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某少年輔育院管教人員角色知覺之探討 / A Study on the Role Perception of Mentors in A Reform School李嘉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感於少年犯罪人數不斷上升,少年犯罪後可能被送到少年輔育院接受感化教育,而管教人員乃實施感化教育之靈魂人物,但目前有關管教人員角色知覺之文獻尚為缺乏。復以,少年輔育院的現有管教人力甚為有限,相對於總是超收的學生尤為見絀。因此,如何在極為有限的人力支應下,協助輔導迷途青少年回歸正軌、重獲新生,進而改善社會治安,著實仰賴管教人員的經驗、智慧與責任感。本研究探討管教人員之角色知覺,望能裨益少年輔育院實施感化教育之成效。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少年輔育院管教人員對本身角色的動機、期望與知覺。
二、探討影響少年輔育院管教人員角色扮演的關鍵要素。
三、探討少年輔育院管教人員工作所遇到的困難與因應方法。
四、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使管教人員更能勝任管教工作。
本研究所得重要結論如下:
一、發現
(一)從事管教工作的動機多非出自個人志趣。
(二)管教人員對管教成效大多抱持悲觀保守的態度。
(三)管教人員對本身角色的知覺程度,聘任者為最高,監獄官考試者次之,借調支援者為最低。
(四)具備特定特質為稱職的管教人員的必要條件,能力則為加分要件。
(五)進用方式與穩定性、工作的認同感、管教成效間具有相關性。
(六)管教成效倚賴經驗,經驗漸增,壓力漸減,但可能有副作用。
(七)管教人力配置不足,負責的學生數過多,戒護風險高。
(八)管教職務職責繁重,職缺陞遷誘因不足,造成陞遷序列斷層。
(九)體罰關鍵在於如何實施,而非是否實施。
(十)賞罰分明、處分個別化是管教工作基本原則。
(十一)管教人員間的歧異是管教實務中的風險因子。
(十二)親職教育是管教工作不可或缺的重點。
(十三)感化教育的成敗關鍵,繫於環境的良窳與學生是否具有一技之長。
二、建議
(一)對矯正主管機關的建議
1.重新開放聘任進用管道。
2.改善陞遷誘因,填補正式人力,減少借調支援。
3.增加各班級管教人力配置。
4.遴選管道增加篩選機制。
5.改善同工不同酬問題。
6.訂定體罰實施原則。
(二)對現職管教人員的建議
1.加強學生技能訓練,培養其一技之長。
2.以法治教育為基礎,品德教育為進階,並輔以親職教育。
3.參加法律或心理學相關訓練進修,以減少隔閡或代溝。
4.加強管教人員間的協調一致性、異中求同。
(三)對未來有意任職管教人員者的建議
1.陞任管教職務前,宜整體評估後審慎決定。
2.檢視自身能力,持續提升補強。
3.宜先作好心理建設,配合完整的實務見習與職務歷練。
|
Page generated in 0.01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