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已婚職業婦女之民營化認知與家庭、工作生活意識之研究------以電信機構為例張琤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80年代初期,受到世界各國自由化及民營化思潮的影響,我國於1996年電信三法通過後,並於當年7月1日電信總局正式改制,將電信組織一分為二,一為掌握各項電信監理事務的行政機關----電信總局。另為負責營運電信事業---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隨著電信業務的開放,中華電信公司亦步亦趨的朝電信民營化發展邁進,對於一向工作穩定的公務人員影響顯著,尤其已婚的女性員工對於公務員身分的改變更是極鉅,在此即將民營化的過程中,對員工產生何種衝擊,值得深究。
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針對電信機構內正式公務人員,對於民營化認知及家庭、工作滿意度三大面向加以探討,並分析三者關係,以期了解目前電信機構女性員工對於民營化的認知及家庭、工作生活滿意的看法。其研究對象為大台北地區電信機構已婚職業婦女為主,經由立意抽樣,採問卷調查法,分別抽樣調查中華電信公司及電信總局二個單位,共發出750份問卷,回收673份,扣除無效問卷19份,有效問卷計654份,有效回收率為87.2﹪。研究資料之統計分析,主要採SPSS統計套裝軟體,而所用的統計方法,採次數分配、百分比、因素分析、T檢定、變異數分析、雪費多重比較檢定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
本研究發現有下列四點,敘述如下:
一、個人特質的不同,在家庭生活滿意度六個因素中的差異
1. 年齡不同,僅在親子關係及家事負荷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2. 教育程度不同,僅在家事負荷及家事分工達到顯著的差異。
3. 服務部門不同,僅在親子關係達到顯著的差異。
4. 服務年資不同,在親子關係及家事負荷達到極顯著的差異,而在夫妻相處達到顯著的差異。
5. 職位或資位不同,僅在家事分工達到相當顯著的差異。
6. 每月薪資不同,在親子關係、家事負荷、家事分工達到相當顯著的差異,在親屬關係達顯著的差異,但在其他因素中並未達到顯著的差異。
二、個人特質不同,在工作休閒生活滿意八個因素中的差異
1. 年齡不同,在工作升遷、工作壓力達到極顯著的差異,在工作成就感及彈性工作達到相當顯著差異水準。
2. 教育程度不同,在工作壓力、薪資福利達到相當顯著差異水準,在工作成就感達到顯著的差異,同事情誼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3. 服務部門不同,在工作壓力達到極顯著的差異,而在薪資福利及同事情誼達到顯著的差異。
4. 服務年資不同,在工作升遷、工作成就感、休閒實現及彈性工作達顯著的差異,而在工作壓力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5. 職位或資位不同,在工作升遷達到顯著的差異,在薪資福利達到相當顯著差異水準,而在同事情誼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6. 每月薪資不同,在工作升遷達到顯著差異,在工作成就感及薪資福利達相當顯著差異水準,而在同事情誼達極顯著差異。
三、個人特質不同在民營化的認知七個因素中的差異
1. 年齡不同,在環境適應達相當顯著差異水準,而在保障福利及升遷發展達極顯著差異。
2. 教育程度不同,僅在環境適應及升遷發展達相當顯著差異水準。
3. 服務部門不同,僅在改制衝擊達到顯著的差異。
4. 服務年資不同,在競爭力及保障福利達極顯著差異,而在升遷發展達顯著的差異。
5. 職位或資位不同,僅在競爭力、改制衝擊及保障福利達到顯著的差異。
6. 每月薪資不同,在競爭力達相當顯著差異水準,而在保障福利及升遷發展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四、家庭與工作休閒滿意度有顯著之正相關,但二者與民營化認知並無顯著相關。
本研究在了解已婚職業女性對於民營化認知、家庭與工作休閒生活意識之關係後,並提出建議:1.希望女性員工尋求家人支持協助家事分工2.重視專業技能培養、工作自我調適及重視休閒3.電信機構建立公平升遷制度、工作分配公平4.鼓勵員工進修訓練並建立公司願景5.政府立法保障員工權益6.資本大眾化優惠員工認股,以期達到「三贏」的局面。並藉此研究提出今後研究課題,做為後續研究相關領域的參考。
