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蘇軾嶺南詩研究

林淑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蘇軾在文學史是一位天才、全才,在詩、文、詞、賦各方面均有極高的成就,備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注目。「文非一體鮮能備善」,但他卻以其須臾之生命,兼善各種文學體裁,並獲得超邁古今的成就,留下了大量令後世歌詠的詩詞文章。 除了賦予文學作品嶄新的面貌,開拓了文學的視野,豐富了文學的內涵,在文學史上締造出震古鑠今的成就之外,蘇軾不以一己窮厄境遇,易其憂國憫民的仁人之心,始終堅持入世助民的志節,以及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的生活智慧,皆是蘇軾留予後世無價的瑰寶。 謫居嶺南,境遇蹇困,遠遠超過其他時期,蘇軾卻不沈浸於悲怨,不作憤懣之語,嶺南時期的詩作,不僅是他富厚學識、豐富經歷,以及高卓文藝技巧和諧完美的融合體,更是他仁愛曠達、忠國愛民不凡的人格最佳的註腳。
2

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

戴麗霜, Dai, Li-S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文為詩乃宋元明清以來,文學史文學批評史上之一大公案,正反褒貶之意見紛雜,眾人且多以此深詆宋詩,本文因此擬就北宋為範圍,探討當時以文為詩之原因及表現,以得其究竟,此為研究動機。若其研究方法,則前半采由全局以觀個別之方法:自文化思想共同之傾向(時代精神)以探個別現象之本質;自文學觀念意義之型態及文學活動、人物之引導,以探文學表現之原因。后半則由個別以窺整體:以諸家之作品概觀時代詩風之特色。研究文獻,包括政治、思想、經學、史學著作,文學史、文學批評史,各種朝代人物之資料彙編,唐宋元明明清之詩話,諸家之選集、別集,近代有關詩論、詩作之研究著作,博碩士論文、期刊等。研究內容,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北宋詩之背景,包括思想背景、知識階層與平民階層興起之意義三節,第三章北宋詩之特質,分就意與象、情與理兩事論之,第四章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共分六節:中唐以來散化詩風之趨勢,北宋詩內容與體制變遷之反映,北宋雅俗之辨之追求,言意之辨之注重,古文運動之助長,杜韓及北宋諸家之影響,第五章北宋以文為詩之風格,列舉諸家如王禹稱、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陳師道、理學家等人之詩作,加以分析。研究結果,一則可明宋代以文為詩之形成淵源及因素,二則可明唐宋詩之基本差異,三則可對前人褒貶宋詩之說有所辨正,四則確立宋代以文為詩之意義與價值,五則對以文為詩之優缺點可得一評估。
3

歐陽修、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

陳韻竹, CHEN, YUN-Z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比較歐陽修、蘇軾二家辭賦之風格,考其藝術成就,形式特色,並觀照宋 代古文運動,與其古文理論相互印證。分為七章,約十二萬言。 第一章:緒論。乃概述辭賦的流變,並釐定研究範圍,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 究重點與方法。 第二章:歐陽修辭賦之評介。先研析歐陽修生平,再對歐陽修辭賦逐篇評介,考其著 作年代,稽鉤其事實,探究其動機,並略述其大意。 第三章:歐陽修辭賦之分析。將歐陽修辭賦略分為古賦、駢賦、律賦、文賦四類,逐 項分析之,而由當時之文學背景、文學風尚,以見其形式特色和時代意義。 第四章:蘇軾辭賦之評介。循第二章之規模,研討蘇軾生平,再就諸篇辭賦之著作年 代、背景、動機、內容大要,加以分析。 第五章:蘇軾辭賦之分析。乃將蘇軾辭賦略分為辭、古賦、駢賦、律賦、文賦五類, 由歐、蘇承傳之脈絡,以見二者之異同,探討蘇軾卓然不群之風格。 第六章:歐、蘇辭賦之綜合比較。本章由組織結構、修辭技巧、情志內涵三端,探討 歐、蘇辭賦之內質與外象,全面的觀照並比較之。 第七章:結論:乃將歐、蘇之古文理論,與其辭賦表現相互印證,並述其文學成就與 影響。

Page generated in 0.02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