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3
  • 117
  • 6
  • 2
  • 1
  • Tagged with
  • 126
  • 126
  • 61
  • 44
  • 31
  • 30
  • 26
  • 24
  • 22
  • 22
  • 22
  • 20
  • 20
  • 19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新進基層特考女警工作適應之研究 / Work adjustment for new entry-level female police officers recruited through civil service special examination for entry-level police officers

胡雅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新進成員的工作適應是組織行為中相當重要的議題,而我國基層警察的工作具有高度危險與辛勞等特殊性,因此新進基層警察的工作適應議題值得重視,我國自民國93年起,推行「女警政策」與「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基層警察人員考試」,使得近年來我國基特班女警人數漸增,而這些多數具有一般大學學歷,並且僅接受1年警察教育訓練即任職的基特班女警,其工作內容多與一般基層男警無異,必須擔服第一線警察勤務工作,亦因而延伸出許多基特班女警工作適應不良的情形,又我國過去幾無針對新進基特班女警工作適應的相關研究,且由於民國100年警察人員考試將分為警校正期生與一般生分流考試招生,一般特考生將取消男女比例限制,故未來亦可能產生女性錄取人數增多的情形,因此,本研究主要即在探討新進基特班女警工作適應之議題,並對未來基層女警管理實務提出建議。 本研究先透過文獻檢閱,探討工作適應之內涵,並分析期望落差、組織社會化,以及離職傾向與工作適應之關聯後,建立本研究架構,再透過深度訪談法,共訪談13位新進基特班女警,且受訪者皆為工作1至3年,主要任職於北部警察單位者,而本研究透過分析與受訪者的訪談內容,彙整出主要研究發現,首先在期望落差部分,本研究發現警察工作與女警角色產生期望落差,並影響工作適應,而在警察組織社會化部分,包含職前訓練與在職訓練,皆影響新進基特班女警之工作適應情形,接著在工作單位之不同,亦有不同之適應情況,最後有關離職傾向部分,研究發現工作熟悉與團隊認同影響離職傾向的產生,並發現女警工作角色影響職涯發展方向,又本研究提出未來基層女警之政策議題,包含:基層女警考試制度、基層女警之教育訓練,以及基層女警工作適應三個面向,並對未來基層女警管理實務提出建議,包含:基層女警之工作資訊應適度公開、加強基層女警之教育訓練並提升團隊認同感、重視基層女警之職前實習階段,以及基層女警之任用應採取以同工同酬為主,專才專用為輔之用人策略。
2

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管理機構之行政適應(民國四十年—六十三年)

