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之研究-以台北市永安、新生、健康國小附幼為例

楊欣怡, YANG, HSI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三所臺北市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之理念,分析學習區規畫的原則、運用現況及影響,瞭解三所臺北市班群空間幼稚園進行學習區規畫所遭遇到之困擾、滿意度、解決之道。就研究結果,試擬具體建議,供國內幼教經營者在幼教空間規畫、幼教老師規畫學習區之參考。透過實地觀察、訪談與綜合問卷資料回答研究問題,茲將研究結果與討論做成以下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給予此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未來參與班群空間幼稚園教師規畫學習區之建議,國內幼教經營者、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本研究結果如下: 1. 臺北市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多符合五大向度、六大原則,其中以「冷硬」、「柔和」、「低活動性」、「教育性」、「開放性」、「統整性」最具代表性,值得學習,唯「干預」、「隱退」向度可再加強。 2. 五大向度與六大原則可作為規畫學習區之基礎檢核依據,而班群空間幼稚園裡較難兼顧「低活動性-高活動性」向度。 3. 規畫班群空間幼稚園理念包括:規畫教師協同運作的空間,幫助幼兒合作學習,藉由班群空間將教學豐富展開出來。 4. 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學習區理念包括:符合孩子興趣、豐富學習區情境、尊重孩子自主選擇,打破班級間的隔閡,其學習區的運用方式大致符合規畫理念。 5. 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之原則包括:將「動靜、乾溼」分離、以「孩子喜好」為主,結合「學習區與主題教學」、符合「幼稚園課程課程標準、多元智能」。 6. 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皆善用班群空間彈性,使用90~85公分矮櫃區隔,展現空間的可見性及學習區的可能性、多樣性。 7. 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學習區各具特色,與其園所規畫學習區理念及園所教學特色有關。 8. 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所教師皆具有高度教學自主權,園所依教學模式與園所特色,規畫多樣化、豐富性的學習區。 9. 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學習區之現況與經驗:最難於布置的是科學區、木工區,最易於布置的學習區是視聽區、益智區、美勞區。器材設備最難於維護與管理的學習區是娃娃家、美勞區。最易於維護與管理的學習區是圖書區、視聽區、益智區。 10. 班群空間幼稚園內最值得推薦規畫的學習區為積木區、其次為益智區。 11. 班群空間的設計,增加學習區器材取用的方便性,刺激教師思考空間的運用與安排,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12. 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學習區所遭遇的問題:開學初購買設備不適合幼兒使用,新成立時較缺乏充實的教具,初次任教於班群空間幼稚園教師,需花費較多時間、人力。 13. 四成教師認為噪音問題會影響教學,超過五成的教師體認到班群空間噪音干擾教學問題,認為應該互相體諒,避免高活動量於班群空間內進行。 14. 教師對於園所的公共空間滿意度、對於所任教的班級空間滿意度、對於自我規畫學習區之滿意度均達八十分以上,顯示教師認同班群空間的理念,並致力於營造環境與教學相輔相成的教學理想。 研究建議: 壹、對此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之建議 一、班群空間幼稚園值得設置。 二、班群內應注意降低噪音干擾教學,可藉由增加吸音設備、預先溝通協調班際間的動靜態活動,降低聲音對教學之影響。 三、設置學習區類別應以適合園所需求為主。 四、思考學習區的形式與規畫理念,妥善運用每寸空間。 貳、對幼教老師、國內幼教經營者之建議 一、班群空間幼稚園需配合協同教學需求而設計。 二、在有限的班級空間內,新手教師可從規畫積木區、益智區先著手。 三、班群空間內較缺乏高活動性之學習區,教師應善用社區及戶外空間,增加孩子大肌肉活動。 四、建立空間管理系統機制。 五、教師需再次思考私密區之重要性及音樂區使用之時機。 六、科學區是多數教師認為最難布置之學習區,園所可逐年添購科學領域教具,幫助幼教老師在規畫科學區經驗。 七、園所進行學習區規畫以園所理念為前提,輔以教師團隊的合作,發展各園所特色之使用學習區模式。 關鍵字: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
2

