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北宋前期貶謫詩研究

陳文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學是以語言呈現心靈感悟、生命意識的藝術活動,其內容反映作家對自我價值的體認,而對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而言,仕途的榮辱往往就是他們生命價值的全部,政壇的升降浮沈便牽動著他們大部分的思想與情感,成為他們生命歷程的主要旋律。自屈原以降,歷代遭貶的知識分子留下了豐富的逐臣之作,形成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個特殊現象-貶謫文學,它既展現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的本質特徵,也深刻揭示創作主體面對人生憂患的各種應對態度。  貶謫文學隨著君主專制體制的實行存在了幾千年,形成中國文學及文化的一個特殊現象,由於它的時間跨度大,創作者亦非常龐雜,內容和風格的表現自然駁雜不一,在歷史長河裡散現著各種不同的樣貌,本篇論文以前人研究成果為基礎,將研究時空的視角向下延伸,把研究範疇界定為北宋前期的貶謫作品,試圖探究這些作品的思想內涵及美學價值,釐析「宋型文化」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以突顯貶謫文學發展至北宋獨特的時代特徵。    本論文擬分為五章展開論述: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並檢討既有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紹北宋前期的時代背景與貶謫概況,作為以後各章論述開展的背景資料。第三到四章則採綜觀的角度分述北宋前期貶謫所呈現的出處主題、時空意識,皆從文學的內部著手分析,但這種內部研究並非孤立的進行,而是結合詩歌的社會現實,兼及文學的外緣研究。第三章參考西方文學研究中主題學的觀念,探討出處主題在北宋前期貶謫詩作的發展。第四章擬探討北宋前期貶謫詩所呈現的時空意識,釐析詩人的生命憂患緊密相連的心靈圖景,挖掘詩人精神世界的不同側面。 第五章為結論,總結以上各章論點闡述北宋前期貶謫詩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及美學特色,並說明本篇論文研究所存在的限制以及未來研究的展望。
2

蘇軾嶺南詩研究

林淑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蘇軾在文學史是一位天才、全才,在詩、文、詞、賦各方面均有極高的成就,備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注目。「文非一體鮮能備善」,但他卻以其須臾之生命,兼善各種文學體裁,並獲得超邁古今的成就,留下了大量令後世歌詠的詩詞文章。 除了賦予文學作品嶄新的面貌,開拓了文學的視野,豐富了文學的內涵,在文學史上締造出震古鑠今的成就之外,蘇軾不以一己窮厄境遇,易其憂國憫民的仁人之心,始終堅持入世助民的志節,以及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的生活智慧,皆是蘇軾留予後世無價的瑰寶。 謫居嶺南,境遇蹇困,遠遠超過其他時期,蘇軾卻不沈浸於悲怨,不作憤懣之語,嶺南時期的詩作,不僅是他富厚學識、豐富經歷,以及高卓文藝技巧和諧完美的融合體,更是他仁愛曠達、忠國愛民不凡的人格最佳的註腳。

Page generated in 0.018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