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
  • 9
  • Tagged with
  • 9
  • 9
  • 9
  • 9
  • 4
  • 4
  • 4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壓力之研究

高源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研究目的與假設: 一、研究目的: (一)有關現況之瞭解: 1 瞭解目前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所知覺的日常生活壓力及其來源、與發生頻率、感覺強度之情形。 2 瞭解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面對壓力所採用的因應策略。 (二)研究假設之驗證: 1 探討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間的關係。 2 探討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因應策略與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間的關係。 3.探討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對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之交互影響。 (三)研究結果之運用 本研究之結果,希望對兒童輔導、親職教育與教育政策皆有所助益。 二、研究假設 本研究假設如下: (一)兒童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有典型相關。 (二)兒童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與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間有典型相關。 (三)兒童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因應策略與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有顯著交互作用。 (四)兒童日常生活壓力、自我效能、因應策略與憂鬱程度、出勤情形、學業成就、社會關係有顯著交互作用。 貳、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1 本研究之母群體,以台北市民國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象。 2 樣本之抽取,自十二行政區各抽取一校,並以叢集取樣法,在各校中隨機抽取四、五、六年級學生各一班至二班,全部有效樣本為1278。1278人中,四年級499人(男生247人,女生252人),五年級334人(男生164人,女生170人),六年級445人(男生226人,女生219人)。 二、研究工具 1 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壓力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日常生活壓力的感覺強度和發生頻率。 2 國小學生因應策略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面對壓力採取的因應方法。 3.自我效能知覺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對自己能力之評估。 4.兒童社會支持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感受到的社會支持。 5.兒童憂鬱量表:用以測量受試者非臨床診斷方面的憂鬱程度。 6.社會計量調查表:用以測量受試者受歡迎的程度。 7.學業成就測驗:用以測量受試者工具性學科(國語和數學)的成就。 三、統計方法 本研究所採用的統計方法如下: 1 因素分析 2 Cronbach’s α 3.典型相關分析 4.三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 叁、結果 (一)有關現況之主要發現 1 就兒童日常生活壓力感覺強度部份,兒童感到最大壓力以爸媽吵架為首。 2 就兒童日常生活壓力發生頻率部份,兒童最常遭遇到的日常生活壓力為考試考壞了。 3.就因應策略方面的發現,兒童常採之問題解決策略為:向所尊敬的人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 4.常用的情緒取向因應策略的是生氣。 (二)有關驗證研究假設的主要發現 A、典型相關部分: 驗驗兩個研究假設 1 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壓力發生頻率高者,較採取情緒取向因應策略。 2 日常生活壓力高、自我效能低、社會支持低測憂鬱程度高、數學成就差、社會關係差。 B、變異數分析部分: 本研究將功力強度,各分成高、中、低三組,社會支持(包含工具支持、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三分量表)分為高、低兩組。自我效能(包含認知能力、社交能力、運動能力、自我價值觀四分量表)分為高、低兩組。因應策略(包含問題取向因應策略、情緒取向因應策略二分量表)分為高、低兩組。以三因子(3x2x2)單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 計下列四組: 1 (壓力感覺強度高、中、低)x(社會支持高、低)x(因應策略高、低) 2 (壓力感覺強度高、中、低)x(自我效能高、低)x(因應策略高、低) 3.(壓力發生頻率高、中、低)x(社會支持高、低)x(因應策略高、低) 4.(壓力發生頻率高、中、低)x(自我效能高、低)x(因應策略高、低) 結果如下: 1 主要效果部分: (1)以壓力感覺強度高者憂鬱程度高。壓力發生頻率高者憂鬱程度高。 (2)壓力發生頻率中等者其出勤情形差,壓力感覺低時,出勤情形差。 (3)壓力發生頻率最高者其國語成績最差。 (4)壓力頻率高時,社會關係中的分量表「社會喜好」部分低。 (5)壓力感覺度低者則社會關係分量表「社會影嚮」部分高。 (6)社會支持多則憂鬱程度低、學業成就好、社會關係中的「社會喜好」部分高,出勤情形佳;而社會支持低時,則社會關係中的「社會影嚮」反而高。 (7)採高問題低情緒因應策略者,憂鬱程度低、尤其「人際欠佳」與「自貶自責」兩分量表部分如此。 (8)採高問題低情緒因應策略者,其國語成績最高。以低問題低情緒因應策略者國語成績最低。 (9)採高問題高情緒因應策略者,社會關係中的「社會喜好」部分高。而採低問題高情緒因應策略者其「社會喜好」部分低。 2 交互作用部分: (1)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有顯著交互影響。 (2)日常生活壓力、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有顯著交互影響。
2

