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7
  • 27
  • Tagged with
  • 27
  • 27
  • 27
  • 27
  • 13
  • 10
  • 9
  • 8
  • 7
  • 6
  • 6
  • 6
  • 5
  • 5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在職進修研究生學習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在職進修研究生為例

楊淑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知識經濟概念之興起、政府對回流教育政策之改革,提升了在職進修意願,在職進修人數也日漸增加,在職進修研究生兼具在職者與研究生身份,多重角色的壓力可能使其產生學習困擾,而在職進修研究生對自身學習困擾之瞭解及採取合適的因應策略,亦越顯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職進修研究生學習困擾情況及採行因應策略之情形;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其學習困擾情況及因應策略之差異情況;並分析學習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間的關係,以提供相關教育主管機關或學校、在職進修者及有意進修者面臨學習困擾時為一參考。 本研究參酌相關文獻及資料,以問卷調查及訪談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在職進修研究生,對全體夜間班學生發出36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73份,回收有效率為74.79%;訪談則抽取男、女生各三人,期藉由訪談來強化問卷分析之結論及找出其他學習困擾和可能之因應策略。 研究問卷以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為自變項,考驗不同變項之學習困擾及因應策略是否有顯著差異。所得資料以SPSS 11.0版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分析,得到下列結論: 1.在職進修研究生以女性、31-40歲、已婚者居多,個人需負擔總家用比例 則以需負擔50%以上者最多,共佔58.4%;職業別則以軍公教者居多, 佔80.1%%;工作年資則以滿5年至未滿15年間為最多,佔56.7%; 工作負荷方面則以不需加班及需加班10小時以內者為最多,佔84.1%; 最主要就讀動機則以認知興趣及職業進展二者為最多,佔86.9%。 2.在職進修研究生之學習困擾程度為中等,以學習能力與成就困擾為最高。 3.不同的背景變項會影響在職進修研究生學習困擾感受程度。 4.在職進修研究生最常使用之因應策略為紓解調整策略、積極管理策略。 5.不同的背景變項會影響在職進修研究生因應策略之運用。 6.學習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間僅部分層面具有顯著相關。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供以下建議: 1、對在職進修研究生就讀學校之建議: (1)提供在職進修研究生有關學習之諮詢。 (2)配合在職進修研究生學習所需,延長相關設施開放時間。 2、對在職進修研究生工作單位之建議--鼓勵並支持員工在職進修,促進 單位成長: 在職進修研究生所服務單位,長官及同事對於進修之認同與否,影響在職進修研究生學習困擾程度相當大;雇主應以員工進修可回饋單位之態度來予以進修者鼓勵,並適時予以支援及協助,創造雇主與雇員雙贏之局面。 3、對在職進修研究生及有意進修者之建議: (1)加強與家人、長官及同事之溝通技巧。 (2)瞭解自身學習困擾原因並以正向積極之態度面對學習困擾。 (3)加強自身英文、資訊等基本能力及時間管理技巧。 4、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1)擴大問卷對象以瞭解更多學習困擾與因應策略狀況。 (2)採用縱貫性研究,以瞭解學習困擾及採行因應策略之動態過程。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quire situation of learning disturbanc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in-service graduat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learning disturbanc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in-service graduate students when differing i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rning disturbances of in-servic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to provide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to the cor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for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 when confronting learning disturbances. The study methods were adopted within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subjects are covered 365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by after taking census from the all students. The background i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questionnaire.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are the learning disturbanc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 ANOVA technique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nclusions were made as the follows: 1. Female, 31-40 years old, married, bearing family livelihood, public employee, 5-15 years seniority, to work overtime under 10 hours are the major samples of the in-service graduate students. The major motives of learning are interesting and development of work. 2. The level of learning disturbances for the in-service graduate students is middle ,the most disturbance is learning achievement. 3. The learning disturbances for the in-service graduate students may b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personal-characteristics. 4. The in-service graduate students tend to use various coping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learning disturbances. 5. The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in-service graduate students may b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personal-characteristics. 6.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relations between the learning disturbanc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To sum up,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offers the related references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correlated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2