王治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際貿易管理機構的行政適應(民國四十年至六十三年)具有二種性質:一是遵循憲法有關外貿的規定,逐漸建立制度,又不失彈性;二是政府遷台後,政治安定,社會和諧,面對經濟發展的巨變,行政所為之適應(主張發展-體論 最澈底的首推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教授他依帕深思的說法,把社會體系分為社會、經濟、政治與行政四個抽象的部份,每一部份的發展皆不可分離。)。本論文乃是從經濟發展過程中,探索我行政體系如何適應經濟發展?其過程如何?以及經濟發展與行政適應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本論文為行政適應之研究,著重其功能性,整體性與動態性,此所以有別於靜態制度之研究。 本論文建基於學者既有之理論,以本時期國際貿易管理機構之行政適應——外匯貿易有關法規制訂與修改,行政組織結構之調整,公務人員量與質的提高,行政程序之簡化,業務量之增加——為研究對象。全文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 緒論:先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次數陳所根據的基本理論及研究構想,然後說明本論文所採用之研究途徑與方法。其主旨在指示出本論文推論分析之根據及推論過程。 第二章 我國經濟發展概述:本章是推論之開始,先將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二十幾年來經濟發展的一般狀況作一扼要交待,接著列舉我經濟成長的三個指標(國民所得、對外貿易及僑外投資)的成長情形,以便對照觀察作為行政適應的衡量標準(尤其是對外貿易),並顯示我國際貿易管理機構行政適應的背景及適應的需要。 第三章 經濟挑戰與行政回應:承繼第二章,說明在經濟發展不斷提升的要求之下,我行政方面如何適應,也就是說明外在環境(environment)對行政體系的要求,構成行政體系存續的挑戰——適應或淘汰?分析時則借重輸入(inputs)與輸出(outputs)功能分析,透過二十幾年來外匯貿易有關法規制訂與修改的頻率,觀察行政體系對經濟挑戰所產生的回應(response)及其效果。 第四章 行政調整與適應:承繼第三章,說明行政體系對來自經濟發展的挑戰,除了初步的要制訂新法規與修改舊法規之外,行政體系(即國際貿易管理機構)的內部積極適應的過程——由行政組織結構的調整,人員的不斷膨脹,公務人員素質的提高,行政程序的簡化到行政業務量的增加,在本章中除描述事實之外,並作解釋。 第五章 結論:根據前面幾章的結論分析,歸納出我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管理機構行政適應的初步反映,行政適應的實際狀況,及行政適應的效果。 總結本論文之研究,獲得下列幾點認識,簡述如下: 一、經濟的變動,事前不能預測,而經濟界的個別情形又多,因此經濟立法不能以統一的法律作硬性的支配,而經濟行政的管理遂必須彈性適應。 二、行政適應的三大目的是:穩定、互動與成長。 三、我國際貿易管理新機構成立之後,往往大量制訂與修改法規,就外貿會與國貿局而言,均為成立後四年。且法規制訂與修改的幅度愈大,以後的成長量亦愈大,再改革的時間亦間隔較長。 四、我國際貿易管理機構人員增加的速度,以跟隨經濟發展的成長而成長為常態,以減少人員為例外;若減少人員而外貿仍然快速成長為例外。 五、經過二十幾年的適應,我國際貿易管理行政已經進入如下境界: (1)外匯與貿易分開管理,貿易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管,成為經濟部半獨立的二級實作與幕僚機構。 (2)建立各種輔助機構如外貿協會,亞東關係協會,中歐貿易拓展會等以資適應。 (3)重新檢討貿易行政機構的組織與職權,要求成立貿易部,以期統一事權建立一個適合需要的機構。吾人以為就(1)與(3)(成立貿易部)而言,均在民國四十六年時曾被提出,但結果(1)遲至五十八年即十二年才實現,而(3)則至目前尚未實施,以經濟行政管理特重效率而言,這段適應過程過於漫長了。 寫作過程中,承徐師立德惠予指導,詳加指正,衷心銘感。尤其徐師治學嚴謹,公私兩忙之餘,仍然給予充份支持。江師炳倫學識豐富,提供寶貴意見,指點迷津。雷師飛龍的比較行政,易師君博的方法論,徐師育珠的經濟發展,奠定根基,並給予觀念上的指正。所主任華師力進,時時叮嚀督促。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農復會顧問李登輝博士,政大企管所所長許士軍博士,國貿局樊主任秘書遺風及連秘書正義,戴科長陵鴻,財政部劉秘書榮主、徐秘書家瑞,經濟部研評會王科長福耀,銓敘部王科長錦章,行政院研考會林學長克昌,台北市銀行盧研究員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吳專員泰成,行政院主計處鐘研究員世保及彭學長文賢博士,或提供資料,或解惑釋疑,或熱心協助。本校政治所高研班楊熙學長時賜南針,攻錯砥礪,諸師長諄諄教誨,諸同學熱心關愛,在此特別申謝。 本論文撰寫期間,家父母始終給予精神與物質上的鼓勵,得以安心向學,親恩似海,謹以此文獻壽父母,並為其紅寶石婚紀念,聊表人子之心於萬一。未妻婚天廲,諒解與關愛,增加信心。
3

大學生生涯成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洪慧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生涯成熟與生活適應之關係,以及個人背景變項在這兩個變項間之差異情形,並使用多元迴歸分析方式,瞭解生涯成熟對生活適應的預測情形。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首先蒐集相關文獻,加以研覽與分析,據之作為本研究架構的理論基礎。在實徵研究方面,以大台北地區共334名大學生為受試者,以林邦傑、修慧蘭(民85)編製之「大學生生涯發展量表」與陳郁齡(民88)修訂李坤崇等(民76)發展之「大學生活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依分析結果發現:一、大學生之生涯成熟表現為中等程度;二、大學生之性別在生涯成熟(生涯發展信念、工作世界認識)有顯著差異存在;三、大學生之年級在生涯成熟(生涯計劃、自我瞭解)有顯著差異存在;四、大學生之學院別在生涯成熟(生涯計劃、生涯決策)有顯著差異;五、大學生的生活適應情形整體而言為適應良好;六、大學生之生涯成熟與生活適應具有正相關,其中生涯發展信念與目標適應、學業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生涯計劃與目標適應、學業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工作世界認識與目標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生涯決策與目標適應、學業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自我瞭解與目標適應、學業適應、社會適應有正相關;七、大學生之生涯成熟對生活適應具有預測力存在,其中最具有預測力的是「生涯發展信念」,其次是「生涯決策」,再其次是「生涯計劃」。
4