中年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壓力及其因應方式

王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中年已婚職業婦女為研究對象,進行其生活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旨在探討中年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來源,影響中年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產生的因素,及生活壓力的因應方式。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北部40~60歲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共174人。研究工具除自編之「生活壓力事件量表」外,尚有「壓力因應策略量表」,統計方法採用結構方程模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重覆量數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中年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來源有「生理老化」、「事業發展停滯」、「經濟壓力」、「家庭問題」、「照顧年老長輩」、「退休規劃」六項。 二、 不同「年齡組」之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只有在「經濟壓力」這個生活壓力程度上有顯著差異,其中,前中年期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在「經濟壓力」上,比後中年期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明顯的壓力大。 三、 不同「子女數」之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在各生活壓力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 四、 不同「扶養公婆父母數」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只有在「照顧年老長輩」這個生活壓力程度上有顯著差異,有扶養公婆父母者,在「照顧年老長輩」的生活壓力得分比無扶養公婆父母者高。 五、 不同「社經地位」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在「事業發展停滯」、「經濟壓力」、「家庭問題」、「退休規劃」的生活壓力程度有顯著差異,其中社經地位最高者在此四項的生活壓力最小;社經地位最低者,在「事業發展停滯」、「經濟壓力」、「退休規劃」此三項生活壓力最高;社經地位次低者在「家庭問題」的生活壓力項目上壓力最高。 六、 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在面臨「生理老化」、「事業發展停滯」、「經濟壓力」、 「家庭問題」、「照顧年老長輩」、「退休規劃」等生活壓力項目時,會傾向採 取不同的因應策略;此種傾向只有在「退休規劃」的生活壓力項目上會因「年 齡別」而不同。
3