中年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壓力及其因應方式

王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中年已婚職業婦女為研究對象,進行其生活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旨在探討中年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來源,影響中年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產生的因素,及生活壓力的因應方式。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北部40~60歲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共174人。研究工具除自編之「生活壓力事件量表」外,尚有「壓力因應策略量表」,統計方法採用結構方程模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重覆量數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中年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來源有「生理老化」、「事業發展停滯」、「經濟壓力」、「家庭問題」、「照顧年老長輩」、「退休規劃」六項。 二、 不同「年齡組」之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只有在「經濟壓力」這個生活壓力程度上有顯著差異,其中,前中年期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在「經濟壓力」上,比後中年期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明顯的壓力大。 三、 不同「子女數」之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在各生活壓力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 四、 不同「扶養公婆父母數」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只有在「照顧年老長輩」這個生活壓力程度上有顯著差異,有扶養公婆父母者,在「照顧年老長輩」的生活壓力得分比無扶養公婆父母者高。 五、 不同「社經地位」的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在「事業發展停滯」、「經濟壓力」、「家庭問題」、「退休規劃」的生活壓力程度有顯著差異,其中社經地位最高者在此四項的生活壓力最小;社經地位最低者,在「事業發展停滯」、「經濟壓力」、「退休規劃」此三項生活壓力最高;社經地位次低者在「家庭問題」的生活壓力項目上壓力最高。 六、 中年已婚職業婦女,在面臨「生理老化」、「事業發展停滯」、「經濟壓力」、 「家庭問題」、「照顧年老長輩」、「退休規劃」等生活壓力項目時,會傾向採 取不同的因應策略;此種傾向只有在「退休規劃」的生活壓力項目上會因「年 齡別」而不同。
3

實習教師求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王千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實習教師求職壓力與因應策略的概況,並分析實習教師的人格類型、背景變項、求職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間之關係。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實習教師422人為研究對象,以「人格特質量表」、「實習教師求職壓力量表」、「實習教師求職壓力因應策略量表」為研究工具。所蒐集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實習教師求職壓力感受程度偏高,而最常採用的壓力因應策略為「問題焦點積極因應」,最少採用的策略為「情緒焦點消極因應」。 二、企業家型、旁觀型、審慎型的實習教師求職壓力感受度較低;衝動型、不安全型、盤算型、複雜型的實習教師求職壓力感受度較高。 三、企業家型及複雜型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問題焦點積極因應的策略;衝動型和不安全型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問題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企業家型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情緒焦點積極因應的策略;不安全型和衝動型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情緒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 四、女性和小學學程實習教師求職壓力感受度較高。 五、男性實習教師較常採用情緒焦點積極因應的策略;主修教育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問題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小學學程實習教師較常採用問題焦點消極因應和情緒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 六、求職壓力與問題焦點積極因應、問題焦點消極因應以及情緒焦點消極因應之間存有正相關的關係。 七、教育背景為輔修教育的實習教師,高求職壓力者比中、低求職壓力者較常採用情緒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同樣為低求職壓力的實習教師,教育背景為主修教育者比輔修教育者較常採用情緒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 八、旁觀型的實習教師,其求職壓力與問題焦點積極因應、問題焦點消極因應存有正相關的關係;不安全型、審慎型、享樂型、企業家型和複雜型的實習教師,其求職壓力與問題焦點積極因應之間存有正相關的關係;盤算型和衝動型的實習教師,其求職壓力與問題焦點積極因應、情緒焦點消極因應存有正相關的關係。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果,對教育行政當局、師資培育機構、實習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實習教師、求職壓力、因應策略、人格類型
4