影響交換生適應地主國因素之研究 / Factors affecting exchange students’ adjustment in host countries

胡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台灣研究所學生參與歐洲學校交換計畫為例,以個案研究法探討影響交換學生適應地主國環境之因素,提出兩大研究問題:(1) 離開母國前,哪些因素影響交換生在地主國之適應行為? (2) 抵達地主國後,哪些因素影響交換生在地主國之適應程度? 針對以上問題,本研究將影響交換生適應因素分為兩大類,在「離開母國前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語言能力」、「事前準備」、「態度與動機」與「人格特質」、「文化差距」、「物價水準」以及「交換學校提供國際學生之資源」,皆對交換學生之適應有影響,且台灣與外籍交換學生在「態度與動機」有明顯不同,因此對對適應行為和適應程度之定義也有差異。 在「抵達地主國後的影響因素」方面,交換學生「人際社交行為」對象,以來自母國和華裔背景交換學生之互動和親友之支持與鼓勵對適應程度的幫助最大;台灣與外籍交換學生在「環境互動行為」方面具顯著差異;而基本需求之滿足,是驅動交換學生所有適應行為之根本,對適應具有重大影響。 而當交換學生遭遇「適應不良」的情形時,會透過改變心態被動接受或主動創造新生活兩種方式,改變交換學生在地主之適應行為。最後,本研究歸納交換學生適應程度可以「心理感到舒適自在」、「生理對環境適應狀況」、「受他人肯定程度」以及「建立對地主國生活的喜好」等四個標準衡量。 本研究建議交換學生可透過維持和母國相同的生活品質、建立在地主國的社交人脈,以及創造屬於地主國的新生活模式等方式,提高在地主國之適應程度。交換學校方面,則應創造國際交換學生交流的機會,並依亞洲與歐美交換學生,動機與目的之不同而調整學校宣傳特色。
5

族群通婚的婚姻適應—以阿美族和泰雅族女性為例

張福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與閩南人或客家人通婚的阿美族及泰雅族女性為研究主體,研究焦點在探討族群通婚後的婚姻適應;尤研究側重階級、性別與族群位階三個面向的觀照。原住民與漢人的通婚有四百年以上的歷史,但由於過去研究取向與外在政治環境上的限制,族群互動的討論一直未形成主軸,在此議題下個人於私領域的採討也就更為少見。本文區分內外壓力來源,內壓力為夫妻間的相處,外壓力則來自親屬或外在族群成員,以語言、宗教、族群性、性別角色及其他相關因素為審視的焦點,透過原住民女性的生命經驗分享,得以瞭解原漢通婚原住民女性的婚姻生活狀況。並試著回應戰後第一代外省榮民與原住民女性的結合,兩種不同類屬的族群結合及時代的改變導致他們婚姻面貌有何不同?而阿美族與泰雅族女性面臨婚姻上的困難或調適時,是否顯示了族群的差異? 本研究結果發現,如就婚姻滿意度而言,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原住民女性對其婚姻感到不滿;如以婚姻穩定度為檢測依據,則有四位已離婚,顯示原住民與漢人的通婚相較於一般族內婚的確面臨較多困難。造成他們對其婚姻感到不滿的主因為「種族偏見」和「經濟」因素。相較於國外,原漢通婚的外在壓力滿予者多集中於公婆而非外在社會成員,男方家屬無法接受原住民而排斥、歧視原住民女性是主因,顯示目前原漢族群發展親密社會關係有困難,漢人對於原住民的接受程度仍低;經濟因素則有「金錢支配」與「不支撐家計」兩方面的問題,相較於族內婚的婚姻適應,金錢問題也同樣名列於此,顯示婚姻的經濟性本質是影響婚姻滿意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在這裡下層階級的原住民女性其面臨的狀況遠比中產階級原住民女性更為惡劣,除了金錢問題外,伴隨而來的還有暴力行為、酗酒問題、不良嗜好等。 原漢通婚的原住民女性婚後呈現單方面的適應,其具體表現在語言學習、宗教信仰、飲食習慣等的改變。造成此種現象除了為原住民相對性的次等位階外,女性於父系社會中的從屬地位也具有影響。族群位階的差距與性別權力的行使是一種相互作用,而非全然的支配從屬關係,所以原住民女性除處於被動、壓迫的狀態下,仍有可能透過策略運用,使她們成為家庭內的活躍主體。與第一代的通婚相較,第二代文化相近性的增加並沒有促使婚姻較好,文化上的相近或同化並沒有帶來族群上的接受或認同,漢人仍捍衛緊守著原漢界線,不允跨越,與原本預期的結果不同。在這裡相較阿美族,泰雅族女性有較高的離婚率或較低滿意度,此與其小家庭型態和強調能力表現自主的族群特質有關。
6