台灣社會晚婚現象之研究

郭暁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現今台灣社會所呈現的晚婚現象,並希望瞭解形成兩性晚婚的可能因素為何。另外,晚婚者在面對單身生活時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感受、對單身生活的認同感、生活壓力等因素類目,亦是希望能進一步認識與瞭解的部分。 本研究的調查方式,是利用研究者自編的『單身者婚姻態度調查問卷』,首先篩選男女填答者的年齡,需符合晚婚條件者,方可作答。其次,再透過滾雪球的抽樣方式,以人工和電腦兩種方式的發放問卷,蒐集相關資料,共計回收385份樣本,男性110份,佔28.6%;女性275份,佔71.4%。經統計分析後,所得發現如下: 一、性別:在我國傳統價值觀念的束縛下,女性仍較男性容易感受到婚姻的壓力。在現今社會,雖然兩性皆能在工作職場中發揮,有所成就,可是女性仍可以感受到單身所帶給自己的壓力,男性在這方面的壓力則較輕。 二、年齡:隨著年歲的增長,會影響個人如何看待「單身」與「結婚」兩者之,。在不同的年齡層之間,亦會產生差異。多半在適婚年齡之際的晚婚者,可能會因父母親友的殷殷關注,而感受到婚姻的壓力,而一旦年齡較長、知道自己的需求後,則能以正向坦然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單身生活。 三、教育程度:接受較高教育程度的晚婚者,對於單身的生活適應狀況較好,並且能在其中得到相當的樂趣。 四、職業:在就業類別項目上,由於公、教人員工作固定,收入穩定的情況下,對生活不至於感到匱乏,而較能享受單身的樂趣。 五、經濟收入:金錢持有的多寡,影響著單身的個人其生活消費的能力。經濟收入高的晚婚者,在金錢豐厚的條件下,可供自己花用與支出的比例提高,間接對單身生活的認同度亦較經濟收入低的晚婚者來得高。 六、居住方式:獨居的晚婚者,由於擁有自己私人的空間,可以善加地規劃個人的生活,避免他人的干擾,達到學習成長的目的,因此,對單身生活的認同度亦較高。反之,與他人共同居住的晚婚者,可能除了個人之外,尚須面對他人的關心與干涉,自處空間狹小,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 七、家中排行:家中排行對於晚婚的影響已較過去沒落許多。傳統香火傳承的觀念雖然仍舊存在,可是已不完全為長子/女的責任,個人對婚姻都有其自我的主張,已經很少為了該理由而進入婚姻之中的。 而根據上述結論,對研究建議如下: 一、給晚婚者的建議:充實自我、開拓視野。除了可以豐富自己的人脈關係之外,也可以避免陷入自怨自艾的孤單情緒當中,單身可以是一個階段、一種狀況,以樂觀開朗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單身生涯,會使自己能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收穫。 二、給父母的建議:避免過渡關心引發的親子衝突,接納與瞭解子女的想法是最好的良方。站在父母的立場,要他們放手不管,實屬困難。但過渡的嘮叨會使子女感受到壓力,形成困擾。因此,適時的溝通,瞭解雙方的想法,才有助於進一步的接納。 三、給學校的建議:健全教育體制的發展,培養正確的性教育知識與態度。讓兩性在求學時期就能夠互相瞭解如何與對方相處、溝通,建設雙方交流的空間與管道,而避免一味的管制與反彈。 四、給工作單位的建議:適時舉辦兩性交流的活動,除了有助於男女雙方的互動外,亦可促成工作上的和諧與互助。 而根據本研究結果,給未來的研究者建議如下: 一、 擴大研究取樣的範圍。擴充地域、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樣本蒐集上的豐富性,避免侷限於某一族群當中,可以對晚婚者有更加完全而充分的認識。 二、 增加研究資料內容的深度。除了利用問卷調查,可以廣博地瞭解晚婚者的想法,但若佐以質性的深度訪談,則可以增加深度上的認識,透過開放性的問題,才能更瞭解晚婚者的內心世界與真實想法。 三、 兩性樣本的均衡。過去,單身的研究多集中於女性,本研究雖加入男性的調查,然因年齡上的設限,樣本資料仍較女性少,因此,未來若有機會,可將樣本集中於男性,瞭解現今男性對婚姻所抱持的看法為何。
4

中年男人自我認同的生活目標、生活壓力、內外控與其憂鬱之關係研究

李良哲, LI, LIANG-Z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一)探討中年男人自我認同的生活目標數及整體生活目標指數與憂 鬱程度之關係。(二)探討中年男人的生活壓力、內外控與憂鬱程度之相關。(三)以逐 步多元迴歸分析法探討個人基本資料、自我認同的生活目標數、整體生活目標指數、 生活壓力、內外控等變項與憂鬱程度之關係,並闡明各獨變項在預測依變項時的相對 重要順序。(四)探討不同基本資料組的人年男人的憂鬱程度有無顯著差異存在。(五) 探討內外控變項是否會影響生活壓力及整體生活目標指數與憂鬱程度之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三十六歲至卜十五歲的中年男人共計四百二十四人 。研究工具除自編之「自我認同量表」及修訂之「生活事件量表」外,尚有「內外控 量表」及「情緒量表」。統計方法採用變異數分析、淨相關分析、共變數分析及逐步 多元迴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一)中年男人自我認同的生活目標數與整體生活目標指數對憂鬱程 度有交互作用存在,即中年男人自我認同的生活目標數的多少影響憂鬱程度的關係, 需視其整體生活目標指數的高低而定。自我認同的生活目標數多且整體生活目標指數 低的中年男人有最高的憂鬱程度。(二)在控制內外控與整體生活目標指數的情況下, 客觀生活壓力、主觀生活壓力(歡迎程度、影響生活的程度、影響長短程度、自己能 否控制的程度、預期自己能不能應付的程度)與憂鬱程度沒有顯著的相關。(三)在控 制生活壓力與整體生活目標指數的情況下內外控與憂鬱程度有顯著的相關。(四)內外 控變項並不影響生活壓力及整體生活目標指數與憂鬱程度的關係。(五)以逐步多元迴 歸分析結果發現整體生活目標指數是預測憂鬱程度的最重要變項。(六)不同居住狀況 組的中年男人的憂鬱程度有顯著差異存在。
5

