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國現代小說中的原鄉意識--以魯迅、沈從文、老舍、張愛玲為例疏淑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是研究動機、目的、前人研究成果等。第二章、從飲食生活、季節景物、色調…不同角度,分別比較魯迅的魯鎮、沈從文的湘西鳳凰、老舍的北京、張愛玲的上海。沈從文與老舍對故鄉色彩的描述並不多,對故鄉實景實物的描寫卻是甜美而豐盛的;魯迅與張愛玲對故鄉實物實景書寫的分量比不上前二者,卻在故鄉色彩的著墨上用力甚深。古樸的紹興、清新的鎮筸、歷史文化的北京、都會的上海,這是作家心中的永恆。
第三章先從晦暗的角度分析作家沉鬱的心靈原鄉,這可能是禮教宗法束縛、或是苦難迷信桎梏、或是昏聵現實…形成的庸貧原鄉;也可能是吃人的、蕭索的、壓抑的、受宰制的原鄉,又或者是物化異化衝擊、城鄉衝突絕望失望激盪、大我小我交疊而成的愚弱原鄉。
第四章作家心目中所眷戀的原鄉不全是美好的,但確乎有其馨香豐美的一面。這是童話與神話、理性與自然、理想與現實、純厚含蓄而令人嚮往的原鄉;這令人耽溺、愛戀、情牽而又眷戀的原鄉;或者是烽火情愛的原鄉。老舍關心的是文化內涵、魯迅關心的是國民「思想」體質、張愛玲關心的是女性精神的渴望、沈從文關心的是純美天性的追尋。沈從文以浪漫清新的筆調在嚴肅的原鄉意識中運鏡,老舍以笑中帶淚、幽默又嚴肅的態度審視北平文化,他們都成功的刻劃了原鄉。
第五章本章回歸到原鄉最原始的「根性」為討論的方向,也就是從原鄉中具體的外在事物-節慶、人物、語言、生活…等方向探討,以梳理或建構出他(她)們不同的原鄉情。無論是記憶或在異地遙想中的原鄉,都可能有着荒涼孤寂的成分,也有暖而「靈性」的層面。所以第六章從「靈性」原鄉的建構與比較中,可以看到作家對自然原鄉「返璞歸真」的渴望、市民原鄉的內心掙扎、文化原鄉的再造工程,以及在新舊交替時代中眾人對自己原鄉文化有了重新檢視與再思考的機會。
結論:老舍用道地的京語寫對北平人事物的種種,流露很深的北平文化意識;沈從文輕柔寫意的筆調,道出湘西淳厚的民風;魯迅灰暗蕭索的原鄉中有更深刻的國民性刻畫;張愛玲在蒼涼的筆調中描繪出都會男女的迷魅情戀。他們各自從自己的原鄉出發,從地理的原鄉到心靈的原鄉,他們都有很深的懷鄉情以及對家鄉人事物的終極關懷。
|
Page generated in 0.016 seconds