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歷史足跡看巴宰族岸理社之宗教變遷:以埔里愛蘭地區的基督教化為例

姚嘉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早期台灣屬於殖民社會,故宗教信仰的轉變往往伴隨著殖民者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宗教的形成與信仰的轉變在台灣這個小小的島上是多變的。就巴宰族而言,改宗的問題不僅僅是停留在現今族人所信仰的基督教這個小小脈絡中,改信漢人信仰也是一個事實,巴宰族人因著張達京與當時受清政府重用成為「官番」的關係,接受了漢人多方的洗禮,在宗教信仰上則包括了對土地公、媽祖信仰。巴宰族的宗教變遷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與社會環境影響所形成的現象,其包括了三個階段:一、原始信仰;二、漢人信仰;三、基督宗教信仰,本研究主要的重點問題即是巴宰族的宗教信仰變遷。 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與歷史演變,巴宰族在宗教信仰上呈現了三個明顯的宗教信仰階段,在這漫長的變遷階段裡由於不斷有新的文化、新的思想脈絡注入,使得巴宰族在短短的一百多年裡有了全新的面貌,更在這個世代裡成為一個完完全全接受西方基督宗教的族群。而巴宰族的基督教化就有如接受洗禮一般,舊的信仰被信徒們完全的捨棄,進而接受新的信仰,巴宰族人的生活是與信仰結合在一起的,不管是個人親身對基督教信仰的感受也好、日常生活遭遇到的事物變化也好、婚喪喜慶的儀式進行也好,亦或者對文化復興等事件的看法也好,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基督教信仰的教導是伴隨著族人的生活一起存在的,也就是基督教信仰是與他們的生命一同活著的,對族人而言是一個他們正在信仰,並且相對於傳統文化的信仰,基督教信仰是一個活著的信仰。
2

巴宰族的民族認定運動 / The ethnic certification movement of Pazeh

田軒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以巴宰族為研究對象,關注其在1999年至2014年之間的文化復振過程,欲探討巴宰族是否有條件成為官定原住民族。 巴宰族原居現在的台中西部平原,過去曾幫助清朝政府平定許多亂事,因此得到賜姓,並獲得許多土地,所以巴宰族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後來因為漢人侵墾、土地流失、內部統治權力競爭…等原因,整個巴宰族的情勢開始走下坡,甚至得離開原鄉向外遷徙。現在還能找到明顯聚居的巴宰族分布地有:台中市豐原區的大社村、苗栗縣三義鄉的鯉魚潭村、南投縣埔里鎮的愛蘭里。 巴宰族尚保有自己的文化,其中宗教和語言是兩個重要的民族邊界要素,1871年潘開山武干因打獵受傷,經人介紹後輾轉到台南接受馬雅各醫生的治療,順利地恢復之後決定改信基督教,透過他將傳教士帶到台灣中部,許多巴宰族人因此也接受了基督教信仰,透過信仰的力量凝聚彼此,所以巴宰族因為教會的關係有很強的向心力,另外,教會中使用的羅馬拼音,使巴宰族人擁有書寫、紀錄的能力,間接地將巴宰族語言和歌謠留了下來。 平埔族一開始是以泛平埔的架構在推動民族的認同與文化復振運動,後來慢慢出現以各族為主體的文化復振,本文關注的巴宰族民族認定運動就是在此脈絡之下展開。1998年「臺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成立,隔年聚集三個聚居地的巴宰族人聯合舉辦停止多年的傳統過年儀式,這次的活動帶起了許多人的熱情,開啟了巴宰族的文化復振之路。 「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南投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在2003年成立,之後每年持續在鯉魚潭和愛蘭舉辦傳統過年,讓所有族人每年11月15日都能回到聚居地參與活動,將固有傳統祭儀延續下去,如:牽田、走鏢、銅鑼舞。在平埔族群當中,巴宰族的語言是保存相對較好的,恢復辦理過年之後就開始在教會中培訓族語老師,2002年參與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輯九階教材,將巴宰族語編寫出有架構的九階族語教材。除了學習、教學、編輯母語教材之外,族語老師們也參與原住民族語文學獎比賽,從第一屆開始共參與15人次,7人次得獎,從此也可以看到巴宰族對族語復振的用心;2012年底,平埔活力計畫開辦,巴宰族運用經費修改族語教材、辦理傳統過年、傳統技藝教學…等,持續不斷透過各種方式將文化傳承下去。 本文認為,巴宰族仍保有許多民族特徵,且積極的進行文化復振以維繫民族邊界與認同,目前最需要的是政府的肯認,並恢復其應有的原住民族身分與權利,最後透過民族認定正式成為臺灣的官定原住民族。

Page generated in 0.18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