政治環境中,不斷地增強兩會的宗教自主性」。 關鍵詞: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丁光訓、宗教自主性、三自原則(自傳、自治、自養)
10

探討以「治療群體」牧養香港更生信徒: 以《香港基督教更生會》作研究. / 探討以治療群體牧養香港更生信徒: 以《香港基督教更生會》作研究 / Tan tao yi "zhi liao qun ti" mu yang Xianggang geng sheng xin tu: yi "Xianggang Jidu jiao geng sheng hui" zuo yan jiu. / Tan tao yi zhi liao qun ti mu yang Xianggang geng sheng xin tu: yi "Xianggang Jidu jiao geng sheng hui" zuo yan jiu

January 2011 (has links)
姚小青. / "2011年5月". / "2011 nian 5 yue". / Thesis (M.Div.)--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36-37). / Abstrac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Yao Xiaoqing. / Chapter (一) --- 引言 --- p.1 / Chapter 1.1 --- 硏究範圍 --- p.2 / Chapter 1.2 --- 硏究進路 --- p.3 / Chapter (二) --- 更生信徒之牧養需 要 --- p.4 / Chapter 2.1 --- 更生信徒之處境 --- p.4 / Chapter 2.2 --- 需要被接納 --- p.6 / Chapter 2.3 --- 需要信仰生命成長 --- p.8 / Chapter 2.4 --- 小結 --- p.9 / Chapter (三) --- 幫助更生信徒融入社群的牧 養 --- p.10 / Chapter 3.1 --- 「治療群體」之模式 --- p.11 / Chapter 3.2 --- 「治療群體」的發展 --- p.13 / Chapter 3.3 --- 以「治療群體」牧養 --- p.18 / Chapter 3.4 --- 小結 --- p.20 / Chapter (四) --- 硏究《更新會》之牧養模 式 --- p.22 / Chapter 4.1 --- 《更新會》之背景 --- p.23 / Chapter 4.2 --- 對更生信徒之牧養 --- p.26 / Chapter 4.3 --- 小結 --- p.33 / Chapter (五) --- 總結 --- p.34 / Chapter (六) --- 參考書目 --- p.36 / Chapter 6.1 --- 參考文章 --- p.36 / Chapter 6.2 --- 參考資料及網頁 --- p.37

Page generated in 0.025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