環境變化、組織資源與經營理念對組織因應策略之影響---近五年台灣DRAM晶圓廠之個案探討

林士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DRAM晶圓廠目前所面臨的經營環境完全不是企業本身所能掌握的,但從發展的過程、歷史的軌跡及可能的演變,可觀察到台灣各晶圓廠,其實早已蘊釀且發展出”符合”自己的策略。本研究從基本供需問題為出發點,以影響決策之所處經營環境為背景,發現三點結論:第一、資源受限,限定策略彈性:台灣DRAM業者,在進入產業後因產能與資源有限,使經營規模受到限制,往往面臨環境變化時,用以抗衡變化的資源限制了策略彈性,也弱化應變的企業能力,半導體晶圓廠需要規模經濟藉以配置資源來因應變革,那一個晶圓廠在成長過程中的資源彈性越大(如組織資源之產能擴張、資產、能力交互運用),企業日後的發展就易順遂;第二、企業經營者有其絕對的影響力,影響企業存活的手段:企業經營者在面對策略決策點時,誰的洞悉力夠、誰較有見解、誰愈能分辨產業潮流觀念的真偽(如十二吋廠趨勢)、誰具備較高風險承擔的能力,誰就能帶領企業走向活路,經營者的策略執著與一定程度的策略彈性同等重要,但在缺乏策略彈性及企業能力被弱化的前提下,很難兼顧到既要營運卓越,又要技術創新,遑論做好整合的工作,唯一可確定的是,企業領導人務必要求變、要創新,以求企業之生存;第三、策略聯盟合作模式:為了彌補前兩點的不足,台灣DRAM業者勢必要與產業內的佼佼者合作,不論技術研發、產能分享或分擔風險,誰的組合最好,誰就能勝出。至於選擇何種技術研發標的(即企業能力)、如何尋找好的技術合作夥伴、如何集中資源即時開發、並進一步擴大產品線組合規劃以回收投資或避開風險,是每一個台灣DRAM晶圓廠過去幾年來走過的歷程,也是未來幾年在思考企業策略時的必要方向。
5

國中生親子衝突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張怡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性別、排行、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親子衝突議題及親子衝突因應策略之關係。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台灣地區(不含離島)的國中學生共799人為研究對象,以「父母管教方式量表」、「親子衝突議題量表」、「親子衝突因應策略量表」為研究工具。所蒐集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當前國中生親子衝突議題以課業、個性、父母行為最高。 2.當前國中生面對親子衝突時採取積極策略、忍耐策略的頻率高於消極策略。 3.國中男生與父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女生 4.男生為課業及偏差行為議題與母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女生,女生為社交議題與母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男生。 5.獨生子女為母親行為議題與母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排行中間的子女。 6.來自單親父親家庭的國中生與父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來自雙親家庭者。 7.父母管教方式不同,國中生親子衝突頻率有顯著差異:大致而言,父母採用「專制權威」管教方式者,衝突頻率高於「忽視冷漠」、「寬鬆放任」者。 8.國中男生在父子衝突中採用積極策略的頻率顯著高於女生。 9.來自單親母親家庭的國中生在母子衝突中採用積極策略的頻率顯著高於來自雙親家庭者。 10.父母管教方式不同,國中生親子衝突因應策略有顯著差異:父母採用「開明權威」、「寬鬆放任」管教方式者,使用積極策略較高;父親採用「開明權威」管教方式者,使用消極策略較低;父母採用「開明權威」、「專制權威」管教方式者,使用忍耐策略較高。 11.親子衝突頻率與消極策略間具有中度正相關。 12.國中生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親子衝突議題與因應策略間具有顯著典型相關:大致而言,父母愈採用「開明權威」管教方式,國中生愈會採用積極策略因應。
6

