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韓少功「後新時期」創作論 / A Study of Han Shaogong's Creation in Post-new Period

蘇怡如, Su, Yi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韓少功是八0年代崛起的知青小說作家、尋根文學先鋒,於西方文學對大陸文壇浸漬漸廣背景下,明確提出關注本土文化、文學傳統的理念。這樣的思考路數以更複雜的呈現方式貫穿於他「後新時期」的創作裡,且表現在他的「打破文體」嘗試中。 本論文第一章說明為何以韓少功「後新時期(一九八九年起)」的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選擇「後新時期」作為概要的研究時間範圍,是因從八0年代末尾開始的「後新時期」無論在文學或政治上,都開始了一連串重要的轉變,韓少功亦明顯意識到文學政治環境的不同而有相應的創作實踐。   論文第二章全面探討韓少功研究中罕為人系統論述的散文創作,韓少功「後新時期」以來減少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而轉向更多「散文」創作,乃和九0年代前期的「人文精神論爭」及後期的「新左派與新自由主義」之爭對他的思想刺激密切相關,散文中的重要主題皆意在回應論爭中的焦點概念。   論文第三章分析「後新時期」韓少功雖減產但仍傾注關懷的中短篇小說。這些文本中無論是對文革創傷或革命化記憶、知識份子啟蒙角色或知識菁英醜態,都以諧謔反諷風格淋漓解剖,但一代人的理想消失與沉痛恆在隱然其間。   論文第四章析論《馬橋詞典》如何以傳統文學中「筆記」形式結構小說,用以呈現駁雜紛繁的民間生活,顛覆以往文藝政策對「真實」的規範。此外,析述文本如何以對「小說語言」重要性的強調取代對小說思想標準的強調,融古漢語、方言、歐化普通白話、大眾化政治話語於一爐以進行思考,借此思考漢語如何現代化、並達到抵抗西方文藝主導權的意圖。   第五章分析長篇小說《暗示》裡如何對文革經典象符、現代化媒象進行解讀,以瓦解革命意識形態及進步主義迷思。其次,析論《暗示》如何仿擬九0年代盛行於大陸的「文化研究」策略,由此形構出《暗示》擷取文化象符以進行拆解的文本結構特色。   第六章探討長篇散文《山南水北》如何承《馬橋詞典》的「筆記」實錄風格,記錄遷居湖南八溪鄉後鄉土生活種種,其次,探討文本如何對比城鄉生存處境、又如何重新觀照傳統文化、展現與大自然對話的意圖,以此與中國的鄉土文學傳統及當代鄉土寫作對話。

Page generated in 0.03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