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徐雨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生活壓力和及因應行為的現況及其間的相關。 本研究係以台北縣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421人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法,分別自17所國中收集所需資料。經以平均數、標準差、差異t考驗、單因子變異國中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 (一)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的整體生活壓力並不是很高,可說是偏低。 (二)不同背景之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的生活壓力確有差異存在。 (三)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面對壓力時採用因應行為的情形偏高。 (四)不同背景之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生活壓力的因應行為確有差異存在。 (五)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行為間具顯著正相關。 (六)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與一般學生的生活壓力及面對壓力時 採用之因應行為有顯著差異。 關健字:國中技藝教育學程、生活壓力、因應行為 /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on investigation 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with skill-education course students life stress and coping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 Research data were derived from the basis of questionnaires. The subjects included 421 students drawn from skill-education course classes in 17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Scheffe’s Rule of Post Hoc Tests, Pearson’s correlation statistics method etc.. After data being analyzed, the main finding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ing: 1. Life stress to skill-education course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not so high. 2. In life stress ,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kill-education course students and normal program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3. When facing to the stress, most of the skill-education course students adopted coping behavior highly. 4. In coping behavio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background skill-education course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5. Skill-education course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life stress and coping behavior. 6. When facing to the stres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ife stress and coping behaviors between skill-education course students and normal program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 skill-education course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ife stress , coping behavior.
6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周彥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今社會是一個變化快速、重視物質文明、普世價值多元的環境,復以家庭結構改變及大眾傳媒發達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此背景下的青年在進入軍中後,是否會衍生相關適應問題,殊值深究。 基於此,研究者希望透過對士官兵適應問題的蒐整,探討其中潛在因素,除了提供理論貢獻外,尚可讓實際負責官兵生活管理的基層幹部及相關心理輔導工作人員,據以瞭解士官兵在生活適應程度、生活壓力高低、人際關係好壞、憂鬱情緒掌握的程度,藉以做為官兵輔導工作的依據以及改善部隊適應問題政策的參考。 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法,選擇北部地區陸軍單位義務役士官兵1089員為施測對象,最後以104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比率為95.87%) 研究工具依據文獻探討所得資料,結合軍中從事官兵心理輔導工作人員、心理(社工)系所畢業人員、學者專家以及研究者個人工作經驗共同編製 。問卷共有126題,其中120題為測量題,6 題為個人基本資料,內容包含「個人特質」以及「生活適應」、「生活壓力」、「人際關係」、「憂鬱情緒」等四個部分;個人特質則包含受試者的性別、年齡、階級、職務、單位性質、婚姻狀況、以及服役時間等。因素分析結果:生活適應之解釋力為 54.31%,分別命名為環境壓力、身心調適、人際互動、生理需求及正向想法;生活壓力之解釋力為 55.39%,分別命名為連隊壓力、任務達成、管教感受、勤務經驗及支持系統;人際關係之解釋力為 53.15%,分別命名為人際疏離、人際圓融、人際分享、人際信賴及團體領導;憂鬱情緒之解釋力為 60.33%,分別命名為無意義感、情緒轉換、穩定情緒、自我傷害及情緒控制。而整體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信度α值為 .98,且其建構效度結果均為解釋同一因素,解釋量為81.25%。 本研究共提出五個假設,有一個假設獲得驗證,另外四個假設獲得部份驗證。研究發現,在適應問題上,士官兵學歷的高低扮演著重要因素,且有學歷愈高者,服役期間的適應問題愈少的趨勢。另外,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問卷各因素對士官兵適應問題之預測力,結果發現有效解決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四個面向著手;而實際輔導作為則可以從降低個人「連隊壓力」、「無意義感」、「人際疏離」以及「環境壓力」的困擾;提昇個人「身心調適」、「情緒轉換」及「人際圓融」等技巧。因為同時降低或提高一單位上述因素的困擾或能力,就會相對減少士官兵約79.6%的適應問題。 根據研究結果之發現,提出以下十項建議:(一)充實學識,提昇適應能力—學歷愈高者,其適應狀況愈好;因此,提供學歷較低的士官兵在職進修的機會,以提昇其適應能力。(二)適應輔導,建立人際網絡—入伍未滿半年之士官兵,其生活適應能力與人際互動關係均較差;因此,應加強輔導渠等之生活適應能力,以及人際網絡的建立。(三)不適應者,暫予職務調整—擔任文書業務之士官兵,其適應狀況較佳;因此,遇有適應問題之士官兵時,暫時調整其職務或擔任文書類的工作,或可有效改善其適應狀況。(四)服役期間,注意憂鬱情緒—士官兵的憂鬱情緒,並不會因服役時間的增長而減少,表示幹部在士官兵服役期間,均須注意士官兵因憂鬱情緒所產生的適應問題。(五)休假安排,甚獲士兵重視—有近七成六的士官兵擔心自己事情做不好而影響到休假,表示「休假」問題仍是他們相當關心的議題。(六)培養節儉,注意經濟問題—有近四成六的士官兵有經濟上的困擾;因此,應多注意士官兵的經濟狀況,並在平日生活中培養其正確理財觀念,以及節儉勤奮的習慣。(七)服從觀念,平日教育要務—有近七成五的士官兵對長官所交辦的任務均能用心完成,且貫徹命令,這種服從觀念的養成,是各級幹部平日教育訓練的成果,應持續保持並強化精進之。(八)合理管教,重視情緒管理—單位管教作為以及幹部個人的情緒,均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好壞;因此,單位今後更應積極朝向正常、合理的管教作為,並增加幹部情緒管理及溝通技巧等學能,落實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之雙向溝通模式。(九)增加適應,改善外在環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不外乎是個人內在認知問題、外在環境問題以及個人與環境互動的問題,要改變個人內在認知的困難度或許比較大,但外在環境的改變卻是顯而易做的,而且可收具體實效。(十)適應問題,有賴體系解決—部隊管理者在處理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時,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方向著手。 最後,針對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提出五點看法:(一)質性研究之發展—針對士官兵的填答結果實施訪談,進一步了解其內心世界及想法,以期獲得量化資料所無法窺知的細微資料。(二)不同軍種之比較—了解不同軍種的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三)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之探討—以了解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四)役前社會工作經驗之探討—了解士官兵役前社會工作經驗長短,對其部隊適應良窳的影響。(五)其他國家之探討—了解其他國家部隊士官兵的適應問題,以及對適應不良士官兵之輔導策略,提供國軍日後精進作法之參考。
7

