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北地區正常與犯罪少年父母管教態度之比較研究蘇發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 |
我國父母管教方式之整合分析研究 / A Meta-analysis of Parenting Styles of Taiwan藍宇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影響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中介變項,經運用質性整合分析,獲得所需資料,分別說明如下:
一、幕後推手1號為情緒
二、幕後推手2號為溝通
三、幕後推手3號為自我控制
四、幕後推手4號為自我概念
五、幕後推手5號為完美主義
六、幕後推手6號為文化
七、幕後推手7號為其他,包含子女滿意度、挫折感、人際智能、同儕關係、同理心、父母社經地位、人格特質、尊重等。
本研究並根據上述發現進一步發展『幕後推手概念圖』,最後,提出未來研究發展之建議。
|
3 |
國中教師管教方式代間傳遞模式之相關因素探討孫旻儀, Sun, Min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瞭解教師管教方式的代間傳遞情形以及探討相關影響因素,乃以國中教師1290人為研究對象,再採用教師管教方式及滿意度量表、父母管教方式及滿意度量表、教師管教信念量表及教師自陳管教方式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t考驗、結構方程模式、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 目前國中教師知覺上一代施予的管教方式方面,有傾向「要求」較低、「反應」較高的情形,教師對上一代施予之管教方式的滿意度,亦有傾向高滿意度的情形。
(二) 教師管教信念有傾向人本主義取向的情形。
(三) 當前國中教師所採用的管教方式方面,有傾向「要求」較低、「反應」較高的情形。
(四) 不同性別國中教師採用管教方式與其知覺上一代(包括父親、母親以及重要教師)施予之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
(五) 教師所採用的管教方式與過去受到的管教經驗有顯著的相關存在。
(六) 上一代(包括父親、母親、重要教師)施予之管教方式、教師的管教信念、對上一代管教方式的滿意度及教師的性別等變項,皆能有效預測教師會採用的管教方式。
(七) 教師管教方式的代間傳遞模式有良好的適配度。
(八) 不同性別的教師管教方式代間傳遞模式並不相等。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相關實務工作及研究的參考。
|
4 |
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與青少年價值觀關係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olescents values, parenting style and associates relations of adolescents陳慧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瞭解北台灣地區青少年之價值觀表現與性別、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之間的關係,乃以台北市及新北市共6所高中、高職之在校學生共381人爲研究對象,採用個人基本資料表、國中生價值觀問卷、父母管教方式問卷及同儕關係問卷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在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考驗、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青少年在各方面的價值觀皆相當的重視,其中最重視的為情感價值觀,而對職業價值觀的重視則較低。
二、青少年知覺以採用「寬鬆放任」型為最多,「忽視冷漠」型者最少。至於母親管教方式,青少年知覺以採用「專制權威」型為最多,而「開明權威」型為最少。
三、青少年之整體同儕關係有良好之表現,而在「信賴度」及「自我揭露度」之表現尤佳。
四、女性青少年比男性青少年較重視「心理價值觀」。
五、不同性別青少年的同儕關係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六、整體青少年之同儕關係與「生理價值」、「心理價值」、「人生價值觀」、「人際價值」、「情感價值」和「道德價值」皆有顯著相關的存在。
七、在「生理價值觀」方面,會因母親採用之管教方式不同而有差異存在,即母親採用開明權威管教方式比採用專職權威、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管教方式,男生青少年會表現出較爲重視生理價值觀。
八、父親採用管教方式不同,即父親採用開明權威及寬鬆放任管教方式,相較于專制權威及忽視冷漠之青少年,在「心理價值觀」及「道德價值觀」有顯著差異存在。
九、「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生理價值觀」、「心理價值觀」、「人際價值觀」、「情感價值觀」、「道 德價值觀」及「人生價值觀」之預測力从1.9%至24.2%之間。
十、母親「開明權威」的管教方式對青少年的「生理價值觀」、「心理價值觀」及「職業價值觀」之預測力從3.3%至4%之間。
十一、母親「專制權威」管教方式對青少年的「人際價值觀」、「情感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之預測力從1.4%至2.8%之間。
十二、母親「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對女生青少年的「心理價值觀」之預測力為3.9%。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相關實務工作及研究之參考。
|
5 |
國中生親子衝突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張怡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性別、排行、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親子衝突議題及親子衝突因應策略之關係。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台灣地區(不含離島)的國中學生共799人為研究對象,以「父母管教方式量表」、「親子衝突議題量表」、「親子衝突因應策略量表」為研究工具。所蒐集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當前國中生親子衝突議題以課業、個性、父母行為最高。
