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監察院改制前後之比較研究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trol Yuan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徐國誌, Hsu, Kuo 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民國三十六年行憲後第一屆監察院(包括資深監察委員、增額監察委員)與憲政改革後第二屆監察院(至民國八十四年底的運作為止)的比較研究。探討的主要項目包括如下:   (一)監察院改制之探討:監察院之改制在憲政改革之過程中,是變化最大、爭議最多的課題之一。首先,討論的重點在於探討監察權在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性及功能,並剖析行憲後監察院在組織上及職權運作上所產生的缺失,最後則就各界對監察院改制之各種方案加以分析。   (二)監察院的性質、定位之演變與分析:一般外界皆認為監察院之改制,使監察院之性質與地位產生重大的改變。因此,為求正本清源之目的,首先將我國古代監察制度之性質,做一歷史性的略述。其次,探討中山先生之監察權主張與設計,以窺探中山先生之原意。最後,就行憲後之監察院性質與監察院改制後之定位,予以比較探討,以對改制後之監察院的性質與定位,進一步的加以釐清,以正本清源,解決不必要的爭議。   (三)監察委員產生方式之演變:監察院乃以監察委員為主要的組成分子,監察委員的優勝劣敗將對整個監察愈產生重大的影響,其關乎整個監察制度的成功與否。在憲改過程中,監察委員應如何產生,一直是大眾所關注的焦點。因此,對於整個的監察委員產生方式的歷史眼進,實有探究之必要。   (四)監察權靜態設計分析與動態運作檢視:首先,對監察權之靜態設計予以概述,其次就監察院改制前後監察權行使之成效,進行比較分析,以對監察院改制後之動態運作加以檢視。   (五)監察院改制後之檢討:檢討重點包括監察委員產生方式改變後,所產生的問題,進而就現行監察權運作上優缺點,加以檢討並提出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9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