羅斯諾『政治適應說』之研究--以中華民國亞太政策為例(一九八八年∼一九九六年)

仇佩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7

機構外籍看護工工作條件與工作適應問題之研究-以臺北縣越南籍看護工為例

徐幗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機構照護人力外籍勞工化之情形已普遍出現於國內大小型之養護機構,而這群服務於機構之外籍看護工處於語言不通及繁重工作壓力之雙重障礙下,工作適應程度是否良好則攸關著照護品質。在時間及人力限制下,本研究選擇以機構越南籍看護工為研究對象。 / 本研究探討之主題為:一、機構外籍看護工之目前工作條件;二、人口學變項對機構外籍看護工之工作適應影響;三、機構外籍看護工之跨文化工作適應差異;四、機構所提供之勞動條件、管理方式及福利事項情形對外籍看護工之工作適應影響;五、不同機構類別所提供之工作環境是否不同,進而影響外籍看護工之適應情形。研究設計方面,除了對機構越南籍看護工進行問卷調查,最後回收140份有效樣本外,並針對五家機構之負責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以充實研究內容。 / 研究結果發現,適用勞動基準法之機構外籍看護工,僅僅只有基本薪資15840元一項,合乎勞動基準法第21條之最低工資保護,其餘之工作條件根本遠不如該法所規定之基本保障。其次,機構越南籍看護工的年齡、教育程度及是否借款來臺工作等3項個人背景,以及中文程度、海外工作經驗與來臺時間等3項跨文化因素,在工作適應上確有顯著差異。再者,機構所提供之勞動條件、管理方式及福利措施,對外籍看護工之工作適應有顯著影響。最後,醫療保健服務機構之越南籍看護工,其工作適應程度優於社會福利服務機構之越南籍看護工。
8

