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老子》與《古蘭經》的比較研究──以「生」「死」「道」「阿拉」為討論中心 / The Ideas of Birth, Death, Tao, Allah in Lao-Tzu and Qur’ān

宮札, Unal,Gonc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們在此論文中,首先針對老子思想與伊斯蘭思想有關「創造者」、「創生過程」、「創造者與被創造者之間的關係」、「生死觀」與「墮落」等問題的看法進行深入說明,然後再進而嘗試對此二思想進行相互地比較討論。而根據一系列的探討研究,我們理解發現到,老子思想和伊斯蘭思想中的「創造者」觀念和「創造之過程」有許多類似和相同之處,兩個思想系統中的「創造者」都是創生天地萬物之至高絕對的存在,兩者創造之過程也是很類似的。不過,伊斯蘭思想中之「阿拉」卻有其「位格性」,且正是這種「位格性」使其在「創造者與被創造者之間的關係」此一方面和不具「位格性」的老子思想中之「道」有著重大的差異。這也即是說,伊斯蘭思想中之「阿拉」因為有其「位格性」,故會以其意志、情感、認識、慾望等等「心靈能力」來要求、安排一切存在,相反地,老子之「道」因為不具「位格性」,故沒有以各種「心靈能力」來要求、安排一切存在的情形,其只是自然地創生天地萬物而後自然地任憑它們各自生長、發展與消滅。我們也理解發現到,老子思想與伊斯蘭思想中的「生死觀」也有著許多類似和相同之處,雖說老子思想並不如伊斯蘭思想般強調著「後世生活(死後世界)」。一方面,老子思想與伊斯蘭思想中的「生」之觀念,大致都包含著「創生」、「出生」、「生命」與「生活」等四種意義。而另一方面,老子思想與伊斯蘭思想中的「死」之觀念,則大致都可分為「身體上的」死亡與「心靈上的」死亡兩類,且按「身體上的」死亡之原因又進而可將「身體上的」死亡細分成兩種,一種是按創造者的自然法則(規定)所發生的「自然的」死亡,另一種則是老子所言「貴生」所造成的「不道早已」、「動之於死地」,或伊斯蘭所言「強烈欲望與情感」所造成的「不自然的」死亡。然而,不論就老子思想或伊斯蘭思想言,「生命」(靈魂/精神)本身都是不會死的,故此處所言老子思想與伊斯蘭思想中共同具有之意義極其特殊的「心靈上的」死亡,無非就是「心靈」的「墮落」,也是造成「身體上的」「不自然的」死亡之「原因」。而「心靈上的」死亡或「心靈的墮落」,也無非正是「心靈」所具有之「自然理想的」且「良善的」「認識」、「意志」與「情感」等較高心靈能力,受到作為較低心靈能力的「欲望」之「不自然的」且「過度無節制的」影響支配而無法健全地發揮作用。而按老子思想的見解,人欲避免心靈墮落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效法道」之作用特性,也就是要「效法道」對萬物保持著一種「低下」、「柔靜」、「公正」、「包容」、「無為而為」、「自然而然」等等的態度與作為。若就伊斯蘭思想來看,人欲避免心靈墮落的最好方法,則是讓心靈較低部分的「Nafs」在「純淨化」的七個階段中逐漸被洗滌乾淨。

Page generated in 0.31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