2.當前國中生面對親子衝突時採取積極策略、忍耐策略的頻率高於消極策略。
3.國中男生與父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女生
4.男生為課業及偏差行為議題與母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女生,女生為社交議題與母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男生。
5.獨生子女為母親行為議題與母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排行中間的子女。
6.來自單親父親家庭的國中生與父親發生衝突的頻率顯著高於來自雙親家庭者。
7.父母管教方式不同,國中生親子衝突頻率有顯著差異:大致而言,父母採用「專制權威」管教方式者,衝突頻率高於「忽視冷漠」、「寬鬆放任」者。
8.國中男生在父子衝突中採用積極策略的頻率顯著高於女生。
9.來自單親母親家庭的國中生在母子衝突中採用積極策略的頻率顯著高於來自雙親家庭者。
10.父母管教方式不同,國中生親子衝突因應策略有顯著差異:父母採用「開明權威」、「寬鬆放任」管教方式者,使用積極策略較高;父親採用「開明權威」管教方式者,使用消極策略較低;父母採用「開明權威」、「專制權威」管教方式者,使用忍耐策略較高。
11.親子衝突頻率與消極策略間具有中度正相關。
12.國中生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親子衝突議題與因應策略間具有顯著典型相關:大致而言,父母愈採用「開明權威」管教方式,國中生愈會採用積極策略因應。
|
6 |
父母管教方式、自我認同 與青少年自我中心關係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ing method,self-identity and the adolescent egocentrism李盈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暸解北台灣地區高中生之自我中心表現與性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認同間的關係,乃以台北市及新北市共5所高中、高職學校之學生466人為研究對象,再採用個人基本資料問卷、「青少年自我中心量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自我認同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高中生的自我中心傾向、假想觀眾特徵及個人神話特徵皆略高於中等。
二、高中生知覺父親所採用的管教方式以「專制權威」型為最多,其次則為「寬鬆 放任」型,而最少採用的管教方式為「忽視冷漠」型。
三、高中生知覺母親所採用的管教方式以「寬鬆放任」型為最多,其次則為「專制權威」型,而最少採用的管教方式為「忽視冷漠」型。
四、高中生的自我認同傾向以「認同遲滯」型為最多,其次則為「認同混淆」型,而最少傾向於「認同預定」型。
五、不同性別高中生的「整體自我中心」及「假想觀眾」特徵無顯著差異存在。但「個人神話」特徵有顯著差異存在,男高中生比女高中生會有較多的「個人神話」特徵表現。
六、男高中生知覺父母採用最多的管教方式類型為「專制權威」,而女高中生則為「寬鬆放任」。
七、女高中生傾向「認同遲滯」型的多於男高中生;男高中生傾向「認同有成」型、「認同混淆」型及「認同預定」型的多於女高中生
八、性別與父母管教方式並不會交互影響高中生的「整體自我中心」表現、「假想觀眾」特徵及「個人神話」特徵。
九、父母採用不同之管教方式,整體高中生的「假想觀眾」特徵及「個人神話」特徵有顯著差異存在:
1. 父親或母親採用「開明權威」及「專制權威」的管教方式,比採用「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高中生會越常顯露出「假想觀眾」特徵。
2. 父親採用「忽視冷漠」的管教方式,比採用「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高中生會越常顯露出「假想觀眾」特徵。
3. 父親或母親採用「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比採用「開明權威」及「專制權威」的管教方式,高中生會越常顯露出「個人神話」特徵。
4. 父親採用「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比採用「忽視冷漠」的管教方式,高中生會越常顯露出「個人神話」特徵。
十、 性別與自我認同並不會交互影響高中生的「整體自我中心」表現、「假想觀眾」特徵及「個人神話」特徵。
十一、自我認同類型不同之高中生的「整體自我中心」表現、「假想觀眾」特徵及「個人神話」特徵有顯著差異存在:
1.自我認同類型傾向「認同有成」型及「認同遲滯」型的高中生,比「認同混淆」型者,較常顯現出自我中心的表現。
2.自我認同類型傾向「認同遲滯」型的高中生,比「認同混淆」型及「認同有成」型者,較常顯現出「假想觀眾」的特徵。
3.自我認同類型傾向「認同有成」型的高中生,比「認同遲滯」型及「認同混淆」型者,較常顯現出「個人神話」的特徵。
十二、整體高中生的「認同有成」、「認同遲滯」之自我認同傾向及父親採用「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等變項,為預測高中生「整體自我中心」表現、「假想觀眾」特徵及「個人神話」特徵的重要變項,預測力分別為12.7%、14.3%及14.7%。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相關實務工作及研究的參考。
|
7 |
通勤家庭中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互動關係與子女憂鬱及焦慮表現之相關鍾筱萍, Chung, Hsiao-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解目前我國通勤家庭概況,以及通勤家庭中父母管教方式(要求、反應)、親子互動關係(身體互動、心理互動)和子女憂鬱、焦慮行為表現的差異。乃以國民中學學生共1229人為研究對象,蒐集到113份有效通勤樣本,採用個人基本資料表、家庭社經地位調查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親子互動關係量表、柯氏性格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Scheffe’事後考驗、多元逐步迴歸法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1、 通勤家庭樣本數約為全部樣本9%左右,其中父親通勤佔全數樣本4.5%,母親通勤佔2.1%,父母皆通勤佔2.6%。樣本男女比例平均。父親多從事工商業,而母親多為無業或家庭主婦等工作。