非主管人事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處為例 / The Work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Rank-and-file Personnel Staff : A Case Study of Personnel Department in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林以捷, Lin,Yi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處之非主管人事人員為研究對象,主要目的在探討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人員工作壓力之來源類型,並提出紓解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人員工作壓力之具體因應對策。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為質化研究之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並以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處8位非主管人事人員作為訪談對象,透過分析訪談資料,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人員感受到相當程度之工作壓力。 二、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人員工作壓力來源類型可分為三種:(一)與組織有關之工作壓力(二)與工作本身有關之工作壓力(三)與個人有關之工作壓力。 三、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人員會綜合使用「問題焦點因應策略」及「情緒焦點因應 策略」。 四、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人員在處理與組織、工作本身有關之工作壓力時,會綜合使用「問題焦點因應策略」及「情緒焦點因應策略」;處理與個人有關之工作壓力時,會單獨使用「問題焦點因應策略」。 五、行政院主計總處人事人員可運用適當因應策略紓解工作壓力。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實務參考。 關鍵字:人事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 / This study takes the Rank-and-file Personnel Staff in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as the object to discuss what types of work stress they face and post the coping strategies. It mainly apply Qualitative Research’s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analyze interview data of 8 Rank-and-file Personnel Staff of Personnel Department in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1.Staff in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are under certain degree of work stress. 2.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work stress:A. Organization-related、B. Work-related、C.Person-related. 3.Staff in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multiply apply strategies of 「Problem-focus Coping Strategies」and 「Emotion-focusCoping Strategies」 4.Staff in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multiply apply strategies of 「Problem-focus Coping Strategies」and「Emotion-focus Coping Strategies」to deal with Organization-related and Work-related work stress;individually apply「Problem-focus Coping Strategies」to deal with Person-related work stress. 5.Staff in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are able apply coping strategies to release work stres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e essay is advised for reference to actual situation. Keywords:Personnel Staff,Work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7

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對促進大學生 幸福感影響之研究 / The stud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 effects for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well-being

林威廷, Lin, We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對大學生正向心理的影響,以及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正向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受試者為國立政治大學的大學生,有效樣本為130人。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施以情緒溫度計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臺灣憂鬱情緒量表、臺灣正向比量表、臺灣巔峰幸福感量表、靈性幸福感量表、正向因應策略量表及心理資本量表,並蒐集前測與後測資料。資料分析方法包含:成對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內容分析法及結構方程式模型。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前、後測方面 (一)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分量表之「社會幸福感」及「情緒幸福感」、「情緒刻度」、「快樂時間」、「持平時間」、「正向因應策略」、「巔峰幸福感」、「巔峰幸福感」分量表之「正向機能」及「正向情緒」、「靈性幸福感」、「靈性幸福感」分量表之「團體靈性幸福感」、「環境靈性幸福感」及「超然靈性幸福感」、「正向比」、「心理資本」、「心理資本」分量表之「復原力」、「希望」及「樂觀」上有顯著差異。 二、在背景變項方面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正向心理介入方案」上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性別大學生在「負向情緒」上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各背景變項上皆無顯著差異。 三、在結構模式方面 (一)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對正向因應策略有直接正向效果。 (二)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對主觀幸福感有直接正向效果。 (三)正向因應策略對主觀幸福感有直接正向效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針對高等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positive coping strategi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130 college students sampled from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data were both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the Emotional Thermometer Scal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the Taiwan Depression Scale, the Taiwan Positivity Scale, the Taiwan Flourishing Scale, the Spirituality Well-Being Scale, the Positive Coping Scale, and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Moreover, the data analysis was based on paired-samples t-test,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SEM. The main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bout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1.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ial well-being, emotional well-being, emotional degree, happy time, balanced time, positive coping strategy, flourishing well-being, positive function, positive emotion, spirituality well-being, group-spirituality well-being, environment-spirituality well-being, super spirituality well-being, positivity, psychological capital, resilience, hope, and optimism. About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1.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2.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 3.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cor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About the structural model: 1.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had positive influence on positive coping strategy directly. 2.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had positive influ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3. Positive coping had positive influ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this study, direc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suggested.
8