大學生生活壓力、心理資本與憂鬱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ife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巫姿嫺, Wu, Zih S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的生活壓力、心理資本及憂鬱之關係。受試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的大學生,有效樣本為631人。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施以生活壓力量表、心理資本量表及臺灣憂鬱症量表,使用的資料分析方法包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因素分析、及結構方程式模型。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背景變項方面: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生活壓力」與「憂鬱」上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齡大學生在「生活壓力」上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年級在各背景變項上皆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學院在各背景變項上皆無顯著差異。 二、在結構模式方面: (一)生活壓力對心理資本有直接負向效果。 (二)生活壓力對憂鬱有直接正向效果。 (三)心理資本對憂鬱有直接負向效果。 (四)生活壓力能直接影響憂鬱,也能透過心理資本間接影響憂鬱。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ife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631 college students sampled from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the Stress Scale,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and the Taiwan Depression Scale. Moreove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test, one-way ANOVA, factor analysis, and SEM. The main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bout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1.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life stress and depression. 2.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3.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g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4.Students with different facult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About the structural model: 1.Life stress had negative influence on psychological capital directly. 2.Life stress had positive influence on depression directly. 3.Psychological capital had negative influence on depression directly. 4.Life stress had influence on depression directly, and it also affected depression through psychological capital.
8

