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學聯招考生填選志願型態之研究王文中, WANG, WEN-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五章二十節,約六萬字。
第一章:緒論。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一)填寫志願型態及其影響因素;(二)填選志願型態之
評價;(三)填選志願型態與有關資料了解程度之關係;(四)填選志願型態與需求
輔導方式之關係。
第二章:文獻探討
本章中列舉國內有關填選方式與其影響因素,和志願符合程度,學系滿意度之關係。
此外,列舉國外有關決策型態之研究。
第三章: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參加七十三年大學聯招新制考生為母群體,共抽取八四六人,以量表及自編
問卷為工具,採單變項統計分析,及多變項統計分析。
第四章: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填選志原型態可分為直覺型、依賴型、理性型。其中以理性
型在評價上,有關資料了解程度上,均優於其他型態,而以直覺型最差。(二)理性
型,依賴型較認為應該獲得更詳細的資料,以及有系統填選志原的方法。
第五章:討論與建議
本章將近一步討論研究結果,並提出改進之道,以及進一步研究方向。
|
2 |
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控制:台灣地區的歷史考察(1949-2001)管美蓉, Kuan, Mei-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學入學考試 (以下簡稱「大考」)制度,顧名思義,是為了選拔中學生進入大學就讀所形成的考試制度。從國家發展觀點來看,一國高等教育的良窳正是其國力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即在於培養優秀人才,而大考的施行,正是國家得以公平分配高等教育機會的主要手段。半個世紀以來,台灣地區大考制度一直肩負著為大學選才的重要任務,儘管各界對於大考扭曲高中教學、強化升學主義、造成「高分低能」等現象有諸多批評,但它仍能維持高度的公信力,形成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威,廣泛而持續地影響著好幾代的學生、老師、家長,甚至牽動整個社會。究竟這套原本只是作為大學校院選才工具的大考制度,如何成了高中教育的「指揮棒」?它為何具有如此的影響力?又是透過哪些方式來發揮影響力?其權威感如何形塑?何以能維持其權威於不墜?政府與命題者在大考中扮演什麼角色?如何透過大考達到教育控制的目的?大考與傳統科舉文化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關聯?又如何深深牽動千萬考生的應試生活?凡此種種,均是本文探究的重點。
|
Page generated in 0.01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