|
2 |
產業發展與生活意識、警察意象之研究-以警察、公務員、企業從業人員為例曾義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國人生活日趨富裕,連帶地,對生活品質與生活多樣化之要求日益提高。在以往國人以工作為生活重心的傳統價值觀,勢必有所改變,當中休閒與增進健康等活動,溫馨家庭的營造等,將成為國人生活中追求的目標。而研究者從事警察工作多年,由於職務之關係,有機會接觸的對象,從第一線執行勤務的員警至中階幹部等,由於警察勤務性質屬於全時及經常處於高度壓力,致使員警在健康、家庭、休閒等有相當不同的價值觀。在此種受到勤務制約的生活條件下,家庭問題、婚姻生活、身心健康以及壓力抒解等均受到影響。在維持警察身心健康,方能擔負治安維護任務之期許下,預期隨社會不斷發展,警察所扮演的角色也面臨了強烈的衝擊,如何從「管理者」的角色轉變為「服務者」的角色,將是警政工作的重要課題,因此,警察生活意識以及意象之課題,值得深究。
因此,本文旨在探討企業從業人員、公務人員以及警察人員等對工作、家庭、休閒所抱持之價值觀以及對於警察所持之意象。所探討之方向為:(一)不同個人特質的職業生活意識;(二)不同個人特質的家庭生活意識;(三)不同個人特質的休閒生活意識;(四)比較企業從業人員、公務人員以及警察本身對警察意象之異同。
本研究假設:個人特質之不同在工作價值觀、休閒價值觀、家庭價值觀、警察意象等有顯著差異,以及家庭價值、工作價值、休閒價值等三者之間有顯著相關。為驗證這些假設,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在問卷編製過程中,除從文獻探討中獲得問卷基礎外,本研究再採取人類學的深入訪談法,選50名做為訪談對象,訪談資料做為問卷編輯之用,遂編制成「生活意識與警察意象調查問卷」。問卷內容除個人基本資料外,尚有四個依賴變項部分「工作價值觀」、「休閒價值觀」、「家庭婚姻價值觀」、以及「警察意象」等。調查對象之選取,以抽樣方式,分為公務人員,企業從業人員,以及警察等,每一對象各發出300份,總計發出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750份,回收比率83%。
問卷回收後,經統計分析,首先採次數分配與平均數之描述性統計,對於問卷內容做普遍性地描述,進而對「休閒」、「工作」、「家庭」以及「警察意象」量表,進一步利用SAS進行因素分析,從中萃取共同因素,再以變異法作正交轉軸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取艾根值大於1。休閒生活項目當中,計有17個有效項目,從中萃取3個因素,因素1解除壓力;因素2工作調劑;因素3休閒與工作難兼顧。總解釋量66.64%。警察意象項目當中,計有42個有效項目,從中萃取7個因素,因素1勤務貫徹;因素2專業素養; 因素3工作艱辛; 因素4工作倫理;因素5警察形象;因素6社會壓力;因素7服警意願。總解釋量59.37%。婚姻生活計有31個有效項目,從中萃取3個因素;因素1婚姻生活;因素2夫妻一體感;因素3夫妻激勵。總解釋量64.53%。工作價值項目當中,計有37個有效項目,從中萃取6個因素,因素1工作兼顧家庭;因素2工作壓力;因素3工作滿意;因素4工作趣味性;因素5工作公平性;因素6工作自主性。因素總解釋量64.95%。
進而針對這些因素,與個人基本資料進行費雪考驗,以及休閒、婚姻、工作等三個量表之間之相關分析。以對假設進行檢,結果發現:1、個人特質之不同在休閒價值觀有顯著差異,部分修正;2、個人特質之不同對警察意象有顯著差異,部分修正。3、個人特質之不同在婚姻生活價值觀有顯著差異,部分修正;4、個人特質之不同在工作價值觀有顯著差異,部分修正;5、整體休閒、婚姻、工作具有顯著相關方面,休閒生活愈好,工作、婚姻生活也愈好;工作表現愈好,對婚姻生活則無影響。因此,此假設亦未完全成立,部分修正。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十點建議,以供公、私部門及企業參考:(一)經營家庭、遠離工作壓力;(二)貫徹分工、工作休閒均衡;(三)警察勤務、合理安排配置;(四)警察業務、化繁瑣為專業;(五)溫馨生活、有賴休閒調劑;(六)警察形象、有賴大力提升;(七)提昇聲望、吸引菁英從警;(八)落實革新、追求清新形象;(九)有事找警、專業無可取代;(十)增強宣導、由瞭解而參與。