2、 在「父親通勤」、「母親通勤」、「父母皆通勤」等家庭中,子女與父母親的心理互動皆少於「父母皆不通勤」的家庭。
3、 在「父親通勤」家庭中,父親對子女行為表現的要求較少於「父母皆不通勤」的家庭。子女與父親的心理互動,及與母親的身體互動關係,和其憂鬱表現間,存有顯著負相關。
4、 在「母親通勤」家庭中,母親對子女的反應較少於「父母皆不通勤」或「父母皆通勤」的家庭。對子女行為的要求,較少於「父母皆不通勤」的母親。母親對子女行為的反應程度和其憂鬱表現間,存有顯著負相關的關係。子女與父親的心理互動,與其憂鬱表現間,存有顯著負相關。子女與父親的心理互動及與母親的心理互動和子女焦慮行為表現間,存有顯著負相關。
5、 在「父母皆通勤」家庭中,子女與母親的心理互動,與其憂鬱表現間,具有顯著負相關。
6、 就全體通勤家庭而言:母子心理互動和父子心理互動為預測子女憂鬱行為(總異量13.8%)、焦慮行為(總變異量7.4%)的重要變項。
7、 就「父親通勤」家庭而言:(1)通勤間距、母子(女)心理互動為預測子女憂鬱行為(總變異量14.6%)、焦慮行為(總變異量14.1%)的重要變項%。
8、 就「母親通勤」家庭而言:(1)母親對子女行為表現的要求及反應為預測子女憂鬱行為(總變異量40.2%)的重要變項。(2)父子(女)心理互動、母親的反應為預測子女焦慮行為(總變異量45.1%)的重要變項。
9、 就「父母皆通勤」家庭而言:母子心理互動為預測子女憂鬱行為(14.2%)的重要變項。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針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未來研究方向等四方面,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及父母管教、親子互動等親職教育方案規劃的參考。
|
8 |
家庭因素、負向特質與自殺危險性關係之研究--以國中生為例 / Family Factors, Negative Traits and Suicidal Risk : The Examp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王智璿, Wang, Chih-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研究目的希望瞭解家庭因素與自殺危險性之間的關係是否為透過負向特質為中介變項的間接影響路徑,抑或是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路徑俱備。依據過去的研究,取自尊與問題解決能力為個體負向特質向度,以及與自尊、問題解決能力有關的家庭因素:家庭僵化、父母管教態度(嚴格,高期望、過度保護)與溝通為家庭因素的向度,以自殺危險性為探討的依變項,進行線性結構關係模式分析(LISREL)。
本研究以台北市信義區某國中一、二年級共411位男女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中一年級學生有190位,二年級學生221位,男生212人,女生199人,依研究變項選取已編製好且符合的量表為測量工具:包括父母管教態度量表、親子關係量表、親子溝通量表組合成「家庭分量表(一)(二)」,家庭適應與凝聚力量表為「家庭特性分量表」,自尊量表為「自我特質分量表(一)」,問題解決量表為「自我特質分量表(二)」,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為「生命興趣探索量表」。資料收集後以LISREL7為統計工具進行分析。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家庭因素對自殺危險性而言,包括了直接影響與透過負向特質的間接影響,且家庭因素對自殺危險性的解釋力與預測力比負向特質大,顯示直接影響的效果比間接影響的效果要來得大。
此外,研究結果亦顯示將家庭因素不同向度獨立出來成為獨立的變項,來探討其與負向特質、自殺危險性之間的關係,可以得到對自殺危險性而言較好的解釋模式。顯示不同家庭因素的向度對自殺危險性有不同的影響方式,其中家庭僵化透過負向特質對自殺危險性有間接影響的效果,而父母管教態度的嚴格與高期待,對自殺危險性有直接的影響力。進一步探討父親與母親不同的管教態度與溝通對於青少年自殺危險性之間的關係為何,結果顯示父親過度保護透過負向特質,間接影響個體自殺危險性,而母親嚴格與期待的管教態度對個體而言,可以直接影響自殺危險性,也可透過負向特質間接影響自殺危險性。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relationships of family factors, negative traits and suicidal risk and if the negative traits were the mediators between family factors and suicidal risk. This study predicted family factors indirectly affect suicidal risk. If not, the family factors would hav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s on suicidal risk.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researcher took the family rigidity and child-rearing attitudes as the family factors, and the self-esteem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s the negative trait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as suicidal risk. The study applied the Linear Structure Relation(LISREL)to test its fitness.
