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媒體報導對初次上市股票績效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MEDIA COVERAGE ON IPO UNDERPRICING

謝尚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民國90年至97年3月間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之新上市公司為樣本,並扣除由上櫃轉上市公司的部份,共計119間公司。由於投資人在此類公司上市前難以取得公司相關資訊、或是取得資訊成本極高,因此大部分資訊來自新聞媒體的報導。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檢驗媒體報導是否可以有效減輕投資人與公司間的資訊不對稱,進而影響初次公開發行折價幅度。 根據本實驗結果,在控制產業因素、公司規模、漲跌幅新舊制、上市前資本市場榮枯等變數下,新聞總數、正負面新聞報導之絕對數量,對折價幅度沒有顯著影響;此外,上市申請日、上市審議委員會通過日、交易所通過日以及證期局核准日四個時間區間的新聞數對發行折價之解釋能力亦無顯著差異。然而,當我們將新聞數量之變數轉為各性質新聞數量佔總新聞數量的比例後,卻得到正面新聞報導佔總新聞數的比例越高,初次公開發行折價幅度越低的結果。在119家樣本中,正面新聞佔總新聞數之平均比例為64%,且平均正面新聞多1%的比例會使該公司短期績效降低1.16%。
2

媒體報導對興櫃轉上櫃公司股票績效的影響

陳怡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民國93 年至民國97 年10 月間於台灣地區之興櫃轉上櫃公司,篩選140間符合條件的公司為樣本,探討興櫃期間媒體報導的關注效果對初次上櫃發行折價之影響。結果發現媒體報導數量及內容對初次上櫃發行折價的確有顯著影響。 媒體報導數量方面,本研究發現樣本公司於興櫃轉上櫃期間,媒體報導數量密度對原始初次上櫃折價較有影響,而非媒體報導總數量。公司平均每月新聞數量越多,初次上櫃折價會越大,符合關注效果之假說,即投資人將買入最近吸引其注意力的公司股票。 媒體報導內容方面,發現正面新聞佔總新聞之比例不顯著影響上櫃折價,然而負面新聞佔總新聞之比例,以及中立新聞佔總新聞之比例則十分顯著。上述結果的發生,可能是當媒體記者報導正面消息時,投資人認為是公司購買媒體版面所作的廣告文案,所以投資人不會特別購買正面消息佔總新聞數越高的公司;然而,一旦媒體記者報導負面消息,對上櫃折價造成顯著影響,表示投資人會避免購買有負面新聞報導的公司;若報導僅帶有中立態度時,也反而釋放出負面訊息。
3