關鍵詞:產業發展、生活意識、警察意象
|
3 |
台灣社會晚婚現象之研究郭暁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現今台灣社會所呈現的晚婚現象,並希望瞭解形成兩性晚婚的可能因素為何。另外,晚婚者在面對單身生活時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感受、對單身生活的認同感、生活壓力等因素類目,亦是希望能進一步認識與瞭解的部分。
本研究的調查方式,是利用研究者自編的『單身者婚姻態度調查問卷』,首先篩選男女填答者的年齡,需符合晚婚條件者,方可作答。其次,再透過滾雪球的抽樣方式,以人工和電腦兩種方式的發放問卷,蒐集相關資料,共計回收385份樣本,男性110份,佔28.6%;女性275份,佔71.4%。經統計分析後,所得發現如下:
一、性別:在我國傳統價值觀念的束縛下,女性仍較男性容易感受到婚姻的壓力。在現今社會,雖然兩性皆能在工作職場中發揮,有所成就,可是女性仍可以感受到單身所帶給自己的壓力,男性在這方面的壓力則較輕。
二、年齡:隨著年歲的增長,會影響個人如何看待「單身」與「結婚」兩者之,。在不同的年齡層之間,亦會產生差異。多半在適婚年齡之際的晚婚者,可能會因父母親友的殷殷關注,而感受到婚姻的壓力,而一旦年齡較長、知道自己的需求後,則能以正向坦然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單身生活。
三、教育程度:接受較高教育程度的晚婚者,對於單身的生活適應狀況較好,並且能在其中得到相當的樂趣。
四、職業:在就業類別項目上,由於公、教人員工作固定,收入穩定的情況下,對生活不至於感到匱乏,而較能享受單身的樂趣。
五、經濟收入:金錢持有的多寡,影響著單身的個人其生活消費的能力。經濟收入高的晚婚者,在金錢豐厚的條件下,可供自己花用與支出的比例提高,間接對單身生活的認同度亦較經濟收入低的晚婚者來得高。
六、居住方式:獨居的晚婚者,由於擁有自己私人的空間,可以善加地規劃個人的生活,避免他人的干擾,達到學習成長的目的,因此,對單身生活的認同度亦較高。反之,與他人共同居住的晚婚者,可能除了個人之外,尚須面對他人的關心與干涉,自處空間狹小,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
七、家中排行:家中排行對於晚婚的影響已較過去沒落許多。傳統香火傳承的觀念雖然仍舊存在,可是已不完全為長子/女的責任,個人對婚姻都有其自我的主張,已經很少為了該理由而進入婚姻之中的。
而根據上述結論,對研究建議如下:
一、給晚婚者的建議:充實自我、開拓視野。除了可以豐富自己的人脈關係之外,也可以避免陷入自怨自艾的孤單情緒當中,單身可以是一個階段、一種狀況,以樂觀開朗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單身生涯,會使自己能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收穫。
二、給父母的建議:避免過渡關心引發的親子衝突,接納與瞭解子女的想法是最好的良方。站在父母的立場,要他們放手不管,實屬困難。但過渡的嘮叨會使子女感受到壓力,形成困擾。因此,適時的溝通,瞭解雙方的想法,才有助於進一步的接納。
三、給學校的建議:健全教育體制的發展,培養正確的性教育知識與態度。讓兩性在求學時期就能夠互相瞭解如何與對方相處、溝通,建設雙方交流的空間與管道,而避免一味的管制與反彈。
四、給工作單位的建議:適時舉辦兩性交流的活動,除了有助於男女雙方的互動外,亦可促成工作上的和諧與互助。
而根據本研究結果,給未來的研究者建議如下:
一、 擴大研究取樣的範圍。擴充地域、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樣本蒐集上的豐富性,避免侷限於某一族群當中,可以對晚婚者有更加完全而充分的認識。
二、 增加研究資料內容的深度。除了利用問卷調查,可以廣博地瞭解晚婚者的想法,但若佐以質性的深度訪談,則可以增加深度上的認識,透過開放性的問題,才能更瞭解晚婚者的內心世界與真實想法。
三、 兩性樣本的均衡。過去,單身的研究多集中於女性,本研究雖加入男性的調查,然因年齡上的設限,樣本資料仍較女性少,因此,未來若有機會,可將樣本集中於男性,瞭解現今男性對婚姻所抱持的看法為何。
|
Page generated in 0.015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