The 411 subjects wer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sin-I area in Taipei City, including 212 boys and 199 girls.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s were the Child-Rearing Attitudes Scale, the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 II,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the Personal Problem-Solving Scale, and the Suicidal Risk Scale.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LISREL 7.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family factors affected suicidal risk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 terms of suicidal risk, the family factors were more predictive than negative traits. Besides, the present study also found that it would be a better model if taking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family factors as individual variables. And the different variables affected suicidal risk in different ways. The family rigidity indirectly affected suicidal risk through negative trait, and the sternness and high expectation attitudes of parents directly affected suicidal risk. Moreov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paternal and maternal child-rearing attitudes that affected suicidal risk. Paternal overprotection indirectly affected suicidal risk through negative trait. The sternness and high expectation of maternal attitudes affected suicidal risk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
9 |
青少年氣質與父母管教態度對親子關係之影響 / The Effects of Adolescent Temperament and Parenting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賴嘉凰, Lai, Chia-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在探討青少年氣質和父母管教態度對親子關係之影響。研究以台北縣市國中一、二年級學生為對象,共計578人。經「青少年氣質量表」、「父母管教態度問卷」、「親子關係問卷」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的資料以描述統計、變異數分析和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為:不論男生或女生,父母親的引導態度、子女的工作取向度及母親的放任態度均能有效預測親子關係;男生的反應強度和適應度亦能有效預測親子關係;而女生則是注意力分散度、情緒本質能有效預測親子關係。同時,氣質類型和母親管教態度類型對親子關係的影響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其中子女氣質為活潑開朗型且母親管教為權威型和引導型,其親子關係較好;子女的氣質為貫徹始終型且母親管教為回收愛型和引導型,其親子關係較好;其餘氣質類型和母親的引導型配對,其親子關係亦較好。且不同氣質類型在親子關係上有顯著的差異;不同父母管教類型在親子關係上亦有顯著的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家庭教育中父母管教態度與子女氣質適配,以及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dolescent temperament and parenting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The samples of this study include 578 subjects from ten junior-high schools in Taipei area. Three study instruments are adolescent temperament scale, parenting questionnaires,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questionnaires. Analyses include ANOVA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are: no matter what boys or girls they are, parent's induction, adolescent task orientation and permissiveness temperament can predict effectivel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boy's Intensity and adaptability temperament can predict effectivel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so can girl's distractibility and mood. Simultaneously, interaction beween types of temperament and types of mother's parenting affect remarkabl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dolescent with vigorous temperament type and mother with power assertion or induction parent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would be better; adolescent with constant temperament type and mother with love withdrawal or induction parent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would be better; and adolescent with any other temperament types and mother with induction parent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would be better. And also, types of temperament are remarkably difference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s well as types of parenting are remarkably difference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its for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temperament in family education, and suggestions in future study are proposed.
|
10 |
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與人格適應之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Birth order and parent rearing attitude on children social interest and personal adjustment莊千慧, Chuang, Chian Hue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瞭解出生序〈老大、中間子女、老么、獨生子女〉與父母管教態度〈拒絕、嚴格、溺愛、期待、矛盾、紛歧〉對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之影響,本研究以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高雄縣等共五所國民小學四、五年級兒童共791人為研究對象,運用個人基本資料、兒童社會興趣量表、父母管教態度測驗及小學人格測驗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主要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出生序其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皆無顯著差異存在;而女生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皆比男生高。在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之影響方面,發現父母親拒絕、溺愛、母親紛歧及父親矛盾的管教態度皆可有效預測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其解釋量為12%及32%。其中父母親拒絕及母親紛歧的管教態度與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呈負向關係,而父母親溺愛及父親矛盾的管教態度則與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呈正向關係。再者,兒童的社會興趣與其人格適應呈正相關。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父母親宜透過各種學習管道,以建立正確的管教態度及方法,並加強親子間的溝通,以利子女的社會興趣及人格的發展。
|
Page generated in 0.016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