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 婚姻滿意,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

戴智慧, DAI, ZHI-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是探討北區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和其婚姻滿意、生、心理健康狀況、工作 滿意及休閒型態的關係。全一冊,共四章十二節。本研究中的生活壓力是指職業婦女 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所可能的壓力來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角色間的衝突 (二)負荷過重(三)工作和家庭間的彼此干擾。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探討職業婦女的 生活壓力和其婚姻滿意、生、心理健康狀兄、工作滿意及休閒型態間的關係;(二)探 討人格特質焦慮性和社會支援與職業婦女生活壓力間的關係;(三)探討不同人口統計 變項和職業婦女生活壓力的關係。研究的受試者主要是北市和基隆市各公民營機構和 學校的結婚且至少育有一子的職業婦女。測量方法是以問卷施測的方式。最後以SPSS 的迴歸分析、變異數分析來處理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一)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和其婚姻滿意、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關,但 和休閒型態及工作滿意無關;(二)焦慮性和社會支援與壓力的大小有關係;(三)不同 人口統計變項的受試者,其對壓力大小的覺知不同。
9

大學生生活壓力、解釋風格與情緒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ife stress, explanatory style,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楊晴如, Yang, Ching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急速變遷與多元渾沌的現今,如何轉化複雜且遽增的壓力以提升個體本身的幸福感實屬一重要的議題。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建立生活壓力、解釋風格與情緒幸福感的結構方程式模型,藉以探討之間的影響關係,進而瞭解解釋風格在這關係中所扮演的中介效果。 本研究以兩組各644位政治大學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施以生活壓力量表、解釋風格量表及情緒幸福感量表,使用的資料分析方法包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因素分析、及結構方程式模型。本研究以第一組樣本探究不同性別與不同年級在研究變項上的差異,接著,經建構與修正模式後提出最終的關係模式,最後,以第二組樣本驗證最終模式的穩定性。主要結果茲分述如下: 一、在背景變項方面: (一)不同性別與不同年級大學生在「生活壓力」與「解釋風格」上有顯著差 異。 (二)不同性別與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情緒幸福感」上未有顯著差異。 二、在結構模式方面: (一)課業壓力、人際壓力對解釋風格有直接正向效果。 (二)課業壓力、人際壓力對情緒幸福感有直接負向效果。 (三)解釋風格對情緒幸福感有直接負向效果。 (四)人際壓力能直接影響情緒幸福感,也能透過解釋風格間接影響情緒幸福感。 (五)解釋風格在課業壓力與情緒幸福感間扮演完全中介變項的角色。 (六)最終模式的交叉驗證具有模式穩定性。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諮商輔導實務及未來研究參考。 / With the rapid change and the multicultural context of the modern society, how to deal with the complicated and hastily increased stress and to promote people’s well-be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of stress, explanatory style,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By this way, the researcher can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variables, and know the mediator variable of explanatory style. The participants wer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nd each group included 644 college students. 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the stress scale, the explanatory style scale, and the emotional well-being scale. Moreove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test, ANOVA, factor analysis, and SEM. The study, firstly, used the first group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and grade, and constructed the final structural model after setting and modifying model. Finally,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second group to verify the stability of the model. The main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bout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1.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nd grad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stress and explanatory style. 2.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nd grad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emotional well-being. About the structural model: 1.Academic stress and relationship stress had positive influence on explanatory style directly. 2.Academic stress and relationship stress had negative influence on emotional well-being directly. 3.Explanatory style had negative influence on emotional well-being directly. 4.Relationship stress had influence on emotional well-being directly, and it also affected emotional well-being through explanatory style. 5.Explanatory style was a mediator variable between academic stress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6.Through the cross-validation, the final structural model was of model stability.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made some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counselor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Page generated in 0.0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