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北市復康巴士使用行為之研究許弘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新北市復康巴士行車紀錄,運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對新北市南區復康巴士行車紀錄進行統計分析並加以探討新北市復康巴士實際使用情況,並利用QGIS以圖像方式呈現,研究結果可發現新北市南區復康巴士服務,使用目的主要以就醫與返回住所為主。
在整年度時間分布上,9月至12月使用量較高,並於12月達到使用高峰,旋即1月使用次數驟減,至2月時達到使用量最低點,以每週而言使用主要集中於平常工作日,使用主要集中於8時至14時之間,在16時使用次數達到最高峰,但在13時至14時之間及16時至18時之間使用次數驟減,在路程時間方面多集中於約在5至30分鐘內,其中以路程13至15分鐘內次數最多。
從整年度空間分佈可得知,新北市復康巴士服務使用多集中於都會區,其中以三峽區、土城區、板橋區、中和區、永和區、新店區、汐止區使用次數較多,形成這種情況主要與就醫及返回住所有關,而就研究結果顯示,就醫的核心在醫院,醫院的核心在醫學中心(含準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新北市復康巴士使用次數、活動範圍及移動流向主要是以醫學中心(含準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做為核心建構發展而成。
因此建議政府在提供復康巴士服務時,或許可考量與大型醫院合作開辦復康巴士服務,運用區域性短程運輸,除了較符合經濟效率外,同時能有效分散運輸量,擴大潛在需求者使用與接近復康巴士服務機會。
|
2 |
以平衡計分卡的觀點評估非營利組織轉型社會企業之方案-以台北市伊甸基金會復康巴士為例 / The viability of transform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to social enterprise from balance scores card perspectives—The welcab of Ede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郭珉君, Kuo, Min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在解嚴之後,人民意識逐漸崛起,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成立,人民的聲音
不再被壓抑;然而在政府社會福利政策逐漸增加的情況下,伴隨的卻是沈重累積
的財政負擔;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開始無法滿足人民對社福多元化的需求,
而「第二部門」的企業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也不願意介入;為了補足這塊政府及
企業皆無法滿足的地帶,「非營利組織」一詞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了。
演變至今,隨著世界人口成長、社會的進步與進化,非營利組織數量增長,
在資源補助有限的情況下,競爭意識在非營利組織間也開始形成,政府及民間捐
款者對於非營利組織的責任要求逐漸增加,在面對內外環境變遷帶來的影響,如
何永續經營下去已成為非營利組織們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以「結合企業的盈利模式及非營利組織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主」的概念,也就
是近幾年來世界都在討論的「社會企業」也成為了非營利組織們突破困境的選擇
之一。
本研究以台灣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伊甸基金會為個案主角,並以其內部發展
較為成熟的交通服務處復康巴士為例;以平衡計分卡的觀點來表達其策略及其近
年來面臨的困境,並經由國外文獻探討成立社會企業必備要素,再對照此個案是
否具備這些因素,並進一步探討其是否適合轉型及其往後可能的發展走向;期望
本研究能為其他正同樣在思考轉型的非營利組織有所貢獻。
本研究發現,不論轉型與否,或是要開發新的合作,提升現有服務品質及員
工向心力是當前必須要做的功課;而對於轉型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在於—人,包含
組織高層決策層對未來走向看法能否一致及組織內部能否有營運的人才。本研究
藉由個案分析,期望能為同樣想轉型的營利組織作為參考的依據。
|
Page generated in 0.01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