跨國企業與關鍵關係人的風險認知與危機溝通策略探討—以媒體對博士倫二次藥水回收事件報導為例

陳盈蓓, Ying-Pei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博士倫2006與2007年發生的兩次藥水回收事件為例,以五國的媒體抽樣報導為研究對象,結合深度訪談法,歸納分析媒體報導中呈現之五國博士倫公司風險認知、五國關鍵關係人之風險認知,並比較上述兩者間之差異。其後,以雙方之風險認知、證據真實性和媒體環境做為前置變項,對博士倫危機溝通策略運用之影響,進行理論的回應與探討,並以股價、媒體正負面報導等指標檢視該公司於兩事件中的危機溝通成效。最後,就研究發現,提出對實務面與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期盼能予後續研究者進行跨國企業危機溝通策略時之參考。 一、 風險認知對於危機溝通策略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五國關鍵關係人之風險認知、組織本身之風險認知及兩者之差異,對於博士倫之危機溝通策略運用並無影響。除了新加坡關鍵關係人的風險認知為「監管單位發佈資訊」之外,香港、中國大陸、台灣及美國關係人之風險認知,前兩名均為「風險是否涉及毒害」或「企業的形象與信譽」,縱使四國關係人與博士倫重視的屬性有先後階段的不同,然而並不影響博士倫之危機溝通策略運用。MoistureLoc事件中,五國最重要的關鍵關係人皆為「政府監管單位」。 二、 證據真實性、媒體環境對於危機溝通策略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博士倫五國之溝通策略演變,皆以美國總公司為中心,由「否認」策略移至「辨明」策略,再趨向「讓步」策略,並有同一時期呈現言語與行為策略「不一致」之情形。策略的主要依據為「證據的真實性」,包括美國官方機構所公佈的病例數據或是博士倫自行調查的結果。此外,綜合內容分析與訪談結果,本研究認為媒體環境對於企業的危機溝通策略會造成影響,而影響的程度以新加坡、香港與台灣較美國與中國大陸明顯。 三、 兩次事件危機溝通策略之比較 綜合本研究結果,美國博士倫於MultiPlus事件的處理策略,具有前一次MoistureLoc事件所沒有的特點,包括:1. 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危機狀況,積極反應;2. 迅速公佈處理情形;3. 發言人取得媒體信賴;4. 危機時間短,媒體報導篇幅少;5. 取得議題建構主動權。故博士倫於MultiPlus事件中,聲譽面及財務面皆未受影響,與前次事件相較,已然從危機中汲取經驗,可謂正面的危機學習。 關鍵詞:關鍵關係人、風險認知、危機溝通策略、證據真實性、媒體報導
4

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新聞對於企業股票報酬的影響(以台灣50為例) / Impacts of CSR media coverage on corporate stock return

魏匡劭, Wei, Kuang S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蒐集經濟日報、聯合報及聯合晚報的新聞文章,以中研院的中文斷詞系統進行結構性的處理,研究企業社會責任新聞,對於股價的報酬率是否有正面、負面的影響,而以台灣掛牌的企業為研究的標的(以台灣50為例)。 本研究利用新聞文字,去判斷這個新聞是否與企業社會責任有關,而這次所利用的新聞,是台灣報章媒體的新聞,我們用這些新聞來測試新聞對投資人的投資行為、財富有沒有影響。 本研究發現,正面的企業社會責任新聞帶來不顯著的累積超額負報酬,而負面的企業社會責任新聞,則會帶來顯著的股價宣告效果。這個現象是由於負面的企業社會責任新聞通常較正面的企業社會責任新聞難以被投資人所預期,因此相對正面的企業社會責任新聞,負面的企業責任新聞對於股價宣告效果有較顯著的影響。 接著,本研究依據Michael Porter(2006)的研究,將企業社會責任新聞分為三類(一般、價值維護、價值創造),我們發現企業社會責任新聞在其中一類,也就是「價值創造」,正面新聞對於股票的報酬有顯著正面影響。在調整了市場報酬並調整交易成本之後,我們發現投資人能利用以下的交易策略獲得超額正報酬。 1. 買入有「價值創造」正面企業社會責任新聞的個股 2. 放空有負面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新聞、負面企業治理新聞的個股。 綜合以上發現,本論文得到,企業社會責任新聞的傳播,確實影響了股票的報酬率,而投資人也可以因應企業社會責任新聞,來獲得超額正報酬。 /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SR Media coverage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corporate stock returns using Taiwan listed company sample data (0050.TT Taiwan Top 50). We use a simple text-analysis approach to quantify 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hinese news at newspapers to test if CSR news influences investor behavior and shareholder wealth changes. This study discovers that, while positive CSR news bring in insignificant negative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negative CSR new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stock announcement returns. The evidence supports the argument that corporate negative CSR news (compare with positive CSR news) is unexpected by investors and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investor risk concern and results in negative announcement returns. Secondly, we follow Michael Porter (2006), we decompose CSR good news into three categories, and we discover that CSR news related to value creation activitie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stock returns. After we control well-known systematic risk and adjust transaction cost, this study discovers that Investors can earn significant positive returns using either long-only trading strategy for stocks with value-creation CSR good news and short-only trading strategy for bad new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S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ffects stock returns.

Page generated in 0.02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