北部地區總務主任壓力之研究

吳忠道, WU, CHUNG-DOW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北部五縣市國民中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的現況。以北部五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總務主任為問卷普查對象,共回收214份有效問卷,以SPSS12.0視窗中文版進行資料分析,再施以半結構式訪談,以輔助調查研究之不足,根據分析結果與訪談所得,提出建議。本研究之結論: 一、北部五縣市國民中學總務主任整體的工作壓力感受,屬於中等程度以上,對因應策略的使用狀況偏高。 二、在不同背景變項與工作壓力的關係上: (一)「30歲以下」的總務主任其工作壓力感受較強。 (二)「30歲以下」的總務主任其工作壓力感受較強。 (三)未婚總務主任所感受到的壓力,高於已婚的總務主任。 (四)「任總務主任年資未滿1年」的總務主任工作壓力感受較強。 (五)教育背景不同的總務主任工作壓力有差異。 (六)「偏遠地區」的總務主任工作壓力感受較強。 (七)「12班以下」的總務主任工作壓力感受較強。 三、不同背景的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壓力因應策略分析: 壓力因應策略的使用上,不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背景、任總務主任年資、學校所在地以及學校班級數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異。 四、不同壓力感受的總務主任壓力因應策略的分析:   工作壓力各層面感受高壓力組的總務主任在因應策略使用的得分顯著高於低壓力組。 最後依據上述的發現與結論,提出對國中總務主任、校長、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國中總務主任的建議 (一)增長專業知能,加強專業進修。 (二)落實權責分明,明確職務代理。 (三)強化工友技能,提昇工作績效。 (四)善用壓力對策,化壓力為助力。 二、對校長的建議 (一)訂定輪調制度,增進凝聚力量 (二)建立領導風範,加強溝通授權。 (三)運用獎勵措施,激發工作潛能。 (三)營造優質環境,減少雜務干擾。 三、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修定相關法令,合理配置人力。 (二)加強知識管理,提升行政品質。 (三)成立營繕機構,專責辦理採購。 (四)建立人力資源,因應人力精簡。 (五)精簡公文報表,強化統合視導。 (六)開辦知能研習,增長專業知能。 / A Study on the Job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in Northern Taiwan county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job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y of the high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in Northern Taiwan county. This study adopted both of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stated above. The focus group included 214 junior high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in Northern Taiwan county . Four major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Perception of job stres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was above average. The coping strategies were used more frequently. 2.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job stress: (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sensitivity with job stress between directors in gender (2) In “ job stress”, the directors of less 30 years old had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e directors of 41-50 years old . (3) In “ job stress”, the directors of less one year experience had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e directors of 5-8 years experiences. (4) In “ job stress”, the single directors had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e married directors. (5) The job stress that junior high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differs from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6) In “ job stress”, the directors of remote districts had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e directors of towns and villages . (7) In “ job stress”, the directors of less12 numbers of classes of the school had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e directors of over 60 numbers of classes of the school . 3. Analyzing coping strateg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ways of coping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in gender,age,marriage,educational backgrounds,years of service,service area,size of school enrollment. 4.Analyzing coping strategy of the directors with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job stress: In coping strategy, the groups with higher sensitivity about “job stress ” got higher point than the groups with lower sensitivity.
9

