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論歐陽修五代史記之古文. / Lun Ouyang Xiu Wu dai shi ji zhi gu wen.January 1983 (has links)
鄭滋斌.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1983. / Manuscript (cops. 2 & 3 reprin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721-755). / Zheng Zibin.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83. / 引言 --- p.1 / Chapter 第一章 --- 歐陽修之五代史記 / Chapter 第一節 --- 釋五代一詞之義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釋五代史記、五代史、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諸名 --- p.3 / Chapter 第三節 --- 五代史記之修撰緣起 --- p.8 / Chapter 第四節 --- 五代史記采納史乘考 --- p.52 / Chapter 第五節 --- 五代史記之修撰始末 --- p.61 / (注文) / Chapter 第二章 --- 歐陽修之古文 / Chapter 第一節 --- 宋初古文三變之迹 --- p.159 / Chapter 第二節 --- 歐公用力古文始末 --- p.177 / Chapter 第三節 --- 歐公文論淵源實踐 --- p.191 / (注文) --- p.217 / Chapter 第三章 --- 五代史記之古文:追踪馬遷 / Chapter 第一節 --- 師馬遷敘事之法 --- p.268 / Chapter 第二節 --- 遺貌取神,入馬遷之奧窔 --- p.337 / (注文) --- p.375 / Chapter 第四章 --- 五代史記之古文:仰師春秋 --- p.424 / Chapter 第一節 --- 正名定分,以見褒貶 --- p.435 / Chapter 第二節 --- 求情責實,以明禮制 --- p.483 / (注文) --- p.512 / Chapter 第五章 --- 五代史記之紀傳文 / Chapter 第一節 --- 一義貫文 --- p.549 / Chapter 第二節 --- 前後回應 --- p.568 / Chapter 第三節 --- 虛字入神 --- p.575 / Chapter 第四節 --- 事朗意暢 --- p.579 / Chapter 第五節 --- 俚語有態 --- p.587 / (注文) --- p.600 / Chapter 第六章 --- 五代史記之論序文 / Chapter 第一節 --- 歐文搖蕩,寄情於虛字 --- p.621 / Chapter 第二節 --- 歐文容興,究析於篇章 --- p.648 / (注文) / 總論 --- p.697 / (注文) --- p.712 / 書目 --- p.721
|
2 |
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戴麗霜, Dai, Li-S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文為詩乃宋元明清以來,文學史文學批評史上之一大公案,正反褒貶之意見紛雜,眾人且多以此深詆宋詩,本文因此擬就北宋為範圍,探討當時以文為詩之原因及表現,以得其究竟,此為研究動機。若其研究方法,則前半采由全局以觀個別之方法:自文化思想共同之傾向(時代精神)以探個別現象之本質;自文學觀念意義之型態及文學活動、人物之引導,以探文學表現之原因。后半則由個別以窺整體:以諸家之作品概觀時代詩風之特色。研究文獻,包括政治、思想、經學、史學著作,文學史、文學批評史,各種朝代人物之資料彙編,唐宋元明明清之詩話,諸家之選集、別集,近代有關詩論、詩作之研究著作,博碩士論文、期刊等。研究內容,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北宋詩之背景,包括思想背景、知識階層與平民階層興起之意義三節,第三章北宋詩之特質,分就意與象、情與理兩事論之,第四章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共分六節:中唐以來散化詩風之趨勢,北宋詩內容與體制變遷之反映,北宋雅俗之辨之追求,言意之辨之注重,古文運動之助長,杜韓及北宋諸家之影響,第五章北宋以文為詩之風格,列舉諸家如王禹稱、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陳師道、理學家等人之詩作,加以分析。研究結果,一則可明宋代以文為詩之形成淵源及因素,二則可明唐宋詩之基本差異,三則可對前人褒貶宋詩之說有所辨正,四則確立宋代以文為詩之意義與價值,五則對以文為詩之優缺點可得一評估。
|
3 |
歐陽修、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陳韻竹, CHEN, YUN-Z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比較歐陽修、蘇軾二家辭賦之風格,考其藝術成就,形式特色,並觀照宋
代古文運動,與其古文理論相互印證。分為七章,約十二萬言。
第一章:緒論。乃概述辭賦的流變,並釐定研究範圍,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
究重點與方法。
第二章:歐陽修辭賦之評介。先研析歐陽修生平,再對歐陽修辭賦逐篇評介,考其著
作年代,稽鉤其事實,探究其動機,並略述其大意。
第三章:歐陽修辭賦之分析。將歐陽修辭賦略分為古賦、駢賦、律賦、文賦四類,逐
項分析之,而由當時之文學背景、文學風尚,以見其形式特色和時代意義。
第四章:蘇軾辭賦之評介。循第二章之規模,研討蘇軾生平,再就諸篇辭賦之著作年
代、背景、動機、內容大要,加以分析。
第五章:蘇軾辭賦之分析。乃將蘇軾辭賦略分為辭、古賦、駢賦、律賦、文賦五類,
由歐、蘇承傳之脈絡,以見二者之異同,探討蘇軾卓然不群之風格。
第六章:歐、蘇辭賦之綜合比較。本章由組織結構、修辭技巧、情志內涵三端,探討
歐、蘇辭賦之內質與外象,全面的觀照並比較之。
第七章:結論:乃將歐、蘇之古文理論,與其辭賦表現相互印證,並述其文學成就與
影響。
|
Page generated in 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