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學生對各種工作條件的重視程度: 不同職業人格類型、性別、性別角色、家庭社經地位之比較沈岱華, SHEN, DA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暸解職業人格類型、性別、性別角色、以及家庭社經地位等因素與我國大學生對各種工作條件重視程度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十所公私立大學院校文、法、商、理、工、農、醫、教育、傳播、藝術十學院學生724 名男女學生。研究工具係「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之因素研究問卷」,其內容包括:(1 )基本資料,主要調查校、院、系級別、以及年齡、性別、家庭社經地位;(2 )以「性別角色量表」測量性別角色類別;(3 )以「職業選擇量表」調察研究對象在選擇職業時對各工作條件的重視程度;(4 )「以職業探索量表」測量職業人格類型。問卷調查蒐集之資料,經剔除資料不全者後,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處理,結果發現:(1 )職業人格類型與性別、性別角色及家庭社經地位在工作環境、個人因素、工作聲望、工作特性等條件上皆沒有顯著交互作用存在。(2 )職業人格類型中的社會型較企業型重視工作特性方面工作條件。(3 )女性較男性重視工作條件方面工作條件。(4 )女性化及兩性化者較男性化及未分化者重視工作環境與工作特性兩方面工作條件;兩性化者較女性化、男性化及未分化者重視個人因素與工作
聲望兩方面工作條件。(5 )低社經地位者較高社經地位者重視工作環境方面工作條件。(6 )不同職業人格類型、性別、性別角色及家庭社經地位者對二十八個工作條件重視程度的等級排序顯示出極高的一致性。(7 )職業人格類型中的社會型與企業型,以及事務型與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在十四個全體受試最重視之工作條件的等級排列有差異存在。(8 )男女在十四個全體受試最重視之工作條件的等級排列相當一致。(9) 女性化與男性化及兩性化在十四個全體受試最重視之工作條件的等級排列有差異存在。(10)高、中、低家庭社經地位在十四個全體受試最重視之工作條件的等級排列相當一致。
|
2 |
實習教師求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王千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實習教師求職壓力與因應策略的概況,並分析實習教師的人格類型、背景變項、求職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間之關係。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實習教師422人為研究對象,以「人格特質量表」、「實習教師求職壓力量表」、「實習教師求職壓力因應策略量表」為研究工具。所蒐集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實習教師求職壓力感受程度偏高,而最常採用的壓力因應策略為「問題焦點積極因應」,最少採用的策略為「情緒焦點消極因應」。
二、企業家型、旁觀型、審慎型的實習教師求職壓力感受度較低;衝動型、不安全型、盤算型、複雜型的實習教師求職壓力感受度較高。
三、企業家型及複雜型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問題焦點積極因應的策略;衝動型和不安全型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問題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企業家型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情緒焦點積極因應的策略;不安全型和衝動型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情緒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
四、女性和小學學程實習教師求職壓力感受度較高。
五、男性實習教師較常採用情緒焦點積極因應的策略;主修教育的實習教師較常採用問題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小學學程實習教師較常採用問題焦點消極因應和情緒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
六、求職壓力與問題焦點積極因應、問題焦點消極因應以及情緒焦點消極因應之間存有正相關的關係。
七、教育背景為輔修教育的實習教師,高求職壓力者比中、低求職壓力者較常採用情緒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同樣為低求職壓力的實習教師,教育背景為主修教育者比輔修教育者較常採用情緒焦點消極因應的策略。
八、旁觀型的實習教師,其求職壓力與問題焦點積極因應、問題焦點消極因應存有正相關的關係;不安全型、審慎型、享樂型、企業家型和複雜型的實習教師,其求職壓力與問題焦點積極因應之間存有正相關的關係;盤算型和衝動型的實習教師,其求職壓力與問題焦點積極因應、情緒焦點消極因應存有正相關的關係。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果,對教育行政當局、師資培育機構、實習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實習教師、求職壓力、因應策略、人格類型
|
3 |
主管領導型態、主管和部屬人格類型三者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及工作投入的關係研究洪英正, HONG, YING-Z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碩士論文共計一冊,分為四章,第一章為緒論,可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
目的,主旨在於說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係探討工作團隊中,主管和部屬的自我人格類
型、同事中大部人的人格類型、工作團隊中大部份的人格類型及某些口統計變項,如
性別、公司管理型態等等變項,與工作者在工作中所表現的某些工作行為如工作壓力
、工作滿足及工作投入之關係為何,以便藉所得結果,提供給人事管理部門,在甄選
、安置及員工輔導上,做一參考。第二節則進行文獻探討,分別對A/B 型人格理論與
相關研究結果、工作壓力、工作滿足、工作投入、主管領導型態及上述諸變項的綜合
研究文獻,做一探討與闡釋。第三節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與文獻的探討結果,條列出
本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第二章計分三節,分別對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及資料分析的方法,做一說明
。第三章為結果與討論,針對樣本、研究工具及研究假設的實證結果做一說明,如發
現A 型工作者與B 型工作者在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內在滿足及外在滿足上,差異皆
達顯著水準,符合本研究之假設。第四章為結論與建議,係摘錄上述研究結果,並對
本研究進行檢討,此外也根據實務了解,提供某些實驗結果,建議予人事管理部門參
考之用。
|
Page generated in 0.015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