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產學合作的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

李秋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科會從民國八十一年起,即大力推動產學合作研究計畫,而且在民國八十八年初公布施行的科技基本法,在內容中,政府對於產學合作機制上的協助,如設立技術移轉辦公室(TLO)、創業育成中心等,然而,到目前為止產學合作的成效仍然不佳。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產學合作大學與企業對於產學合作動機、障礙與政府政策、法令與機構的認知,以及專案內部相關影響產學合作的因素。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分別對企業研發經理人與大學教授給予不同的問卷,回收率超過20%;資料分析方法包含敘述統計、T檢定、相關性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本研究的分析結果摘述如下: (一)產學合作動機方面 1.具有產學合作經驗的大學教授對於產學合作動機具有較高的認同程度。 2.學校屬性與「參與實務研究的機會」的產學合作動機有相關性。 3.大學教授職等與「提高研究水準與學術聲望」的產學合作動機有相關性。 4.大學教授的教學年資與「增加學生的實務經驗」的產學合作動機有關連性。 5.具有產學合作的企業研發經理人對產學合作動機具有較低的認同程度。 6.公司員工人數的多寡與「為了解決公司的特殊問題」、「使用學校特殊的設備」的產學合作動機有相關性。 (二)產學合作障礙方面 1.具有業界經驗的大學教授對於「大學專業技術不足」的產學合作障礙具有較低的認同程度。 2.具有產學合作經驗的大學教授對於「大學需要強調學術性與理論性」的產學合作障礙具有較低的認同程度。 3.學校屬性與「企業文化與學術文化的差異」的產學合作障礙有關連性。 4.大學教授職等與「企業文化與學術文化的差異」的產學合作障礙有關連性。 5.具有產學合作經驗的研發經理人對「公司缺乏專人負責合作案」的產學合作障礙具有較低的認同程度。 6.公司營業額的大小與「大學計畫主持人整合與管理能力的缺乏」的產學合作障礙有相關性。 7.公司員工人數的多寡與「大學計畫主持人整合與管理能力的缺乏」、「大學缺乏跨領域整合之技術人才」的產學合作障礙有相關性。 (三)政府政策、法令與機制方面 1.具有業界經驗的教授教授對於「『公立大學之教授不得擔任董監事職,只能擁有10%以內的股份』限制之放寬」與「『大學教授無法兼任企業經理人』限制的放寬」的兩項政策具有高度的認同程度。 2.具有產學合作經驗的大學教授對於「政府出資之合作研究成果的智慧財產權歸屬下放學校/企業」的政策具有高度的認同程度。 3.公立學校對於「『公立大學之教授不得擔任董監事職,只能擁有10%以內的股份』限制之放寬」的政策似乎具有高度的認同程度。 4.大學教授職等與「政府出資之合作研究成果的智慧財產權歸屬下放學校/企業」的政策有關連性。 5.具有產學合作的研發經理人對「『教授只能參與至多二個合作計畫』限制之放寬」的政策具有較低的認同程度。 (四)學校產學合作案相關差異分析 1.合作方式與合作期間具有相關性。 2.合作方式與「需要企業特殊設備來協助研究」、「增加彼此的交流合作」的產學合作動機具有相關性。 3.合作方式與「大學的專業技術不足」的產學合作障礙具有相關性。 4.合作方式與智慧財產權具有相關性。 5.合作方式與「研發人員在企業實驗室共同研究」的交流方式具有相關性。 6.「研發人員在學校實驗室共同研究」的頻率次數與「整體滿意度」對具有相關性。 (五)企業產學合作案的相關差異分析 1.合作方式與「與大學研究人員目標不一致」的產學合作障礙具有相關性。 2.智慧財產權歸屬與智慧財產權滿意度具有相關性。 (六)雙方對產學合作專案的差異分析 1.產學合作專案中,雙方在「電話交流」與「研發人員在企業實驗室共同研究」的交流方式的重要性程度具有差異。 2.產學合作專案中,雙方在「整體滿意度」上具有差異。
2

專案合作夥伴之選擇策略(以公共工程合作投標為例) / The partner selection strategy in project cooperation

楊富成, Yang, Fu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合作策略為企業營運中的一個重要策略,其合作標的屬短期性三至五年.具特定事業目的.可獨立計算盈虧者,稱為專案合作。合作之對象稱為合作夥伴。企業針對某一專案,尋找可能之合作夥伴的行為稱為專案合作夥伴之選擇策略。 本論文以公共工程合作投標為例,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探索性研究,探討合作的發生程序,以及相關構面之間的關係。由七家公司所屬的十二個專案案例之中,歸納得到一般化之合作夥伴選擇模式:公司之業務目標和本身所具有之特定條件之不同,對市場門檻產生不同之解釋;由解釋轉化為策略構想的過程中,又受到公司特定之習性與其內部限制的影響。一般之策略構想包括合作形式和合作夥伴之蒐尋程序。在夥伴蒐尋程序之中,包括兩個選擇動作:策略性選擇和戰術性選擇;但,並不是每個公司都能明顯的區分兩個動作。在研究中發現,廠商因其知名度.年資與營業額之不同可分為傳統型和新進者兩種;因對技術功能之整合程度不同,在經營策略上可分為經營導向和技術導向兩種。結合這兩個區隔構面可有四個區隔用以區隔個案廠商。其重要發現為:1. 在技術引進期或成長期,傳統廠商之策略上越是經營導向,由於風險迴避之決策基準,越會選擇超大型廠商為夥伴,若能找到這種合作夥伴,將趨向建立共攤風險之緊密合作關係;若不能找到超大型合作夥伴,則趨向以技術形象為選擇標準,建立各自負責之鬆散合作關係。2. 在技術引進期或成長期,傳統廠商在策略上越是技術導向,由於追求利益之決策基準,越會選擇技術先進廠商,建立關鍵性技術指導之鬆散合作關係;若無法找到此類廠商,則以取得資格為標準,建立最鬆散之交易式合作關係,或各自負責之分工合作關係。3. 越是新進廠商,由於形象與知名度均不足,可撰擇之潛在合作夥伴越少;趨向建立交易型態之最鬆散合作關係以取得資格的可能性越大。

Page generated in 0.01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