中國大陸新頒「勞動合同法」之影響及企業因應策略研究

劉正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8年,作為大陸勞資關係領域最重要的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將重構大陸勞資關係,影響到產業投資等實體經濟領域,並對社會關係、政治進程產生明顯影響。雖然,「勞動合同法」的意義在大陸官方被極力宣揚,但其在民間卻獲得兩種不同的聲音。普通勞動者以及他們的代言人均高度贊揚這部法律的救濟作用,將扭轉普通勞動者目前的弱勢地位;而企業主、資方代表和他們的擁護者則嚴厲批評法律的矯枉過正的做法,聲稱對勞動者的過度保護將極度損害企業投資方的利益,也有可能造成勞動者的惰性,實際上是一種不當保護,最後將會造成勞動者和企業主的雙輸局面。 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於通過對勞動合同的立法背景、理由、主要內容的梳理,探討新頒「勞動合同法」對企業微觀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以及宏觀的營運戰略的影響,並提出筆者的建議。構成本文的主體內容將包括四個部分,即背景、內容、影響與應對策略。在背景部分,將主要闡述新頒「勞動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及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等內容,了解「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理由和目的。隨後,將著重分析「勞動合同法」相對於以前的「勞動法」在規範勞動關係方面的重要變化和其主要內容。在第三部分,將是為應對「勞動合同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方面進行的調整。當然這種調整會對企業的多方面造成影響,因此在詳細評估這種影響後,本文提出了企業經營管理三種策略調整模式:「改革模式」、「創新模式」和「保守模式」,並認為台資企業目前可以選擇的是改革和創新模式。
10

政治風險管理及因應策略之研究 / Political Risk Managemenet and Respondent Strategies

林怡宏, Lin, Yi-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比較利益法則下的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的蓬勃發展,使得企業全球化已是一不可避免的趨勢。企業從事海外活動時,對企業在當地營運有最直接影響者,首推「政治風險」。事實上,政治風險的重要性,正隨著國際事件的不斷發生與企業走向國際化而日形重要。台灣的政治地位非常敏感,我國廠商有部份的海外投資活動因而受到影響,然國內對政治風險議題之研究尚不多見,因此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之方式,將廠商面臨政治風險時之管理及因應策略作一較深入之探討,以期能針對政治風險管理提出「通用型」及「專用型策略」,供企業從事海外投資活動時之參考。   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企業界對「政治風險」的觀念,多數似乎仍侷限於與政治及政策變動有關之議題,而未將社會情勢及國際關係包含進去。   (二)企業對「政治風險」的看法,仍以負面影響為主,未考慮到其對企業可能帶來之正面效益。   (三)「價值鏈的切割」、「設立隔絕機制來阻絕風險」等之細部作法,以往的文獻尚未提及,但此舉卻可有效地管理政治風險。此外尚有一些細部作法,均可提供有意從事海外投資活動之廠商作參考。   (四)企業會在可承受之範圍內,以降低其他可控制之風險(如經濟性風險、管理風險等),來增加其因應政治風險之餘裕能力,並藉此降低總風險。   (五)本研究亦發現,國際關係對投資目標國的選擇有重大影響,且不僅止於母公司所在之母國、子公司所在之地主國的國際關係,事實上,銷售目標國與生產國之關係亦有顯著的影響。   (六)在個案訪談過程中,可發現業界對政治風險課題的關注程度,顯然仍較其他功能性政策(如行銷、生產、財務等)為低。一方面固然由於政治風險屬新興的研究課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台灣企業國際化程度尚不深,而缺乏處理政治風險之經驗所致。   (七)政治風險之因應策略,若依廠商進入投資前與進入投資後來區分.可分為以下兩大類:(1)進入前策略:包括「慎選投資地點」、「投保政治險」、「調整進入策略」等;(2)進入後策略:包括「收集資訊」、「遵循當地法令」、「塑造企業形象」、「建立網路關係」、「保持政治中立」、「聘請當地人參與董事會」及「不斷引進新技術/新產品」等。   (八)若將政治風險的因應策略按「通用型」及「專用型」區分,則可區分如下:(1)通用型策略:包括「階段性投資」、「分散投資地點」、「慎選投資地區」、「降低其他風險」、「抵定應變計劃」、「本土化」,及「投保政治險」;(2)專用型策略:包括「建立網路關係」、「租賃廠房」、「建立隔絕機制」、「以夷制夷」、「與當地企業/政府合資」、「慎選外派員工」、「預設備用產能」、「價值鏈的切割」,及「增強企業本身議價力」等。

Page generated in 0.04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