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日本到台灣-新北投溫泉的在地化

陳佳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北投地區擁有溫泉,平埔族已知道溫泉的存在,明清時期的史料文獻中,已有平埔族與漢人交易硫磺的紀錄,但除了開採硫磺之用,溫泉被視為是「毒水」,直到日本殖民台灣,發現新北投豐富的溫泉資源,開始對北投的溫泉進行改造建設,才促進北投溫泉文化的發展。  新北投溫泉的文化景觀,是日本人將日本溫泉鄉的溫泉旅館等特色,引入新北投產生的變化;加上戰爭需要,溫泉被運用於包括療養傷兵及慰安軍人等,影響新北投當地人接納溫泉醫療及保養的功能。   日本人將溫泉廣泛使用於保養、醫療及慰安功能,與當初漢人及平埔族將溫泉視為毒水的觀念,產生極大的差別,一種「從無到有」、「從害怕到接受」、「毒水變益水」的觀念變化,形成極端卻特殊的文化變遷及涵化現象。   國民政府來台,日本於戰時使用溫泉進行慰安,卻被台籍人士吸收發揚光大,新北投溫泉、供男性浴客們「鴛鴦戲水」的侍應生與旅社間結下不解之緣,形成無法各自獨立存在的整體,並發展出有那卡西、限時專送等在地化溫泉文化的產物,渲染新北投的溫泉味,來台美軍趨之若鶩,日本人更回流享受。   民國68年廢娼,從溫泉旅館的數目變化即可強烈感受到新北投漸為蕭條,民國83年後,北投溫泉文化在鄉土文史研究與社區互動的密切結合下,藉由北投溫泉博物館重建等,為北投區重新打造發展的新方向,加上周休二日制度及《溫泉法》的推行,政府主導及民間爭取下,新北投再現榮景。   本論文旨在研究日本殖民台灣後引入的泡湯文化,對新北投區溫泉文化的在地化影響,透過筆者自身的文獻研究與田野觀察,對新北投溫泉文化的在地化過程,作民族學的解讀,作為日後進一步相關研究的基礎。

Page generated in 0.02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