父母婚姻衝突對兒童生活適應之影響 / Effects of marital conflict on children's life adjustment

江睿霞, Chiang, Jui Hs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兒童的觀點來評估父母的婚姻衝突,主要目的在瞭解兒童對於父母婚姻衝突的知覺與反應,並探討兒童知覺的婚姻衝突影響其生活適應的情形。   本研究以725名與父母同住的國小四、五年級兒童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355人,女生370人。研究工具包括「兒童知覺雙親衝突量表」、「兒童憂鬱量表」、「小學人格測驗」。   研究發現兒童知覺的父母婚姻衝突能有效預測兒童的生活適應,影響兒童憂鬱程度的衝突向度依序為兒童知覺婚姻衝突的強度、內容、感到威脅、原因穩定性、解決,其解釋力為21.33%。影響兒童個人適應的衝突向度依序為兒童知覺婚姻衝突的次數、內容、因應效能、解決、三角關係,其解釋力為21.26%。影響兒童社會適應的衝突向度依序為兒童知覺婚姻衝突的強度、內容、解決、原因穩定性、三角關係,其解釋力為20.34%。   其次,研究結果證實父母婚姻衝突不利於兒童的生活適應,知覺雙親衝突程度愈高的兒童,憂鬱程度愈高、個人適應與社會適應愈差;同時,亦發現婚姻衝突對兒童個人適應與社會適應的影響有性別差異,男女童的差異在社會適應上特別明顯,在低衝突、中衝突及高衝突的家庭中,男童的社會適應都比女童差。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父母應積極學習處理婚姻衝突的知識與技巧,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激烈、敵對的衝突,並適時尋求專業的協助,接受婚姻諮商或家族治療。教師可藉由各種輔導策略,教導兒童因應父母衝突的正確方式,提高其因應效能,減少婚姻衝突對兒童傷害。
9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周彥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今社會是一個變化快速、重視物質文明、普世價值多元的環境,復以家庭結構改變及大眾傳媒發達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此背景下的青年在進入軍中後,是否會衍生相關適應問題,殊值深究。 基於此,研究者希望透過對士官兵適應問題的蒐整,探討其中潛在因素,除了提供理論貢獻外,尚可讓實際負責官兵生活管理的基層幹部及相關心理輔導工作人員,據以瞭解士官兵在生活適應程度、生活壓力高低、人際關係好壞、憂鬱情緒掌握的程度,藉以做為官兵輔導工作的依據以及改善部隊適應問題政策的參考。 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法,選擇北部地區陸軍單位義務役士官兵1089員為施測對象,最後以104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比率為95.87%) 研究工具依據文獻探討所得資料,結合軍中從事官兵心理輔導工作人員、心理(社工)系所畢業人員、學者專家以及研究者個人工作經驗共同編製 。問卷共有126題,其中120題為測量題,6 題為個人基本資料,內容包含「個人特質」以及「生活適應」、「生活壓力」、「人際關係」、「憂鬱情緒」等四個部分;個人特質則包含受試者的性別、年齡、階級、職務、單位性質、婚姻狀況、以及服役時間等。因素分析結果:生活適應之解釋力為 54.31%,分別命名為環境壓力、身心調適、人際互動、生理需求及正向想法;生活壓力之解釋力為 55.39%,分別命名為連隊壓力、任務達成、管教感受、勤務經驗及支持系統;人際關係之解釋力為 53.15%,分別命名為人際疏離、人際圓融、人際分享、人際信賴及團體領導;憂鬱情緒之解釋力為 60.33%,分別命名為無意義感、情緒轉換、穩定情緒、自我傷害及情緒控制。而整體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信度α值為 .98,且其建構效度結果均為解釋同一因素,解釋量為81.25%。 本研究共提出五個假設,有一個假設獲得驗證,另外四個假設獲得部份驗證。研究發現,在適應問題上,士官兵學歷的高低扮演著重要因素,且有學歷愈高者,服役期間的適應問題愈少的趨勢。另外,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問卷各因素對士官兵適應問題之預測力,結果發現有效解決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四個面向著手;而實際輔導作為則可以從降低個人「連隊壓力」、「無意義感」、「人際疏離」以及「環境壓力」的困擾;提昇個人「身心調適」、「情緒轉換」及「人際圓融」等技巧。因為同時降低或提高一單位上述因素的困擾或能力,就會相對減少士官兵約79.6%的適應問題。 根據研究結果之發現,提出以下十項建議:(一)充實學識,提昇適應能力—學歷愈高者,其適應狀況愈好;因此,提供學歷較低的士官兵在職進修的機會,以提昇其適應能力。(二)適應輔導,建立人際網絡—入伍未滿半年之士官兵,其生活適應能力與人際互動關係均較差;因此,應加強輔導渠等之生活適應能力,以及人際網絡的建立。(三)不適應者,暫予職務調整—擔任文書業務之士官兵,其適應狀況較佳;因此,遇有適應問題之士官兵時,暫時調整其職務或擔任文書類的工作,或可有效改善其適應狀況。(四)服役期間,注意憂鬱情緒—士官兵的憂鬱情緒,並不會因服役時間的增長而減少,表示幹部在士官兵服役期間,均須注意士官兵因憂鬱情緒所產生的適應問題。(五)休假安排,甚獲士兵重視—有近七成六的士官兵擔心自己事情做不好而影響到休假,表示「休假」問題仍是他們相當關心的議題。(六)培養節儉,注意經濟問題—有近四成六的士官兵有經濟上的困擾;因此,應多注意士官兵的經濟狀況,並在平日生活中培養其正確理財觀念,以及節儉勤奮的習慣。(七)服從觀念,平日教育要務—有近七成五的士官兵對長官所交辦的任務均能用心完成,且貫徹命令,這種服從觀念的養成,是各級幹部平日教育訓練的成果,應持續保持並強化精進之。(八)合理管教,重視情緒管理—單位管教作為以及幹部個人的情緒,均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好壞;因此,單位今後更應積極朝向正常、合理的管教作為,並增加幹部情緒管理及溝通技巧等學能,落實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之雙向溝通模式。(九)增加適應,改善外在環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不外乎是個人內在認知問題、外在環境問題以及個人與環境互動的問題,要改變個人內在認知的困難度或許比較大,但外在環境的改變卻是顯而易做的,而且可收具體實效。(十)適應問題,有賴體系解決—部隊管理者在處理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時,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方向著手。 最後,針對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提出五點看法:(一)質性研究之發展—針對士官兵的填答結果實施訪談,進一步了解其內心世界及想法,以期獲得量化資料所無法窺知的細微資料。(二)不同軍種之比較—了解不同軍種的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三)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之探討—以了解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四)役前社會工作經驗之探討—了解士官兵役前社會工作經驗長短,對其部隊適應良窳的影響。(五)其他國家之探討—了解其他國家部隊士官兵的適應問題,以及對適應不良士官兵之輔導策略,提供國軍日後精進作法之參考。
10