臺北市公立幼稚園學習區規劃及其運用之研究

張雅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規劃及運用學習區的理念、分析學習區空間及器材設備規劃的現況、瞭解教師對學習區的運用情形、研究教師在學習區的規劃及運用上的問題及建議,最後並做出幼稚園學習區規劃及運用的建議事項。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對同意接受問卷之121所公立幼稚園教師進行普查(有效樣本428人),並隨機抽取臺北市6選舉區中的各1所幼稚園,請園長推薦該園的1位教師及其規劃的學習區為參觀訪問對象,觀察紀錄6班(園)學習區規劃及師生活動情形,並針對學習區理念、規劃及運用方式等,與該班教師教師進行訪談。蒐集資料的工具包括:問卷、觀察表、訪談表、照相機等,在資料分析上,觀察與訪談主要以描述性的方式記錄,問卷調查的結果主要以次數百分比統計與Cochran Q考驗進行分析。經研究結果與分析發現: 一、教師規劃及運用學習區的理念 (一) 教師規劃學習區的目的以達成個別化學習為主。 (二) 教師在學習區配合單元及主題的實施意願上,較為消極。 二、 學習區空間及器材設備規劃的現況 (一) 學習區的規劃多能兼顧「柔和—冷硬」「開放—封閉」、 「簡單—複雜」、「高活動量—低活動量」的向度。 (二) 學習區的規劃多能符合「教育」、「開放」、「舒適」、「安全」的原則。 (三) 教師對器材設備的選購原則多重視「安全」、「實用」、「多功能」及「可移動」。 (四) 最常見的學習區類型為美勞區、益智區、積木區、圖書區及娃娃家;最容易布置及管理維護的學習區為積木區;幼兒最喜歡的學習區為娃娃家。 (五) 男童最喜歡的學習區是積木區,女童最喜歡的學習區是娃娃家。 (六) 教師對一般國小教室大小的空間內,實際所規劃的室內學習區數量多於理想上的數量。 三、 教師對學習區的運用情形 (一) 在個別化學習的落實性上,主要視教師所安排的活動及扮演角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 教師對學習區統整性的落實方法並不明確。 (三) 教師對學習區活動評量的落實可再加強。 (四) 學習區的管理維護賴於師生的共同努力,整體維護管理情形良好。 四、 教師在學習區的規劃及運用上的問題 (一) 「空間限制」是影響教師規劃學習區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在規劃上的最大問題。 (二) 「器材設備」在種類及數量的豐富性及實用性不足。 (三) 在規劃或運用學習區上的「人力不足」。 研究者根據文獻與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未來幼稚園的活動室(教室)設計,應為專為幼兒打造的空間。 (二) 應減輕教師行政工作的負擔。 (三) 落實幼教輔導單位的功能,尤其在設備器材、人力資源等流通及諮詢的服務上。 二、對於學校的建議 (一) 應適時支持、支援教師的需求。 (二) 鼓勵教師參加研習。 三、對於教師的建議 (一) 應積極充實自己的專業。 (二) 應善用各種社會資源。 (三) 在學習區的規劃方面 1.在「隱退」及「個人」空間方面的設計可再加強。 2.在「參與」原則上可再加強。 3.可以考慮以積木區、圖書區、娃娃家、美勞區、及益智區為優先的選擇。 4.選購並善用安全、實用、多功能並可移動的器材。 5.注意各學習區類型中兩性的均衡。 6.應多利用走廊甚至戶外空間來設置多樣化的學習區。 (四) 在學習區的運用方面 1.學習區的活動設計應以落實個別化、統整學習為主。 2.應重視並落實學習區的評量。 四、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在研究方法方面 1.可將學習區依不同的空間形式、類型或其他的標準分類,選取各類型學校中的少數幾所,作個案觀察研究。 2.可以錄影的方式,彌補現場觀察記錄的不足。 (二) 在研究內容方面 可探討在教室空間有限的情形下,如何依照各類型學習區的特色及要點,更合理地規劃及運用學習區。

Page generated in 0.01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