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民小學補習學校教師內外控信念、角色知覺與教學型態關係的研究 / The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Role Perception and Teaching Styles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Teacher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陳雪玉, HSUCH YU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是以國小補校教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國小補校教師內外控信念、角色知覺與教學型態等相關情形,期能根據研究結果,研擬具體可行的建議,以供改進教學及辦理國小補校師資培訓、甄選、評鑑及設計相關師資培育課程之參考。 研究的進行,首先,自有關的文獻及相關研究的探討著手,分析教學型態的意義、分類與內涵,以及內外控信念、角色知覺等變項之意涵、評量工具與相關實證研究,進而再就內外控信念、角色知覺與教學型態關係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以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其次,設計及選用適當的量表為工具,包括內外控量表、角色知覺量表與教學型態量表等分量表組成「國小補校教學經驗量表」。經抽取擔任八十八學年度國小補校教師800人為對象實施調查,實際有效樣本為557人,並將調查所得資料加以統計、分析和討論之後,獲致結論如下: 一、國小補校教師內外控信念傾向,以本研究受試的教師來看,內控信念傾向者居多。 二、國小補校教師對自身擔任成人基本教育教師的角色知覺程度上,「較明確」者略多於「較不明確」者。 三、國小補校教師教學型態以偏向「學習者中心型」教學取向者略多於「教師中心型」教學取向者。 四、在國小補校教師的人口變項中,以「年齡」、「任教年資」、「補校任教年資」及「有無參加補校教師或成人教學研習」等四項因素,會影響國小補校教師越趨向「學習者中心」型的教師型態。 五、國小補校教師內外控信念傾向不同者,會採用不同教學型態;亦即愈具內控信念傾向者,較會評估學生需求,考慮相關經驗,以及注重個別化教學。 六、國小補校教師「角色知覺」與「教學型態」兩者之間有密切相關。亦即角色知覺愈明確者,愈會傾向「學習者中心」型的教學型態:反之,角色知覺愈不明確者,愈會傾向「教師中心」型的教學型態。 七、對國小補校教師教學型態的影響因素中以「角色知覺」的預測與解釋力最大。 依據研究結論,對國小補校教師、辦理成人基本教育之國小補校、國小補校教師進修教育機構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改進教學及培訓國小補校師資之參考。
2

某少年輔育院管教人員角色知覺之探討 / A Study on the Role Perception of Mentors in A Reform School

李嘉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感於少年犯罪人數不斷上升,少年犯罪後可能被送到少年輔育院接受感化教育,而管教人員乃實施感化教育之靈魂人物,但目前有關管教人員角色知覺之文獻尚為缺乏。復以,少年輔育院的現有管教人力甚為有限,相對於總是超收的學生尤為見絀。因此,如何在極為有限的人力支應下,協助輔導迷途青少年回歸正軌、重獲新生,進而改善社會治安,著實仰賴管教人員的經驗、智慧與責任感。本研究探討管教人員之角色知覺,望能裨益少年輔育院實施感化教育之成效。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少年輔育院管教人員對本身角色的動機、期望與知覺。 二、探討影響少年輔育院管教人員角色扮演的關鍵要素。 三、探討少年輔育院管教人員工作所遇到的困難與因應方法。 四、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使管教人員更能勝任管教工作。 本研究所得重要結論如下: 一、發現 (一)從事管教工作的動機多非出自個人志趣。 (二)管教人員對管教成效大多抱持悲觀保守的態度。 (三)管教人員對本身角色的知覺程度,聘任者為最高,監獄官考試者次之,借調支援者為最低。 (四)具備特定特質為稱職的管教人員的必要條件,能力則為加分要件。 (五)進用方式與穩定性、工作的認同感、管教成效間具有相關性。 (六)管教成效倚賴經驗,經驗漸增,壓力漸減,但可能有副作用。 (七)管教人力配置不足,負責的學生數過多,戒護風險高。 (八)管教職務職責繁重,職缺陞遷誘因不足,造成陞遷序列斷層。 (九)體罰關鍵在於如何實施,而非是否實施。 (十)賞罰分明、處分個別化是管教工作基本原則。 (十一)管教人員間的歧異是管教實務中的風險因子。 (十二)親職教育是管教工作不可或缺的重點。 (十三)感化教育的成敗關鍵,繫於環境的良窳與學生是否具有一技之長。 二、建議 (一)對矯正主管機關的建議 1.重新開放聘任進用管道。 2.改善陞遷誘因,填補正式人力,減少借調支援。 3.增加各班級管教人力配置。 4.遴選管道增加篩選機制。 5.改善同工不同酬問題。 6.訂定體罰實施原則。 (二)對現職管教人員的建議 1.加強學生技能訓練,培養其一技之長。 2.以法治教育為基礎,品德教育為進階,並輔以親職教育。 3.參加法律或心理學相關訓練進修,以減少隔閡或代溝。 4.加強管教人員間的協調一致性、異中求同。 (三)對未來有意任職管教人員者的建議 1.陞任管教職務前,宜整體評估後審慎決定。 2.檢視自身能力,持續提升補強。 3.宜先作好心理建設,配合完整的實務見習與職務歷練。

Page generated in 0.027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