家長親職態度與幼兒生活適應相關研究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ttitude and children life adjustment

黃思穎, Huang, Sz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家長親職態度與幼兒生活適應兩者之關係。以台北縣市公立國小附設幼稚園幼兒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七個園所進行問卷施測,計回收有效問卷315份,以SPSS14.0視窗中文版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家長性別、教育程度和月收入不同其親職態度有顯著差異 (一)女性家長在家長親職態度的行動面向表現優於男性家長。 (二)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學、專科」在家長親職態度及「情感」面向表現均為最優。 (三)女性家長月收入為「兩萬-四萬」在家長親職態度及「情感」面向表現均為最差。 二、幼兒性別、年齡和就讀幼稚園年數不同其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一)女生幼兒在幼兒生活適應的各面向和整體表現均優於男生幼兒。 (二)年齡越大和就讀幼稚園年數越長的幼兒其生活適應表現越佳。 三、家長教育程度、月收入、社經地位、家庭型態和親職態度不同者對幼兒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一)父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和母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大學、專科」及「國中」其幼兒的「學習適應」表現較優。 (二)女性家長月收入為「四萬-六萬」和「八萬以上」者,其幼兒的「學習適應」表現較優。 (三)高社經的家長其幼兒的「學習適應」表現優於低社經者。 (四)「非小家庭」的幼兒其常規適應表現優於「小家庭」者。 (五)家長親職態度總分為「高分組」者其幼兒的學習適應表現最優。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父母家庭、學校和後續相關研究者參考。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s t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ttitude and children life adjustment. Children and parents in public kindergarten in Taipei a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by purposive sampling. Questionnaires Investigation as the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distributed to 7 kindergartens. There are totally 315 valid samples used in this study. After all, the data obtained is interpreted and analyzed by SPSS 14.0, an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ev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rents’ attitude if different parent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and monthly income are considered. (1) Matriarchs’ performance in the respect of action of parents’ attitude is better than Paterfamilias’. (2) The performance of Matriarchs whose level of education is university or college is ranked the best in the respect of emotion of parents’ attitude. (3) Matriarchal whose monthly income is ‘twenty thousand to forty thousand’ is ranked the worst in the respect of emotion of parents’ attitude. 2. There are sev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ildren life adjustment if children’s gender, age, and year studying in kindergarten are considered. (1) Girl’s in each aspect of children life adjustment is better than boy’s. (2) Children’s performance in life adjustment is better if they are elder or the year studying in kindergarten is longer. 3. There are sev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ildren life adjustment if different parents’ level of education, monthly income, socioeconomic status, family patterns, and parents’ attitude are considered. (1) Father’s level of education is “graduate institute” and mother’s level of education is “graduate institute”, “university”, or “college” and “junior high school”, whose children’s representation of study adjustment is better. (2) Matriarch’s monthly income is “forty thousand to sixty thousand” and “more than eighty thousand”, whose children’s performance of study adjustment is better. (3)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parents in higher SES is better than the ones with parents in lower SES in the aspect of study adjustment. (4)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in “Non nuclear family” is better than the ones in “nuclear family” in the aspect of study adjustment. (5) Parents’ attitude scores in “high score” whose children’s performance in study adjustment is ranked the bes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parents’ attitude” and “children life adjustment” for parents, related schools, and further studies after all.

Page generated in 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